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醫勞盟理事簡立建:健保制度設計不良為主因

記者 劉于緁/採訪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蔓延,醫護人員勞動權益再次浮上檯面,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56日舉辦公民論壇淪為血汗勞工?醫護勞權誰來保障?!從台灣醫護人員權益出發,邀請產、官、學三方進行討論。

其中勞方代表,由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簡立建以第一線人員觀點出發,探討緊急醫療應變系統、醫療糾紛和醫師勞動權益受損問題。

簡立建年輕時深受左翼思潮影響,所以他擁有反威權的信念,九零年代的社會運動中能時常看見他的身影,擔任醫師後他致力保障醫療人員權益及醫病關係,現任為醫療勞動產業聯盟理事外,還身兼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也曾任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至今擁有豐富公共醫療事務的經歷。

簡立建表示,若半夜值班時患者不斷增加,隔天也有排班時就會36小時沒睡,而過去更常發生。攝影/徐榮佑

過勞原於醫糾突發狀況

針對現行的醫師過勞問題,簡立建說明,醫療人員目前最大壓力來源即是要面對大量突發病患,甚至整天下來沒機會飲食只喝杯珍奶代為一餐;同時還需要面對病患不理智的言語與行為,長期的壓迫感導致身心俱疲。

簡立建表示,2007醫師李姓主治醫師因病患家屬認定醫師失職,在他急診值班時頸部被砍一刀,導致顏面神經失調後轉往加護病房就職。許多醫師不滿職場所面臨的壓力及危險,進而選擇醫美或離職。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規定醫院需實施緊急醫療應變系統,在緊急事件發生或病患突然增加時,醫療人員能即時請求醫護支援。然而2017醫療評鑑基準實施後,三年下來按鈴次數卻寥寥無幾。簡立建提到,「在人吃人的社會中,不管是上級壓力或職位相互競爭,都間接影響醫療人員難以克服心理壓力請求人力支援。」

過去新聞事件醫師在上班途中操勞致死或中風,醫師勞動權益不斷引發紛爭,2016年住院醫師工時開始納入評鑑後,勞動部在20199月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84條之1,實施責任制,讓每天工時可以彈性分配,且每個月總和不得超過320小時,相較以往工時減少與薪資增加,逐步保障住院醫師勞動權益。

醫護人員過勞與中風的新聞時有耳聞。圖片來源/pixabay

醫師納勞基法 僅部分適用

不過現行《勞基法》僅保障部分醫師權益,簡立建指出,目前《勞基法》只適用私立醫院,因此歸屬於公務人員的公立醫院醫生,則被認為權益基本條件已優渥於勞基法。然而,公立醫院醫師的管理階層為政府指派,複雜的政治關係及利益,使得主任醫師的專業性質並非首要標準,而公家機關雖有保障,但繁雜的體制,也使得工作程序與效率成效不彰。

除此之外,簡立建分析,醫院經營模式多樣,私立醫院為企業經營導向,以長庚社團財團法人醫院為例,勞動部在實施勞健保時,醫院讓許多主治醫師持有股份,進而成為財團法人的共同經營者,而身為經營者的角色後,身份無法納入勞基法。對此,醫師因工作場域和位階差異對勞基法抱持的態度不盡相同,是至今所有醫師無法納入勞基法的癥結點。

簡立建表示,單制定《勞基法》保障醫師未能解決結構性問題,政府需要思考到經濟制度造成醫療產業人員過勞的主因。而勞動部應該從離職率與離職訪談中探究,勞動部每年實施勞檢應增加相關的專業人士予以協助,他呼籲政府嚴謹取締與檢查。

健保制度惡化醫護工作環境

此外,他更坦言過勞問題最根本因素即來自「健保制度」。簡立建認為,健保養成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的習性,與追求名醫的從眾心態,目前大眾缺少道德危機的概念,使醫生增加工作負擔。他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現今門診的病患數量減少至三分之一,此現象說明許多民眾就醫行為並非需要或必要,而是想要。

目前健康保險負債每況愈下,衛生福利部提出的解決方法為健保給付制度,簡立建舉例,健保點數為一元一點,假使醫院去年拿到100億點,實施健保給付制度後,醫院拿120億點但一點為0.78元,浮動的匯率使得費用更為緊縮,首當其衝的醫院面臨健保匯率調整下只能緊縮人事成本,但基層醫療人員仍面對相同數量的病人,使得資源和薪資大為減少,進而讓勞動權益逐漸受損。

最後,簡立建建議,政府應該著重醫療分級,若民眾不知該如何自行辨識就醫時,他建議洽詢家醫師以幫助民眾釐清自身狀況。

分級醫療有助於解決現行體制,也可幫助醫療資源不足的縣市,減少急迫性治療的患者為長途距離而威脅生命安全。簡立建強調,分級醫療是現行最佳解決方式,需要被大眾廣泛討論,才能減少醫療資源濫用,從想要、需要及必要的層次矯正民眾就醫習慣。

相關新聞:

【公民論壇】醫師全面納勞基法難 侯岳宏:勞雇關係都應受規範

 

延伸閱讀:

【公民論壇】全台癌症趨勢討論 是醫療資訊更是社會議題

【公民論壇】公眾勞權意識待提升 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