記者 蔡惠玟、劉庭瑄、黃靖涓/採訪報導
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後,香港面臨巨大的變革。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的資料顯示,港人來台居留人數於2020年突破萬人大關,與2018年相比,呈現超過6000人的大幅差距。
離港抵台 移民生活選擇與挑戰
「在香港,生活是一種生存。」曾經來台讀大學的九月茶餐廳老闆Andy,認為台灣的生活步調很剛好,加上喜愛台灣文化,因此決定透過投資、移民的方式來台落地生根,開設香港特色茶餐廳,在這片土地上逐漸發芽茁壯。
Andy曾經回到香港參與反送中遊行,同時見證了香港的政治變遷。「待在台灣讓我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但我仍然心繫故鄉。」Andy表示,香港今非昔比,雖然存在著投票制度,但無法容納不同的聲音,早已名存實亡,香港人曾引以為傲的民主,如今已蕩然無存。
「我常常夢到自己回到香港和朋友吃飯,但卻上不了返回台灣的飛機。」Andy提及,他也渴望回到家鄉,但面對著各種政治因素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他對返鄉這件事存在許多疑慮。值得慶幸的是,身在台灣的他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熱情,不論是隔壁店家在創業初期的鼎力相助,還是身邊朋友的陪伴,都讓他備感安心,讓他在陌生環境中找到溫暖和歸屬感。
Andy強調,在決定移民之前,了解自己選擇移民的背後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不滿現狀而產生逃避心態,必須是真心喜歡當地的風土民情,並確認過是適合自己的環境,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來台追尋戲曲夢 尋得安定與歸屬
戲曲工作者袁學慧眼中的香港,是中西薈萃和多元並存的地方。儘管如此,香港在戲曲藝術的發揮空間和自由度仍有侷限,再加上近年來的社會運動,她希望自己能在更多元和包容的環境下去創作,台灣的戲曲環境對她來說猶如一片海洋,能讓她自在暢游其中。因此,她選擇在2018年來到台灣大學攻讀戲劇碩士。
在台灣學習期間,袁學慧深受吳興國老師、王安祈老師的作品影響,因而認為,是台灣的文化土壤才能孕育出如此溫暖的作品。談及她們這一代香港人都需要面對的「離散」與「身份認同」問題,她將她的所思所想放進自己的戲曲作品《琵琶語》──以王昭君女兒的角度出發,展開一場與母親的對話。
香港長大的袁學慧,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但她從未在那裡感受過真正「家」的感覺。來台五年,袁學慧表示,在台灣生活時,她得到安定和歸屬感,即便自己的居住空間有限,這裡也已經是她的家了。 未來袁學慧希望能持續做她熱愛的戲曲工作,並安居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回望故鄉 過往自由繁榮已變質
中研院博士梁啟智指出,這波移民潮不僅是對政治局勢的回應,更是從自身立場作出的選擇。在經歷反送中的政治動盪和《國家安全法》(簡稱:國安法)實施後,「離港」成為許多香港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現在的局勢,是我覺得前所未有的艱難。」移民來台3年的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因言論和新聞自由都受到打壓,即使現今香港處於沒有戒嚴的情況下,卻比戒嚴時期更令人擔憂。桑普認為,導致香港演變成這個局面的主因,並非抗爭示威,而是香港政府的冷漠回應和拒絕正視民眾的訴求,並且選擇使用武力的手段進行鎮壓。
自香港2019年爆發反送中示威運動後,緊張的政治氛圍逐漸包圍香港,導致許多香港民眾決定離開香港。然而,做出移民他國的決定絕非容易的事,不管是面對語言或文化上的適應與挑戰,皆需極大的勇氣與耐心。
台港大不同 移民生活180度反轉
「那這真的沒辦法!」這是香港健身教練赴湯來到台灣後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他表示,移民來台後最無法適應台灣公家機關對許多細項規定的模糊態度。在香港,要開設健身房一切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像是民商用住宅的準確區分,以及消防檢查的各項細節等。
然而在台灣,經常會遇到有問沒有答的情況,都是必須先做好工程,等待稽查人員檢查後,才能知道是否可行。因此,不僅導致開設健身房的時間變更長,也花費許多不必要的金錢。
赴湯也表示,雖然在台開設公司、申請相關資料的進程與效率都比香港緩慢,然而,正是因為「慢」節奏,才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感受生活。整個人也變得更加活潑、熱情,願意多停下腳步,觀察身邊的人事物。
此外,台灣的居住環境和經濟壓力相對於香港也來得更加宜人、愜意。赴湯回憶,以前還居住在香港時,4萬元台幣僅能租到一間狹小的雅房,但在台灣,只需2萬5000元台幣就能租到一間寬敞且附帶小後院的兩房一廳。因此,儘管薪資水平對比以往來說低了不少,但大家對於「錢」的執著以及生活的壓力明顯都減輕許多。
台港攜手合作 同創共榮願景
台灣香港協會的理事長桑普曾來台就學,而後返回香港,擔任律師共20餘年;2020年《香港國安法》通過以後,他來到台灣成立台灣香港協會。桑普表示,協會為非營利組織,志工及幹部們提供時間和經驗,致力於幫助來台的香港人,使他們能更加適應當地生活。
桑普說明,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來到台灣,而協會提供心理輔導、緊急醫療資源,甚至協助支付學費。此外,台灣香港協會也開設「港人台適生活講座」,邀請專家分享心理調適、災害應對、就業市場等知識,內容相當多元,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港人在台灣的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協會總共舉辦超過30場活動,涵蓋範圍從北到南,如近期的「香港八月」。一系列活動跨足不同領域,包括市集、座談會、社區走讀、語言交流會、音樂會等。其中一項活動是由赴湯擔任講者,介紹旺角環境、小販文化及背後的故事。
「大部分參與活動的都是台灣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局面。」桑普提到,為了促進台港交流,他們曾開設台語及注音課程,讓香港人一同學習台灣本土語言及文化。從歷史、語言、認同多管齊下,台灣香港協會透過策劃各種活動,打破文化隔閡,不但能增進友誼,也能夠讓在台港人和台灣人達成良好的社會溝通。
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園,桑普秉持著滿滿熱忱和使命,透過協會的努力,集結志同道合的志願者,以「台港共好,社會共榮」為目標,讓台灣及香港人能夠攜手合作,守護彼此的文化,共創新天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