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資安疑慮 政府部門禁用抖音

記者 傅鴻儒、郭思綦、鄭村棋/採訪報導

基於資訊安全考量,美國、歐盟已陸續宣布或頒布禁令,禁止政府機構、僱員和承包商在政府所屬設備下載或使用 TikTok。我國在去(2022)年也跟進此作法,隨即引發社會大眾對於資安危機或箝制言論自由的熱烈討論。

抖音深陷資安危機。攝影/鄭村棋

中國官方掌握股權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劉鴻陞分享,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Sensor Tower數據顯示,截至3月前中,TikTok在蘋果與安卓系統下載排行位居第二,在全球也有超過數十億的使用者。前國防諮詢委員林穎佑分析,由於現代人注意力有限加上無法長時間觀看影片, TikTok看準該現象,透過短影音形式、強節奏的音樂與搞笑內容,短時間建立品牌與市場,使其獨佔鰲頭於玲瑯滿目的應用程式中。

禁用抖音成為中美之間的政治對抗。圖片來源/Pixabay

在今年3月初,美國眾議院授權總統拜登全面封殺TikTok之權力,而美國聯邦政府於今年2月早已下令,禁止各部門的公發裝置安裝TikTok。對此,劉鴻陞表示:「現在美國認清一件事情,就是目前中國所做的事情是要改變整個國際秩序,所以很多一開始中國好的民間公司如抖音,已經被中國政府完全掌控。」

除此之外,當中國有能力介入民間企業時,便會利用各種方式去訴說與捏造中國的好故事,以此壓迫不同意見。劉鴻陞指出,中國政府透過各種方式宣揚中國觀點,散佈恐懼及戰爭風險,如抖音「2035去台灣」等,閱聽眾若經常接觸相關訊息,會潛移默化影響其想法,形成「不對稱作戰」。

短視頻背後的官媒背景。 資料來源/企查貓、製圖/傅鴻儒

後門程式 存在風險

2022年12月數位發展部依法禁止行政院及轄管的各部會使用TikTok,林穎佑對此表示:「很多人把抖音當成一個程式,但其實不太一樣,它是一個媒體、媒介,是一個傳播的途徑,任何軟體都可能會有資安風險。」他也認為,雖然TikTok曾將中國解放軍置入於抖音文宣,被視為統戰的一環,然而這些內容都是透過社群渠道傳達,而TikTok 真正危險之處,其實是程式背後的資安疑慮。

劉鴻陞提到,過往當消費者使用抖音APP時,TikTok會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存取iPhone剪貼簿的內容,而其中便有可能包含機密資料,如帳號密碼、信用卡資訊、敏感電郵等。林穎佑亦指出,抖音竊取使用者資料已成事實,但禁止一般公務員使用TikTok不是箝制言論自由,而是假設其隱藏資安危機,透過該公共通訊設備連結至其他軟體與他人,擴散資安外洩風險。

林穎佑強調,資安有如一張網,只要上面有一個破洞,就整張網都破了。對此,劉鴻陞亦表示,目前對各個民主國家而言,禁止抖音並非主要目的,而是要消滅中國於TikTok上的影響力,或是將抖音股權賣給沒有國安疑慮的企業。

從眾跟風心理 易誤導青少年

根據機構Sensor Tower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三月中旬,美國IOS和Google Play商店的下載排行中,TikTok位居第二。劉鴻陞提到,抖音對於青少年強大的影響力已引起政府重視,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對於禁用抖音之政策,稱其抖音內容不當將危害青少年,遂直接禁絕。

瀏覽抖音的青少年。攝影/鄭村棋

對於抖音對青少年有哪些之具體影響,曾在心理輔導機構工作的專員陳玫陵表示,青少年之所以偏愛抖音,原因可能是父母缺乏照顧,在其年齡尚小時就過早接觸了電子產品,青少年之間也會因為害怕落伍,選擇跟風使用抖音,從而形成了當代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她也坦言,抖音上一些不實的、有關政治的資訊可能會對青少年的思想造成影響,且很難判斷這些影響是否正面。

「就像我們也有我們那個年代的流行,只是我們那個時候沒有抖音。」陳玫陵指出,抖音是當代青少年的流行文化,與過往的流行事物的區別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她認為,其危險性在於短影片的真實性無從考證,辨識能力薄弱的青少年容易受到錯誤的引導而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如自傷和網路霸凌。

曾任職醫院心理社工的鍾秉穎表示,在現實中比較拙於表達情感的青少年,可能會在網路世界與人交往時表現出激進的一面,常有青少年和他人在網上交流演變為爭執的案例,其實這些都是想要引起注意、內心都是孤單的體現。

而面對網路霸凌時,青少年該如何反擊或調適心情,鍾秉穎認為,要在現實世界處理網路上發生的衝突是一件有難度的事,通常是家長直接斷掉青少年的網路,通過去戶外散心、並感受面對面交流的溫暖以加強與真實世界的連結,從而縮小網路世界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傷害。

青少年脫離網路加強與現實世界的連結。攝影/鄭村棋

宣導資安概念 提升資訊素養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江信昱表示,現今社會資訊科技發達,但民眾普遍對於資訊安全的觀念並不熟悉。他解釋,台灣對於資安的推廣以及教育,向來只告訴孩子面對資訊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卻忽略了將其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展示給他們知道,這讓孩子實際面對狀況時,輕忽了軟體或資訊使用時的風險,最後導致資訊外流的狀況發生。

江信昱提到,現行眾多的社交軟體或多或少都有資訊安全的疑慮,如軟體上常見的定位打卡功能。他解釋,一旦在使用定位功能的當下,軟體就會在其伺服器空間與使用者位置產生連結,讀取與使用者環境有關的訊息以及脈絡,因此他並不鼓勵民眾使用。針對如何向民眾宣導資訊安全的觀念,江信昱解釋台灣對於資訊安全的教育普遍不足,在學校課程設計上應著重於說明資訊外洩背後的結果以及風險。

另外,他也提及了歐盟所制定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縮寫作GDPR),該法案帶來兩個主要的影響,一是將個人資料的範圍擴大,二則是放大了個人資料的刪除權以及被遺忘權,促使歐盟國家以及企業在個資法上更加完善;至於台灣目前相關法律僅與該法案做比較,後續並無補充,不過他認為美國已開始進行,未來我們亦有望跟進。

關於抖音是否禁用,林穎佑說明,要完全立法禁止使用一項物品或軟體,是十分困難的,除非有影響健康因素,亦或是直接的竊取使用者資料,否則二者之間難以構成連結。江信昱也補充,美國政府當初並非是直接禁止民眾使用抖音,而是要抖音解釋其背後的演算法,同時與背後的母公司騰訊切割。他認為,禁用抖音背後充滿政治考量,整起事件與其說是一個科技事件,更像是政治事件。

定位功能恐使個人行蹤暴露。攝影/鄭村棋

延伸閱讀:

自媒體真實與否 追求流量反失自我

危機世代—兩岸角力 台灣淪中美關係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