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世新女籃招攬女洋將 奈及利亞長人助陣鎖禁區

 記者 楊念真、謝家聲、許弸/採訪報導

大專男子籃球聯賽近年颳起洋風,越來越多外籍球員加入。外援對於球隊的幫助多半是禁區的防守以及內線的進攻,憑藉著先天的身高優勢,在籃下壓迫對手,進而幫助球隊得分。

然而隨著女籃戰況角逐激烈,世新大學女籃在今年招收史上第一個女「洋將」伊斯尤瑪(Onianwa isioma Deborah),期望能增加球隊戰力,此舉無疑震撼了台灣女籃。

伊斯尤瑪將隊友拉起。照片提供/世新女籃
越洋來台 實踐夢想

來自奈及利亞,年僅18歲的伊斯尤瑪擁有將近四年的籃球資歷,並且從14歲就開始接觸籃球,「除了我本身就有高度,最重要的是,我認為籃球是個很有趣又能激勵人心的運動。」因此開啟了她的籃球之路,高三時期更是遠赴日本深造。

她說,原先最想去的國家其實是美國,不過後來意識到,籃球無所不在,於是決定先到打球機會較多的亞洲磨練自己的韌性,進而提升實力再到美國發展。

初來乍到的她,憑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識,帶著家人對她的期待以及想要一圓籃球夢的心,隻身來到亞洲勇闖籃壇。「我想家的時候都會自己偷哭。」她害羞的說,不過接著補充,自己來到這邊的目的是為了讓球技變得更好,這個信念支撐著她繼續走下去。

伊斯尤瑪聆聽戰術。攝影/楊念真

離鄉背井的伊斯尤瑪,除了要面對與家人分隔兩地的思鄉之情,還得適應不同國度的寂寞生活,只是,想起當初獨自來到台灣,曾訂下在UBA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目標,還是會咬緊牙根繼續堅持。

慶幸的是,家人對於她遠赴亞洲磨練球技,始終抱持尊重的態度,並不會干涉太多,「只要我在這生活過得好,他們就放心了!」而來台這段期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加深了伊斯尤瑪留下來的念頭。

伊斯尤瑪。照片提供/世新女籃
教學相長 努力不懈

儘管入隊時間不長,但教練、隊友對她生活起居的照顧以及指導,讓伊斯尤瑪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

同為來自奈及利亞的世新男籃球員沙巴斯丁和丹尼爾也說,伊斯尤瑪就像是他們的妹妹,彼此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偶爾也會想家,但是他們之間有著革命情感,所以會彼此相互鼓勵。「整個球隊帶給我的氛圍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他們是我在這邊的家人。」這也緩解了思鄉的情緒,使她不再感到格格不入。

世新女籃球員吳孟蕎和謝津宛認為,伊斯尤瑪的加入帶給球隊很多不同的影響,在球場上除了能夠增加籃下的主宰性,在場下更是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雖然洋將先天在生理素質上,不論是身高的優勢,或是肌肉成長的速度,都遠遠超越本土球員,但是她卻不會自滿及懈怠,在練球時積極做好戰術跑位與聽從教練的調度;每一場比賽結束後,認真檢討自己的不足,並且加以改進,這讓大家十分欽佩。

伊斯尤瑪說,語言是她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下了不少的苦功。「我目前是盡全力在學中文,也很希望能徹底的學會。」她提到,當自己感到困惑時,通常會第一時間詢問朋友或是老師,好讓她能夠全然理解。

今年是她在台灣打球的第一年,未來三年也預計待在世新大學,因此與教練或是隊友間的溝通變得十分重要。雖然如此,世新女籃教練王宣雲說,她的加入,幫助球員們更懂得要如何去跟彼此溝通。「因為她也是團隊的一員,在球場上仍要靠著彼此溝通才能避免失誤,儘管目前只能和她用英文交談,但是球員們反而可以藉此機會學習到更多籃球專業術語,並且增加開口的機會。」

除了語言上的障礙,伊斯尤瑪認為關注度的提高是另一個大考驗,「因為我是女籃唯一的黑人。」她認為膚色的關係,大家都十分關心她場上的表現,這使得在打球的時候常感到很緊張,深怕表現會不如預期。她想,這會是她在籃球生涯中需要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本學年度大專女子籃球聯賽第一階段在11月告一段落,伊斯尤瑪的表現備受矚目。王宣雲坦言,「尤瑪是第一次接觸到像UBA強度較高的比賽,剛開始仍會緊張,不過搶籃板球還是展現出她的身高優勢,相信她還能更好!」

第一階段的賽事中,伊斯尤瑪顯得有些綁手綁腳,面對身高較為矮小的隊伍,下半身碰撞多,穩定性仍須提高。不過其餘表現可圈可點,籃板球及蓋火鍋明顯造成對方的進攻壓力。

伊斯尤瑪進行禁區要位。攝影/楊念真
鍾愛籃球 打出名堂

還是新鮮人的伊斯尤瑪,對於畢業後的生涯規劃還沒細想,但篤定表示,「跟籃球一定有關!」甚至是朝職業籃壇邁進,倘若台灣有球隊要她,會考慮繼續留在這裡發展。

世新女籃總教練何正峰說,若是伊斯尤瑪的表現穩定,最多會讓她效力到25歲,或是提供工作機會讓她在這邊能夠有份收入。不過未來的事情目前也還說不準,何正峰認為至少洋將的加入能夠刺激本土球員的進步,彼此相輔相成,提升台灣女籃的整體競爭性。

何正峰教練與伊斯尤瑪。照片提供/世新女籃
旅外「球」學大不易

世新大學今年在男、女籃都分別透過一些管道招收了非洲奈及利亞的球員。而其中女籃的伊斯尤瑪高三在日本打了一年的球,升學時透過校方的招募來到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女籃教練王宣雲表示,伊斯尤瑪剛到台灣時,雖然身高上有很大的優勢,但因為肌肉量不足,在禁區的威力並沒有特別顯著。但在台灣半年來,透過重量訓練以及飲食的控制,伊斯尤瑪現在是全隊肌肉量最大的球員。「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可見體質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也是洋將最大的優勢之一。」

世新大學籃球隊總教練何正峰表示,洋將來台打球,對於台灣籃壇向國際接軌是很重要的一個因子。歐、美、外籍球員的身高、身體素質佳,且肌肉成長快速,可以讓台灣提早適應國際競爭力。

除了讓本土球員提早適應國際賽事的身體碰撞強度外,何正峰也鼓勵球員用英語甚至是肢體語言與外籍球員多溝通。如此一來,場上場下的默契都能使團隊更加融洽、進步。

校方也鼓勵這些外籍球員留在台灣考取研究所,除了能取得學士、碩士的文憑外,如果適應良好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工作機會給他們。也希望他們在經過四年UBA大專籃球聯賽的磨練下,能大幅度的成長,甚至是歸化成為台灣的球員,為中華隊效力。

現在與未來?台灣籃壇將如何發展?

對於洋將在大學來到台灣打球,資深球評李亦伸表示,在高中或是大學的階段,只要有學位、學籍基本上不能對外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這完全符合競賽規則,也屬於是他們的權利。「招收外籍學生來台念書、打球沒有對錯的問題,但是以整個UBA的發展來說不太恰當。」

李亦伸認為,外籍學生可能因為身材高大、體能勁爆而被引進,卻不是當地真正的頂尖球員。若引進的球員是來自美國NCAA(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第一級男籃錦標賽)的球員或是國際上知名的學生運動員,除了能真正提升整體戰力外,絕對可以讓台灣的球員汲取不少經驗及養分,但要引進真正的頂尖球員除了校方的努力之外,政府勢必也要予以幫助。

資深球評李亦伸。攝影/楊念真

李亦伸說,現階段引進的外籍球員,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球隊戰力、彌補身材上的劣勢,但也會壓迫到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他們打完了大學的四年後,也未必可以成為頂尖的球員。

倘若這些球員在16歲以前就來台就讀並取得國籍,除了可以提早熟悉台灣的球風,也可以代表中華隊參加國際賽,因此對台灣籃球整體發展的大方向來說,這種引進洋將的方法,會是更好的選擇。

李亦伸建議,未來的UBA甚至是HBL有很大的機會引進更多外籍球員,或許可以讓本土球員增加對抗性以及快速提升球隊戰績。但相對來說,球隊管理階層是否要在培養本土球員或是快速提升戰力上取得更好的平衡,避免讓單純的學生籃球淪為「軍備競賽」。

 

相關新聞:

科學訓練助球員 體壇全面再進化

【攝影報導】撕除被汙名的標籤 青年用拳擊改寫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