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

大學生成為理財達人 財富自由未來不是夢

記者 周一心、馮浩倫、方致鈞/採訪報導

根據勞動部2019年「職類別薪資調查」統計,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起薪為新台幣29336元,然而扣除基本生活必須支出(房租、水電、交通及飲食費等)後,所剩薪資卻寥寥無幾。因此,若想在剛踏入職場時存到第一桶金,需要增加理財規劃的知識。然而,有些理財方法卻伴隨些許風險,必須做足功課,培養風險管理思維,才能妥善運用金錢帶來的財富效益。

保守分散風險 創造穩定獲利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公民老師林嘉琦長期研究投資理財,她指出,許多學生對金錢上的運用仍有不成熟處,再加上大學生的金錢來源大部分由父母提供或打工所得,理財能力較弱。

了解股價脈動有利掌握投資訊息。攝影/方致鈞

林嘉琦認為,最簡易的理財方法是銀行定存但她認為銀行定存利息太低,投資報酬率不高。她建議大學生在資產配置上,可定存一筆生活緊急使用基金,其餘應分配於投報率較高的金融商品。她表示,若大學生想學習如何投資,可選擇保本形式的投資類型,承擔較小的風險。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教授林維珩則說明,大學生可藉由選修商學院開設之課程,在求學時期先累積專業知識,來輔助自身投資股票或基金。

儘管投資也是理財方法之一,但保險業務經理陳博仁認為,大學生擁有的資金不多,加上股票一般不便宜,可能會造成經濟壓力負擔。因此風險過高的投資方式較不適合大學生,例如選擇權與期貨投資,雖其交易金額小,但他認為這與賭博無異,風險過高。

各種投資工具比較。資料來源/安心比。製圖/張允馨

「較適合的投資方式為定期定額購買基金。」陳博仁建議,一個月投資金額最少為三千元,前提是大學生能將打工賺取的薪資妥善分配。他補充,保險公司也有投資型商品,最小投資金額為一千元,也是大學生可以參考的一項理財方式。

此外,陳博仁也提到,大學生可購買小額儲蓄保險,因其風險性極低,獲利也比定存高(一般定存利息一年為0.70.8%)。他認為,若要使自己強迫儲蓄而不想承受風險,可選擇購買儲蓄險;若自身可承受一點風險,則可選擇定期定額購買基金。

  • 銀行定存:為銀行定期存款。是指存款人將現金存入在銀行機構開設的定期儲蓄帳戶內,事先約定以固定期限為儲蓄時間,以高於活期存款的利率獲得回報,期滿後可領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種儲蓄形式。如果存款人在未滿約定儲蓄期限的時候提取定期存款,銀行通常會將利息予以折扣後發給儲戶或是按照活期存款的方式來處理這筆業務。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長期累積資本 展望複利效益

就讀於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的邱同學,也開始鑽研投資理財,她表示目前以買賣股票為主。但她也強調,不能用投機心理玩股票,因為在剛踏入股市時嘗到甜頭後,會抱持僥倖心理,買進更貴、漲跌起伏更大、風險更高的股票,一旦出現狀況,將導致虧損連連。

定存也是一種理財方法。攝影/方致鈞

陳博仁也指出,股票投資者最喜歡在股價越高點賣出、越低點買進,然而投資者不可能知道何時為高低點,因此大學生在資金缺乏與投資經驗較少的情況下,他認為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並選擇較有前瞻性的的投資標的物。他進一步解釋,必須注意勿因獲利後馬上出場,而是必須持續累積資本,投資的複利效果非常可觀,長期累積的資金,才能藉由投資複利效果創造更多的金流。

林嘉琦以自身長期以來累積的投資經驗表示,雖然她很早接觸壽險,但她所購買的壽險商品卻也提前免繳保費,終身受到保障,每月她也有規畫現金定存,所以不怕沒有緊急預備金。她認為,想投資者必須認真研讀股票投資的書籍,不管在公司報表、資金面,皆要做足功課。

開源節流 建立正確理財觀

任教於高中的林嘉琦常會教導學生妥善運用金錢的方式。她鼓勵學生高中畢業後打工,賺取零用錢。她強調,學生必須先開源節流,節省非必須性支出。「省下一天一杯50元的手搖飲料,一個月即可省下1500元。」

將錢存進存錢筒是獲利最低,也是最簡單的儲蓄方式。攝影/方致鈞

林嘉琦提到,大學生若將打工所賺取的薪資,提出部分購買基金,未來再藉由基金伴隨的複利效益,購買低股價並具有未來性的股票,將其長期持有後,便可享有股利與配股。她更強調,年輕人的投資,要「投資自己」。例如利用所賺取的薪資學習外文、考取證照,進而獲取新知識與技能,將來在職場上也有具體的幫助。

隨處可見的ATM,讓許多人可第一時間儲蓄。攝影/方致鈞

對於報酬與風險的關係,林嘉琦認為學生一定要了解,高報酬的投資一定伴隨高風險,但風高險的投資卻不見得一定會提供高報酬。所以當定存利率「太低」時,就必須加以思考在獲得更高一點的報酬之前,自身願意承擔多少的投資風險。例如台幣定存的利率較低(一年期1.345%),外幣的定存利率較高(澳幣一年期2.15%),但近一年台幣升值了7.38%,但外幣定存卻因匯率而損失定存利率。

林嘉琦說明,這意味著投資人沒有意識匯率所帶來的風險。也有人因定存利率太低,卻不希望承擔投資行情的漲跌波動,便購買儲蓄險,結果隔年急需金錢而不得不與保險公司解約,只能拿回三成的本金,導致資金損失比購買股票遇時遇到的股災還大。林嘉琦提醒,這便是投資人沒有意識到流動性的風險,形成「解約就損失,不解約又缺錢」的兩難處境。

學生理財 忌躁進失警覺

關於大學生與成人之間的理財規畫的差異,銀行營業部經理李俊咨表示,大學生主要是以短期目標為主,設定一個預期的獲利報酬,完成階段性的理財目標;而關於成人,則需考慮到家庭、及個人退休計畫,進而達到資產穩定成長目標。林維珩建議社會新鮮人應先積極累積主動收入,當獲得一定資本後,再擬定好投資計畫,進而創造被動收入,透過此方式,他認為不一定要成為斜槓青年,就能累積大筆財富。

信用卡雖便利,但應評估財務量力而為。攝影/方致鈞

林嘉琦認為,大學生與成年人的理財,最大的差別應該來自於學生經濟收入較不穩定,能夠承擔的風險相對較低。所以,她提醒一開始學習理財要以資產配置優先,要分散投資方式,得到極大化的獲利。無論是保本投資,或許是尋求高報酬獲利,都不可以躁進,要多學多問多觀察,就能累積經驗和資本。

林嘉琦指出,大學生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多半是獲利後嘗到甜頭,開始喪失警覺心,容易因小失大。例如,投入股市有所斬獲,開始追高殺低,躁進重押注。因此,陳博仁建議,若大學生的經濟能力已達成人標準,可承受較大風險投資,股票型基金是一項不錯的選擇。由於其結合眾多公司股票的基金,可以分散風險,並由基金經理人看盤、了解各家公司營運狀況進而調配股票,是一項具有穩定性的基金種類。

 

延伸閱讀:

疫情挫經濟 投資留意避險保值

大學生打工兼職多 專家提供理財入門

理財投資好多種看準時機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