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女郎成廟會焦點 開啟文化新篇章

記者 蘇純葳、潘忻妤/採訪報導

酬神謝天的廟會中,時常會看到民俗藝陣表演,如八家將、宋江陣、鋼管女郎等,這也促使民俗藝陣文化發展蓬勃,形成台灣特殊的本土文化。其中,又以鋼管女郎最引人注目,但隨著時代改變,有部分民眾認為鋼管女郎傷風敗俗,讓鋼管女郎飽受歧視,文化的保存與民眾的觀感又該如何兼顧呢?

台灣傳統廟會 傳承雋永文化

酬神謝天的廟會中,時常會看到民俗藝陣精彩的表演——八家將跳著陣頭、鋼管女郎跳著婀娜多姿的舞蹈、電音三太子表演活潑的舞蹈,這也促使民俗藝陣文化發展蓬勃,形成台灣特殊的本土文化。

廟會是民間信仰的酬神活動,台灣早期主要是在神明出巡、進香等民俗活動時舉辦陣頭,打造熱鬧的場面,吸引民眾參與。越多人參與廟會,也象徵著宮廟香火鼎盛、地方繁榮,可見廟會及陣頭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這些民俗信仰也打造出特有的價值觀,凝聚社區人心。

民眾進香時會舉辦陣頭,打造熱鬧的場面。攝影/蘇純葳

廟會嬌點 鋼管女郎美麗與哀愁

在傳統農業時代時,因爲民眾缺乏休閒娛樂,而組織陣頭,凝聚社區人心。但進入工商業時代後,大家的工作、生活模式改變,導致陣頭開始沒落,陣頭表演的組成也從民眾自發表演變成聘請商業團體。

陣頭文化有許多類型,例如:北管、南管、車鼓陣、宋江陣、八家將、武將等琳瑯滿目的形式。而陣頭類型也跟隨著時間、社會變遷,而有新的表演產生,例如:台灣的陣頭也逐漸出現電音三太子、鋼管女郎、電子花車等不同以往的項目,讓民眾看見傳統文化與創意的結合。

電音三太子更登上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台北聽障奧運會、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等國際大型活動上,讓世界重新認識陣頭文化,看見陣頭文化不同的一面。

陣頭表演中時常可見到電音三太子。攝影/潘忻妤

現今的民俗藝陣的表演中,就屬鋼管女郎最吸引民眾目光。而台灣鋼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康樂隊,康樂隊文化的來源眾說紛紜,第一是來自美軍文化,西方所帶來的娛樂影響本土文化,第二是日本時代開始出現的戲院、秀場文化,再加上電視台開播後出現的新型表演型態。

現今的民俗藝陣的表演中,就屬鋼管女郎最吸引民眾目光。攝影/潘忻妤

百年廟會文化 創新傳承新挑戰

1970、80年代的秀場文化充滿許多歡愉場面,這些內容也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融入至廟會文化中,像是在陣頭中加入電子樂、花車,並把秀場的表演濃縮至電子花車,跟著陣頭出陣。到1990年,鋼管秀表演越來越多,目前無法考究第一個鋼管秀是何時出現,但可以發現鋼管秀的起源與康樂隊息息相關,到後期才將表演濃縮成鋼管吉普車。

鋼管女郎表演所使用的鋼管吉普車。攝影/蘇純葳

廟會時常伴隨強烈的電子音樂與鞭炮聲,這樣的表演型態時常引來路人側目,並認為廟會是在製造噪音,其中鋼管女郎的表演也讓許多民眾覺得是物化女性。鋼管吉普車業者蘇淇亞也坦言,從業時曾遇過部分民眾不認同此文化,會用比較異樣的眼光看待鋼管女郎。

鋼管女郎表演時常引來路人側目。 攝影/潘忻妤

民俗亂彈編輯溫宗翰認為,鋼管的存在像是一面鏡子,「我們生活的社會長什麼樣子,反映出廟會的陣頭就長什麼樣子,所以我們希望改變廟會陣頭,應該要從社會的價值觀跟社會的表演藝術改革開始。」

面對歧視,可以透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對民俗文化的認識,及傳統文化藝術的鑑賞能力,去保護環境,讓文化繼續留存下來,並不是每種傳統表演藝術,都該被時代淘汰。溫宗翰也強調,能理解、辨別民俗節慶的好壞,甚至投身參與它,才能一起讓民俗節慶變得更好。

民眾可以透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來增加對民俗文化的認識。攝影/蘇純葳

延伸閱讀:

廟會放鞭炮惹民怨 專家籲正視民俗意涵

陣頭傳承不易 八家將汙名化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