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龍俊佑、張書豪、林宛臻/採訪報導
吳少喬於民國104年與同性前妻自費赴泰國做試管嬰兒,用前妻的卵子與精子銀行配對,形成胚胎後再植入子宮內孕育,之後順利生下女兒苗苗。身為同志家庭,吳少喬認為,在國中、國小階段應普及同志教育,避免人們因不了解導致歧視發生。
起初,吳少喬母親並不支持她和前妻做試管嬰兒,她母親認為生孩子就該用自己的卵子,只是吳少喬考量自己患有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為了孩子的健康,才選擇用前妻的卵子,順利生產後,吳少喬母親的態度才有所改變,跟她一樣很疼愛孩子。
吳少喬本和前妻及公婆同住,因為對孩子教養的看法有歧異,最終選擇與前妻分手。吳少喬認為,前妻和公婆思想上比較保守,不讓孩子去接觸可能帶有危險性的事物,但她堅持小孩擁有自己的權利,小孩想做就會讓她去做。
與前妻分手的吳少喬,獨自撫養女兒,好友Mindy經常會幫忙,二人日久生情,吳少喬和Mindy最終決定成為一家人,前往戶政機關辦理「同志註記」,還有女兒的「監護權與扶養權代理」,儘管如此,女兒和現任伴侶在法律上仍形同陌路,因為台灣同志伴侶在台灣結婚沒有法律保障,所以在法律上伴侶也不能算是女兒的母親。
吳少喬分享,幼稚園大班的女兒生在同志家庭,沒有受到歧視的經驗,只是同學知道她有二個媽媽時,會覺得很驚訝而已,但都可以接納。吳少喬開心的說:「我也覺得很奇妙,為何大家突然就接受了?」她覺得這樣也不錯。
兒童性別平等教育,吳少喬在自己女兒不到一歲時就開始教她,因本身在九歲時發現自己是同志,伴侶Mindy則是四歲就發現,只是當時學校沒有性平教育課程,社會風氣也不允許同性戀,讓她們在小時候內心感到相當恐懼不安,所以她認為兒童的性平教育很重要,工作之餘也常以繪本教材教導兒童性平教育。
吳少喬認為,早年台灣社會缺乏性平教育,導致很多人不了解同志、不懂得尊重同志,甚至以傷害性的言語或肢體霸凌對待同志。所以,她不同意反同團體護家盟「不應對國中小學生施行同志教育」的主張,她認為在國中、國小階段應普及同志教育,避免人們因不了解導致歧視發生,進而造成同志或同志家庭的小孩揮之不去的陰影。
同婚合法化 人權與傳統家庭價值衝突
同志配偶組成家庭之後,若是希望能領養小孩,同性伴侶其中一方必須透過法律程序取得兒童的監護權,而伴侶的另一方則在法律上獲得孩子的監護權,從而達成法律上的收養關係。就目前台灣法規,單身同志可以收養子女,但無法以同志伴侶名義共同收養。日前允許同志家庭合法領養子女的國家有丹麥、冰島、挪威、紐西蘭、加拿大、葡萄牙、瑞典、比利時與以色列等26個國家。
目前允許同志家庭合法領養子女的國家/地區列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以法國為例,在95年2月,一名女性試圖將她二個女兒的親權給她擁有婚姻關係的伴侶,當時最高上訴法院裁定,在同性伴侶關係中,其中一人可以擁有另一人親生子女的監護權。但在96年2月,法國最高上訴法院卻駁回了另一對LGBT家庭的領養訴訟。法院指出,除非她的伴侶放棄她的親權,否則她將無法獲得與伴侶的民事關係身分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針對同性婚姻相關議題,有些反對團體也提出了抨擊,台灣的護家盟曾公開表示,95年法國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即使反同婚組織聚集20多萬人上街遊行抗議,仍舊無法挽回傳統家庭價值崩毀的危機,呼籲台灣人要有所警惕。
對此,法國在台協會則在網路上公開回應,102年法國通過同性婚姻法,所有調查數據一致顯示,法國絕大多數民衆都支持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法國社會並未像某些有意人士所說,因婚姻平權法的通過而崩垮。所有人不論性向都可以享受婚姻的權利,證明了社會對人權以及家庭價值的重視。
缺乏法律保障 同志伴侶無權共同收養
民法親屬編收出養相關條文規定,沒有血緣關係的二人,經過法律流程,成為親子關係,即是收養。只要年滿二十歲的成年人,不論是已婚夫妻或單身人士皆能依法申請收養。已婚夫妻必須是在法律保障之下結婚,才能共同收養小孩,台灣的同志伴侶結婚沒有法律保障,欲收養孩子,只能以其中一方的名義單獨收養。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社工賴俐穎表示,欲收養人向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或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媒合機構提出申請後,經「收養資格審查會」評估並提出媒合報告書,通過後即可成為合格收養人。
收養整體流程依序為,資料審查、家訪評估、團體課程、收養資格審查、媒親配對、試養,最後向法院提出申請親權。
對於同志伴侶也想收養孩子,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洪小姐表示,鼓勵同志收養人與他的伴侶一起前來參與收養過程,雖然依照台灣現行法規,同志只能讓伴侶其中一方以單親收養形式申請,但是在評估的過程,媒合機構也會考量日後照顧小孩的問題,因此能多一位照顧孩子、給他關愛的人,對孩子也是一件好事。
今年10月下旬的公投提案意見發表會,關於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兒童的問題,有人擔心同志領養小孩是否影響孩子權益,以及收養的孩子可能遭受霸凌,或是同志家庭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對此,洪社工說明,在媒合的過程中會以兒童的利益為考量,專家跟社工會探討兒童的心理狀況,也會探討兒童在該家庭是否能適應。
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謝小琪也表示,收養完成後仍然會有社工持續追蹤收養家庭的狀況,確認兒童的心理狀況及家庭教養。
同時媒合機構也會考量被領養孩童的原生家庭,是否能接受孩子進入一個同志家庭,並取得原生家庭的同意。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也鼓勵收養家長盡早讓孩子知道自己是領養兒童,以確保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身心健全發展。
洪小姐還提到,依照以往收養經驗,同志家庭跟一般家庭一樣,只是組成方式不同而已,而且同志收養人為了能順利取得撫養權,通常會比一般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也會感受到並做出回應,收養的孩子也跟其他的孩子一樣,到學校上課、成長學習,因此她認為同志家庭跟一般家庭是沒有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