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長者美好記憶 深山裡的「部落照相館」

記者 文及均、陳詠妤/採訪報導

部落照相館開張 教堂變身攝影棚

對於生活在平地與市區的人們,從小到大,照下一張全家福或是證件照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住在偏遠山區的人們,苦於路途遙遠,想正式的拍張照片還要驅車下山。對此,有一群人想到了他們的困境,願意帶上攝影器材,不惜千里迢迢開車深入山區,只為幫部落中的耆老和族人們留下一張張合影,他們便是部落照相館的志工服務隊。

為確保器材正常,部落照相館的攝影志工們會提早一天到當地架設器材。攝影 /文及均

部落照相館的攝影志工們,每個月會到不同部落服務,讓族人們能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拍攝一張張具有家族意義的照片,但礙於人生地不熟,且族人們居住位置零散,平時較無機會齊聚一堂,久久才回來部落一趟,因此想聚集大家來拍照並不容易。

志工們會將當天拍攝完的照片現場列印出來送給部落族人,讓他們能帶回家做紀念。攝影/文及均

回憶起第一次出隊時的經歷,部落照相館隊長吳雪瑞坦言,當時根本沒有半個人來拍,僅拍到一位路人甲,想去幫老人家拍照 ,又礙於他們都分布的很遠很分散,不太可能特地前來照相。因此,教會做禮拜時的聚會就成了解方。

由於台灣原住民以信仰基督教居多,而每週日又都是部落中的人聚集做禮拜的時間,吳雪瑞指出,做禮拜時,所有的老人家,甚至全家人都會一起來教會,他們就利用那個時機執行部落照相的服務。

部落照相館透過族人們週日前來教會做禮拜的聚會時間,為大家拍攝全家福與照片。攝影/文及均
部落照相館透過族人們週日前來教會做禮拜的聚會時間,為大家拍攝全家福與照片。攝影/文及均

退休投入服務隊 從零到有學攝影

為了能確保拍攝時器材設備可以正常運作,部落照相館的志工們在拍攝的前一天也會先特別驅車前往當地架設燈具和測試相機,並住進教會,與當地的小孩、部落的族人們互相認識,和他們一起共吃共住,融入當地的人文環境。

部落照相館資深隊員陳玉琳認為,這樣一邊工作一邊玩,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與動力來源,同時透過志工服務,他們也得以去過很多地圖上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開闊視野並增廣見聞。

從不會使用相機,到能熟練構圖拍照,每位攝影志工出隊前皆須辛苦練習才能出隊。攝影/文及均

而從一開始不會使用相機,到最後能熟練構圖,按下快門,部落照相館資深隊員Jinnie Tsai表示,大家為部落長者付出的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畫面,但是這個畫面卻讓所有人深受感動,同時,藉由攝影也能學習到從鏡頭上看見一些不同的人生樂趣。

對於部落照相館的到來,教會牧師李珍珍表示,老人家到了一定年紀後,有很多事情無法去做,若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那對於老人家和她而言就很有吸引力。

族人合影留念 穿上族服再現傳統

讓部落長者穿上傳統服飾合影,也讓族人們藉機保存並尋回自己的傳統文化。攝影/文及均

部落族人李雅各則認為,攝影志工們來到這裡,讓他們有機會穿上族服拍照,而透過影像,也能去表現族群中,隱藏在原住民圖騰裡的生命力,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重新去審思自己族群文化保存與傳承的機會,而平時很少有機會照相的老人家們,也會在拍照時透露出那種很靦腆,屬於泰雅族的良善笑容。

在拍攝服務的當天,志工們也會將過去走訪各地拍攝各式族群的影像成果展示在牆上。攝影/文及均

提及參與志工服務時拍攝的情景與經歷,Jinnie Tsai形容,他們就像是一個導演,當被拍照的人在歡樂的時候,就會按下快門記錄下來,雖然那個時刻可能只有短短的五分鐘或十分鐘,但對這個家族的人而言,那一張照片,可能到長者閉目的時候,都會是很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

青年流失文化斷層 卡那卡那富族盼尋回部落認同

傳統鐵鍋不式微 達人葉欽源找回廚房古早味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