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餐具 環保與方便兼顧

記者 楊念真、莫曼君/採訪報導

環保意識抬頭 可食用餐具興起

環保署在20195月起提出限用塑膠吸管政策,規定自201971日起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類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但取得「生物可分解塑膠」環保標章及工廠出廠已附有吸管之商品,不在管制範圍。

此政策也帶起使用環保餐具的風潮,但因為不是隨時都有清洗設備,所以衛生問題以及方便性也使餐飲消費者感到些許不便。現在有業者推出可食用的餐具,而這些餐具除了可以食用外,因成分為自然產物,所以丟棄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可以由大自然自行分解。

環保署在2019月起提出限用塑膠吸管政策,藉此達到減塑效果。攝影/楊念真

可食用餐具 方便與環保兼得

常見的環保餐具例如不鏽鋼吸管及玻璃吸管,如果清洗不當會孳生細菌。連民眾認知上最環保的紙吸管更是不能直接回收處理。

但可食用餐具可接近100%不危害環境,環保米吸管業務經理Jane表示:「很多標榜可以分解的吸管產品,其實它裡面有添加一些化學的成分,等於只能分裂它不能夠分解。但環保米吸管使用後就是化成米水,是真的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分解的產品。」

環保米吸管也有分大口徑、小口徑,符合台灣人喝手搖飲的習慣。攝影/楊念真
環保米吸管可以化成米水,是可以百分之百分解的產品。攝影/楊念真

使用率不普及 環保意識需培養

目前台灣較常見的可食用餐具是米吸管。有趣又環保的可食用餐具在未來可說是一項趨勢,不過要如何讓大眾接受這個新選項?餐飲業者羅堃表示:「米吸管的成本是塑膠吸管的10到15倍,但目前的話我們在店內用餐是沒有再增加米吸管的價錢。如果直接把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應該是要再花一點時間的。我們應該是要一起培養這個使用環保吸管的概念。」

各材質吸管小比較。製圖/曾珮瑄

而除了可食用吸管,市面上還有其他像是可食用餐具供大眾選擇,期許在未來有更多的可食用餐具能被廣泛的使用,減少地球的環境負擔。

除了可食用吸管,市面上還有其他可食用餐具供大眾選擇。攝影/楊念真

延伸閱讀:

限塑政策上路 你聽過環保吸管嗎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