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海洋垃圾危機 「潛海戰將」為大海療傷

記者 蔡銍湣、高貫軒/採訪報導

海洋蘊含著豐富資源,孕育了無限生命,大海滋養著世間萬物,卻也默默承受著人類對它造成的破壞。

海洋是人類珍貴的資源,但看不見的海洋中卻存在大量的垃圾。攝影/高貫軒

苗栗後龍的水尾海灘,原本應該純淨的沙灘上出現許多寶特瓶、鐵鋁罐、漁網這些人為垃圾,使得這片自然景觀有了缺陷。除了海灘上看得見的垃圾 ,在看不見的海洋中,有著更多隨著河川、溪流流入海中,無法分解的廢棄物,可能卡在礁石上或隨著海流漂浮,永遠留在海洋當中。

海岸上的人為垃圾,破壞了自然景觀。攝影/高貫軒

為了清理這些海洋垃圾,苗栗縣救難協會平常除了失蹤協尋、災害搜救任務外,海洋勤務也是他們任務的範疇。他們從四年前就開始進行海底垃圾清除作業,到了2020年也積極配合行政院海洋保育署「向海致敬」政策,正式成立苗栗縣潛海戰將團隊,負責清除海洋垃圾。

苗栗縣救難協會大隊長蘇宏揚說,「我們參加潛海戰將計畫,就是為了協助海洋環境的維護,尤其海底垃圾是最難清除的,必須由專業潛水人員來作業。」

苗栗縣救難協會四年前就開始進行海底垃圾清除作業。照片提供/蘇宏揚

要成為潛海戰將的一員,除了需要具備潛水證照之外,還要能夠背負重達20公斤的氣瓶與裝備下潛,並且在能見度低的西部海岸摸索垃圾。

蘇宏揚分享,西部海岸的沙地會導致海水混濁,能見度只有一兩公尺,所以必須使用潛水燈,加上雙手摸索,才能順利把垃圾撿起來。這群苗栗縣救難協會的隊員,平常都有各自的工作,執行這些任務沒有任何的報酬。只因為有著服務的熱忱及榮譽感,讓他們也想為這片海洋付出一片心力。

潛海戰將需要揹著重達20公斤的氣瓶與裝備下潛,進行海中作業。照片提供/蘇宏揚

但潛海戰將付出時間與精力,一次任務也只能清除一百多公斤的海洋垃圾,對比整個海洋的垃圾量,仍顯得微不足道。苗栗縣救難協會輔導會長黃錦瑞呼籲,他們的行動主要是希望喚起民眾的環保觀念,把垃圾帶回家,不要輕易地丟棄,清除垃圾才有意義。

潛海戰將在港口執行海洋垃圾清除任務。照片提供/蘇宏揚

海洋垃圾不只影響景觀,對生態的破壞之大令人難以想像,除了可能纏繞珊瑚礁、也會導致海龜及魚類誤食。人們又怎麼能夠避免所吃的魚類,不會受到垃圾汙染,而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呢?

根據海洋保育署統計,2020年各縣市清回的41噸海洋廢棄物,廢棄漁網就占了將近九成,這些漁網對生物有最致命的危害。為達成從源頭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目標,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推出「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將在今年七月正式上路,落實刺網漁具登記。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也呼籲,漁民應該要負起海洋保護的責任,不可隨意丟棄破損的漁網,就算無法自行清除也應該落實通報,相關單位會再派人做清除作業。此外,他們也會評估哪些海域容易造成漁網具的破損,宣導盡量不要到那些海域捕魚,避免漁網具破損遺留,也能減輕漁民的損失。

2020年清除的海洋垃圾,廢棄漁網占了將近九成。攝影/高貫軒

無論是潛海戰將計畫或是任何的法律規範,處理的都僅是海洋垃圾的冰山一角,目的是希望藉由這些行動或規範,喚醒大眾的環保意識。人類何時真正覺醒,不再帶有僥倖的心態,真正善待大自然,海洋垃圾問題才有看見曙光的一天。

 

延伸閱讀:

見證汙染 友善海洋從「心」開始

熱血淨灘 守護環境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