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段旅程的起點 告別人生的送行者

記者 劉昱江、鄭心渝、胡玗彤/採訪報導

殯葬業對一般民眾而言,一直存在低調且神祕的印象。而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問題日趨嚴重,加上社會風氣已然開放,許多話題不再忌諱,人們開始正視禮儀及殯葬工作者,使得殯葬行業逐漸受到關注。

專業證照 取得信任

台灣的傳統習俗當逝者往生時,講求要安穩地離開,而對於後事的處理辦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透過專業的窗口做處理,進而找到禮儀公司幫忙。禮儀公司事業處處長高振倫說,做禮儀相關的工作有一定的技巧,一定要具備同理心,先取得逝者家屬的信任,儀式才會比較順利且圓滿。

禮儀公司協助喪家舉辦告別式。照片來源/Pixabay

殯葬管理條例46條,具備禮儀師資格者的工作包羅萬象,包括禮儀儀式的規畫諮詢、場地協商,擔任或指導告別式的司儀;儀式完畢後,通常也會持續的關懷逝者家屬值得注意的是,未取得禮儀師資格者,不能以禮儀師資格執行前述所說的各種業務。高振倫強調最後一項關懷工作,「不可能告別式一結束就直接與家屬絕聯繫持續互動關懷,使時間沖淡悲傷再慢慢抽離。」

禮儀師相關工作內容和資格。資料來源/台灣殯葬資訊網。製圖/張允馨

特殊個案 印象深刻

談到印象深刻的個案時,高振倫回憶,曾有一位18歲的妹妹,某天突然接到在外地的母親因意外身亡的消息,當大家得知後,所有大人都驚慌失措或是情緒低落。但這個妹妹異常的冷靜,並且一滴眼淚都沒掉。直到告別式當天透過司儀溝通,做儀式上的開導,妹妹才願意打開心房。在唸祭文時,情緒開始湧現,令大家為之動容。

遺體化妝師翁彩霞則說,最令她印象深刻的重大案件,就蝶戀花事件發生之際,大批的往生者進入,所有夥伴都自發性的到二殯幫忙,即時的給予協助,當下覺得非常感動

遺體修復 還原樣貌

禮儀工作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遺體修復,逝者家屬會因為當下心情需求,對遺體修復有不同的看法。遺體修復團隊負責人郭璋成說,遺體修復師需要高度的專注力,鉅細靡遺地處理修補出一具具完整的大體。他也說,會需要遺體修復通常是損傷性的遺體,如車禍和意外。透過修復師的巧手,讓逝者走得更「完整」,也可「修復」家屬悲傷的心情。

為逝者準備的紙錢。攝影/劉昱江

遺體修復程序,修復師需要有一定專業的訓練,訓練課程包括為往生者穿衣、淨身、化妝和修復工作。目前在二殯擔任化妝師的翁彩霞投入此行業已經有17年的時間,起初先從事遺體的洗穿,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到了遺體修復。

他認為這個工作可以撫慰到家屬,所以決定放手一試,雖然開始難免有緊張害怕的情緒,但在家人與同事的支持鼓勵下,心態慢慢調整,從原本不安的心情轉變成正向樂觀的態度,至此就在這條路努力耕耘。

中西方式不同 信念不變

禮儀服務常見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中式和西式,乃基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往生者剛過世時,西式會有臨終祝禱的環節中式沒有接到殯儀館後,西式會加上沐浴更衣的動作,這些都是實質上的差異。高振倫表示兩者皆是宗教形式差別不大,唯一有差別的地方在流程不同

西式運棺示意圖。來源/unsplash

在殯葬業工作即將滿14年的禮儀公司執行長洪于婷談到禮儀方式,除了分中西式以外,故事禮儀是他們主要的方式,此項方式是以說故事的方法來送走往生者,回顧他的一生以作品形式告別,讓來參與的家屬不至於太過悲傷地離開,而是帶著與往生開心的回憶繼續生活。

遺體火化師 克服恐懼展現專業

依據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資訊顯示,自1991年起,政府推行火化塔葬,導正國人入土為安與風水傳統觀念,並補助地方政府修建殯葬設施。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我國遺體火化率由1993年不到五成,至2019年提升至98.7%,火化數創我國推動火化政策以來之新高,顯示民眾喪葬觀念隨政府宣導及時代進步已有大幅改變。

台灣火化率逐年提升。資料來源/內政部殯葬網。製圖/張允馨

此外,政府2001年推動環保葬,以環保的方式將亡者埋葬在大自然裡。大體透過火化的方式將遺骸燒成骨灰,以花葬、樹葬、灑葬、植存、海葬的方式送行亡者,不立碑、不造墳,也不放進納骨塔,因此火化師的角色在殯葬系統越來越重要。桃園市殯葬管理所火化師涂凱翔表示,火化遺體流程規劃看似簡單,實際上治喪協調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才能出師。他認為,面對一具具的遺體,火化師最困難的地方是克服恐懼。

因應近年來推動綠色殯葬,以及國人逐漸接受環保自然葬,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建置「線上追思」功能,民眾只要自行設定帳號密碼,輸入追思人的姓名,網站畫面就會模擬祭壇和追思人的神主牌,以利親屬睹物祭拜。

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建置「線上追思」功能。照片來源/內政部殯葬網

另外,內政部也有電子輓聯平台,致贈輓聯者只要透過線上平台申請、操作,即可傳送數位內容到設有電子輓聯播放設備的公立殯儀館,減少燒毀輓聯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高振倫認為許多民眾誤解火化師就是入門門檻低又高薪的角色,但要想勝任這份關乎死者尊嚴和生者感受的工作,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在殯葬的環境下,能夠扛起火化這項重要的任務,必定是擁有技術、心理建設良好和溝通能力的火化師。

葬法漸趨多元 與自然共存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風氣逐漸開放,較不避諱談到人的死亡能尊重每一條生命,更可以選擇為自己安排身後事除了傳統的遺體火葬之外,政府現正積極推動環保葬,而台灣截至2021年1月1日已有45個地點可實施環保葬,其中以位於台北市文山區富德詠愛園的樹葬數量居多,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已有9293件。多樣的選擇讓民眾能夠自行去做決定,並非只有單一的形式。

全台實施環保葬地點及類型。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殯葬網。製圖/張允馨

火化師涂凱翔提到,傳統的火葬意指將遺體用火燒成灰燼後,置入容器並立碑或造墳以用來紀念,然而現今環保葬中的樹葬和花葬則是將研磨後的遺體骨灰埋於土裡後,再上方種植樹木或花朵。而海葬則將研磨後的遺體骨灰放入可分解的盒子,再拋入海中。無論是哪種形式,環保葬共同的主張就是回歸大自然。

已經規劃好身後事的民眾陳思妤表示,會選擇提早決定是因為不想給下一代負擔,同時也能照自己的想法。選擇花葬的她說:「既然已經不在世上,沒必要再占著一個空間,如果有人懷念你會在心裡想起你,不需要特別佔個地方等人來祭拜你。」同時她也指出現在的殯葬業者參差不齊,富人窮人收費差很多,會希望收費標準都能一致,畢竟對往生者也是一種尊重,對在世的人也沒有負擔。

對於現今倡導的環保葬,洪于婷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對家屬最有幫助的是土葬,一個好的風水可以改變整個家運。然而土葬的花費相對較高,公司也會明確向家屬說明各項費用,並尊重他們的決定,給予最完善的後事處理。

 

延伸報導:

遷葬大改造 文山區福地宅翻身

傳統紙紮漸衰 找嘸學徒承技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