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長者數位能力 樂齡網紅連結社會

記者 班詠絜、鍾秉哲/採訪報導

數位科技在21世紀飛速發展,但並非每人都能及時趕上網際網路的腳步。據國發會統計,台灣預計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更在2060年達到4成,屆時與青壯年族群人數差距僅剩1成。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長輩是被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要求必須跟上數位化,需要時間、耐心,民眾應給予長輩友善環境、機會。 

據《110年國家數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世代網路數位應用機會不平等十分明顯,在即時通訊、網路影音娛樂、行動支付、資訊查詢、線上購物等15項網路活動中,20到49歲民眾都有至少10項應用率超過5成,但60歲以上僅即時通訊1項應用率達51.8%,其餘全數低於5成,顯見世代間數位落差鴻溝。 

圖為15項網路活動應用率,整體年齡層與60歲以上年齡層對比。資料來源/110年國家數位發展研究報告、製圖/鍾秉哲 

民間開班解高齡數位失能 樂齡網紅尋第三人生 

走進台北市內湖區康寧AIT社區,年近80歲的居民徐秀香正與孫子陳昱凱研究股票軟體的操作介面。徐秀香分享,她每天使用手機的頻率不高,且與年輕人睜眼就看手機不同,徐秀香總會在上午去完菜市場後,回家才開始用手機看股票、傳訊息給親友。被問到使用手機的困難,徐秀香說,包括數位點餐、叫外送等都是不曾嘗試過的事,而通常遇到瓶頸則會等陳昱凱返家後再詢問。 

長者徐秀香詢問孫子陳昱凱股票軟體的操作方式。攝影/班詠絜

而像徐秀香這樣的高齡者並非個案,為協助銀髮族使用手機,不少民間機構均開班授課。智樂活共同創辦人陳麟指出,許多對年輕族群非常直觀的按鍵,對長者而言卻非常陌生,包括按下用力程度、滑動方向等,都需要詳細講解。談到團隊創辦宗旨,陳麟解釋,目的是希望吸引長者走出家門,因為高齡者只有走出來才能和社會有更多連結,且也有機會消除與年輕族群間的鴻溝。 

智樂活創辦人陳麟(中)教導課程學員使用手機。攝影/班詠絜 

儘管高齡者使用手機看似困難重重,但致力培養樂齡網紅的樂夢人生團隊,卻透過海選、小班培訓授課的方式,為樂齡網紅找尋第三人生。年近60歲、現脫口秀演員「不知火」,退休前其實是科技業主管,但憑藉從小懷抱的女丑夢擠進樂齡網紅培訓課程,成功找尋到第三人生。

人稱「火姊」的不知火提到,現在從拍攝搞笑影片、剪輯到上傳社群平台,每步驟她都慢慢學會,並不吝嗇的分享自己在社群媒體的經營心得,拍照之姿甚至不輸當代青年。 

樂齡網紅不知火介紹個人脫口秀表演影片。攝影/班詠絜

張淑卿:科技始於人性,但應體諒人性需求 

其實我國早自民國94年起開啟數位應用推動計畫,從首期縮減數位落差、第二期創造數位機會、第三期深耕數位關懷、第四期普及數位應用,到將於明年結束的第五期邁向數位平權推動計畫,相關計畫至今將滿18年,但過往多注重區域間數位落差,直至高齡化近年受重視,才逐漸將焦點轉向長者數位平權。 

張淑卿指出,高齡者權利落差在數位上更顯見,因為年輕族群出生就浸潤在數位時代,受政府資源協助教導,但許多65至74歲長者適應能力仍無法跟上,甚至75至85歲族群會成為「沉默世代」。她說明,政府挹注資源教導沉默世代使用科技時,不應與65至74歲長者多在找尋第三人生的方式相同,而應從日常生活的數位失能切入,因為數位化的入門就是生活手機應用。 

樂夢人生團隊培訓樂齡網紅進行業配拍攝。攝影/班詠絜

「科技成長對很多人來說是方便的,但對長者來說限制是越來越大的。」張淑卿認為,在社區開班教導長輩使用手機的實質效用不高且數量也不夠,部分長者有數位載具,卻沒有網際網路,所以國家應有策略縮減數位落差,例如提供網路補助款,讓長者有機會用數位工具拓展生活圈。她表示,長輩是被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要求必須要跟上數位化,也需要時間、耐心。

張淑卿提到,現代手機與軟體設計多是從年輕族群的角度出發,未考慮到數位能力較弱的高齡者,導致長者在使用困難後直接放棄,最終在社會參與、資源取得遇到更多障礙。她提醒,社會對「老」還存在刻板印象,高齡者害怕被社會貼標籤,因此,業者開發新產品時應採通用設計,讓長者能與全年齡層使用相同產品,「科技始於人性、終於人性,但應該也體諒人性的需求。」 

政府力推數位平權 官員:人人都是數位幫手 

不過,除民間推動銀髮手機課程及熟齡網紅培訓外,政府其實也從民國94年起成立數位機會中心(DOC),過往多跟隨政府政策著重於偏鄉的DOC,在第五期「邁向數位平權推動計畫」中的角色,為在地數位學習服務基地,結合生活應用及新興科技體驗等服務,普及偏鄉民眾數位應用、提升整體生活品質,並強化偏鄉民眾數位應用與數位行銷能力、打造偏鄉民眾數位應用亮點。 

教育部邁向數位平權推動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須文蔚坦言,偏鄉數位落差待設備普及後就能有效解決,高齡者數位能力、素養的培養則應投入更多資源,但政府預算有限,所以仍僅能從現有的DOC據點發展,而這就恐會排擠同樣需要資源的城市長者;他也指出,在普及近用權的同時,也應思考什麼樣的數位載具會更友善高齡者使用。 

須文蔚透露,計畫推動辦公室目前已著手規劃下期數位平權計畫,其中內容預計將增設「數位幫手」的項目,計畫從DOC據點向外增設到每個里都有數位幫手,協助或教導數位失能者運用數位載具;他也強調,只要多幫助自己身邊數位失能的長者,其實人人都可以是數位幫手。 

張淑卿也說,若收到長輩傳早安圖,應多鼓勵、有耐心的長者使用手機,尤其有高齡者會自製早安圖,這些都是高齡者在嘗試與社會接軌、連結,民眾應給予長輩友善環境、機會。「要從教開始,他一定會拒絕、害怕,我們要去鼓勵他,從教到學會再到使用,他之後認可就會繼續不斷接觸,去學新的東西。」

智樂活課程學員討論手機使用方式。攝影/班詠絜

延伸閱讀:

「跌倒」居老人死因第二名 科技偵測能救人?

高齡孤獨現象普遍 從關心身旁老人做起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 下一個獨居老人是你嗎?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