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熱潮下 經營者的心路歷程

記者 黃宜筌、吳婉瑜、吳堇瑜/採訪報導

近年來社群平台迅速發展,自媒體形成一股熱潮,眾人透過創立臉書個人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或是Podcast節目等,試圖吸引閱聽人目光,建立知名度。但成為網紅的過程中,不免遇到挫折與困難,經營者是否能應對挑戰,成為經營自媒體的一項重要關鍵。

多個社群平台的出現,使自媒體有不同管道得以經營。照片來源/Pexels

獨立經營優勢 創作不受限

自媒體多為個人獨立經營,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林宏遠指出,自媒體自由度非常高,因為經營者如同一人公司,能親自安排所有內容且流量完全轉換成收入,流量越高收入報酬越高。如果是一般大型媒體企業,自由度較低,雖基於公司的商業考量會處處受限,卻有固定收入。

《告白那一刻》Podcast節目主持人吳內克談及作為聲音工作者,他試圖去瞭解自媒體產業跟傳統廣播節目有何差異,後來發現在聲音媒體創作上,傳統廣播電台的內容設置多半會遵照電台規範,Podcast平台則是能自由創作,比較無限制。吳內克認為Podcast即便不是有底薪的工作,但這種能自行選擇錄製節目題材的平台,更能投入熱忱。

Podcast主持人能夠自行掌握錄製節目的內容。照片提供/張景婷

Podcast個人獨立經營的特色,除了創作上自由度高外,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劉玉晳從行銷角度分析,自媒體不經大眾媒體傳播,而是個人親自發布內容呈現給閱聽眾看,營造「像對一個朋友傾訴」的特性,進而提高關注度,成為自媒體的一大優勢。

收聽Podcast不受時空限制,且選擇多元。 攝影/吳婉瑜

收入不穩定 多副業難正職

《樂筆X日光實驗室》創作家張景婷主要經營Instagram外,同時還有創立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及名為《歡迎光臨》的Podcast節目,她提到經營這四個不同的社群平台都並非正職,只是興趣創作而已,並未以此獲得穩定收入。直到2018年她開始接一些業務配合案,或是有粉絲與她洽談相關合作案,才從中獲取收益。

張景婷表示,經營自媒體是為了分享一些正面文章,盼情緒低落、憂鬱的人們能夠以此重獲希望,身邊許多人都勸她:「這又沒錢賺,幹嘛那麼累?這麼辛苦?」她仍認為這一切的付出很值得。

吳內克則談及他的節目有經紀合約,雖然有收入,但並非主要經濟來源。他認為現在的Podcast市場,僅以Podcast節目做為主要收入的創作者不多,因為這個市場還未成熟到能只憑全職Podcast作為經濟主要收入。他建議經營Podcast仍須多方跨足經營,不過現在節目較無冠名贊助的可能,但會有偏業配類型的案子可以接,收入仍不見得穩定。

屢遭挫折 繼續堅持創作

張景婷指出,除了收入不穩,還得面對其他困難,例如沒有靈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經營、粉絲沒有成長等,也曾遭遇惡意留言的抨擊。她繼續經營的原因是「想透過創作給予他人希望」,亦是她接觸自媒體的初衷。

自媒體需與社群平台結合,以強化粉絲粘著度。 攝影/吳婉瑜

張景婷認為網路是創作者與閱聽眾相互交流的管道,粉絲給予的建議與回饋,成為她經營自媒體的動力與改進方針。她表示自己收穫更多人的關注,即便只是小有名氣,在網路上依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還因此重新聯繫上許久未見的朋友。

吳內克也提到經營Podcast,困難與問題點並非金錢或收入來源,而是如何將節目經營長久,所以在內容製作上面,要擁有一定熱忱才能夠有創作動能,將其長久經營。

解析經營模式 分眾客製內容

林宏遠表示,大型商業媒體跟自媒體最大的差別就是經營方式,例如Google或Yahoo這種平台以廣泛程度為重,因為這些平台要迎合各種人的需求,所以會盡量涉略每個專業,但也沒有那麼多資源能將每樣都做得專精。

他進一步指出,雖然經營自媒體的資源跟大型媒體公司相比之下較少、經營的領域狹隘,但專業內容相對精準,像是知識型網紅分享特定的知識或是電腦型網紅專門開箱新的電腦產品等。他也認為透過這些經營路線,能發現自媒體的特色都是選定一個領域做深入經營,其受眾也較固定。

林宏遠認為,因為自媒體不像大型媒體公司能夠多方面的經營,而自媒體經營者不可能只有一個媒體平台,因此要根據不同平台的受眾調整並做客製化內容。

張景婷則表示自己主要經營的平台是Instagram,受眾大多以年輕女性為主,撰寫的內容偏向校園或傾訴社會新鮮人的心情。以Podcast來說,因內容較偏向人物採訪,有機會訪問名人,因此受眾大多以學生或親友較多。

她也談及YouTube頻道的受眾並非特定族群,因為影片內容有創作教學及日常生活,較偏向記錄個人生活。而Facebook因為較多親友長輩觀看,就沒有過多經營。

開始經營自媒體後,張景婷認為這個過程是值得的,畢竟在現代社會,經營自媒體是很重要的技能指標。而有了粉絲之後,也可體會運用自身影響力,分享更多正面能量,帶給更多人希望。

社群平台各有特色,使用者亦有所區隔。資料來源/楓藥師的財富計畫、製圖/吳堇瑜

力求質量兼備 因應未來趨勢

針對自媒體的優缺點,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主任趙哲聖表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使用者可以依據喜好選擇對應內容,增加主控能力,但同時自媒體呈現的資訊過於瑣碎和片面化,不利於完整了解一個事件的全貌。

而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侯政男則分享不同看法:「自媒體的優點當然是快速。」他以手機為例,手機的方便性使人可以立即將各種資訊或是狀態上傳至各種媒體平台,但資訊傳播快速的缺點是隱私問題。他表示透過媒體演算法的運作,可能會讓不為人知的隱私曝光。

針對未來自媒體的發展,林宏遠認為:「先有量,再來求質。」隨著自媒體的門檻越來越低,產製內容的人數增加,勢必會產生競爭關係,進而使媒體提供資料的品質提升。

對此,趙哲聖亦表贊同,自媒體日後必然面臨假資訊充斥及品質良莠不齊等問題,因此內容須足夠專業且吸引人,個人品牌價值才會越大。

侯政男則認為自媒體未來一定會越來越進步,如同今年10月28日,Facebook執行長馬克·艾略特.祖克柏在Facebook Connect 2021發布大會中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即為自媒體與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的結合,他表示:「既然現代科技這樣發展,那我們就要好好運用。」他認為該如何讓科技成為整個社會的助力,值得大眾思考。

科技日新月異,使用者接觸媒體的形勢愈發多元。照片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

【公民論壇】廣播與Podcast的競合 多元媒體經營成未來趨勢

自媒體當道 電視媒體存亡危機

Posts created 5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