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施元文、蔡宇蓁、宋馨、張博/採訪報導
當今空氣汙染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環保議題,而臭氧、二氧化硫及其他PM2.5造成的霾害,更會衍生出其他環境問題。酸雨,便是其中一大項,受到眾多工業區的影響,現今幾乎台灣全境都受酸雨困擾。
北部酸雨威脅最甚 冬季氣流影響更趨嚴重
經環保署統一訂定,酸鹼值低於5.0以下的雨水稱為「酸雨」。導致酸雨的汙染物來源除了區域性的空氣汙染排放外,也可能由境外傳入,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期間,來自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的硫化物等汙染物質會透過氣流進入台灣,首當其衝的便是北部地區,導致此地區冬季時的雨水酸化情形更加嚴重。
酸雨侵蝕土壤養分易造成森林及水文汙染
根據負責桃園酸雨資訊網的中央大學大氣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相較於經由呼吸系統侵入危害人體健康的空氣乾沉降(PM10、PM2.5等),空氣溼沉降,也就是酸雨,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侵入性危害,其中森林和土壤受酸雨危害最大。
酸雨滲入地表的硫酸使土壤中的養分流失,導致森林植物因生長所需的鈣和鎂流失而枯竭。而沒有變成硫酸侵入土壤的二氧化硫會漂浮在大氣中,沉降到地表後,會阻礙樹葉的氣孔進行光合作用。而湖泊、河流等其他水文系統也會受到酸雨影響,酸性化學物質有幾個路徑可以進入水中,例如雨、雪、冰雹、露或霧等。此外,受到酸雨侵蝕的土壤成分及有毒重金屬,會隨著水文循環系統流入湖泊中,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率增加。
酸雨恐引發呼吸道疾病導致禿頭尚無根據
網路中有許多對於酸雨對人體傷害的傳聞,許多民眾也受其影響。其中,世新大學方同學和貨車司機蕭先生就認為淋到酸雨會導致禿頭。但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表示,她從未看過有相關研究提出這個論點,也不知道這樣說法從何而來,可能只是以訛傳訛。但酸雨確實也會對人體造成其他危害,最主要是伴隨酸雨沉降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懸浮微粒會引起呼吸道問題,如哮喘、乾咳及耳鼻喉等過敏問題。此外,溶解在酸雨中的有毒金屬被農作物和家畜的組織吸收,造成人類在食用後發生病變,例如,累積在器官和組織中的汞會造成腦損傷。
徐光蓉說明,二氧化硫在空氣中需要五到七天才會進一步形成酸雨,而有些煤或汽油燃燒不完全排出的碳氫化合物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形成另一種名為光化學汙染的空氣汙染。雖然此類空汙影響範圍比酸雨小,但同樣會因天氣型態決定汙染的嚴重程度。
酸雨情況有改善學者提出不公問題
近二十年來,政府透過制定法規,對於造成台灣酸雨主因的硫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已有明顯成效。此外,西元2000年後傳統產業大量外移或減產,也使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許多。以台北與高雄兩大都會區雨水監測資料相比,台北雨水酸鹼值從西元1990年代初低於4.5,到近年來已逐漸回升至5.0左右;另外,高雄地區硫化物年排放量,從西元1990年代初期高於9萬公噸,到近年已減少至4萬公噸以下。桃園酸雨資訊網顯示,雖然酸雨問題隨著工業廢氣排放降低而減少,但近年來雨水中因交通工具產生的硝酸鹽等氮氧化物廢氣濃度卻有些許增加的趨勢,因此減少交通廢氣排放也成了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標。
徐光蓉則認為,雖然目前台灣經濟環境與幾十年前相比,工廠外移及油品改善,讓空氣品質好轉許多,但形成空汙的主因仍然有95%來自於固定汙染源,即工業排放。而空汙費標準為每一公升的汽油排放收取0.3元,每一公升的柴油排放收取0.4元;反觀工業排放的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排放一公斤僅僅收取六至八元。徐光蓉表示,汽油燃燒一公升就要收0.3元空污費,可是排放一公斤的二氧化硫需要消耗10萬公升汽油,但民眾要交的空汙費卻要三到四萬元,遠比工業汙染源排放一公斤硫氧化物只收六元這樣的標準高出許多。因此徐光蓉認為政府對於固定汙染源的管制過於寬鬆。
酸雨呈區域化情形工業危害不容小覷
根據各地酸雨監測站兩年監測的結果顯示,嚴重的酸雨地區範圍逐漸縮小,酸雨情況也正慢慢改善。目前酸雨問題有區域化的情況,酸雨分布顯示出南北地區的差異,北部雨水酸化情形比南部更嚴重。此外,桃園、新竹一帶由於工業、交通發展,相較其他地區嚴重,其次則是台北、基隆地區。
以桃園地區為例,由於桃園人口數量增加為全台第一,交通比以往更擁擠,加上桃園是全台工業科技大市,台灣五百大製造業有超過三分之一在桃園設廠,這也加重酸雨發生機率,其中又以中壢、新竹站最嚴重,酸雨發生率分別為73%和72%,酸鹼值別為4.76與4.84。另外,基隆地區也有嚴重的酸雨問題,自民國88年以來由於基隆市內腹地狹小,且四周環山,市內交通廢氣因地形原因難以向外擴散,加上基隆港貨輪、船隻往來密集,大量排放硫、氮氧化物等易造成酸雨氣體,皆是造成酸雨的原因,因此年雨水平均酸鹼值皆未達5.0。
中央大學:酸雨問題應從空汙管制解決
現今酸雨數據都是定期更新及對外公開的,民眾可以透過中央氣象局網站及酸雨監測網查詢降雨的酸鹼值,關注酸雨問題,並做好對酸雨為害的防範。根據中央大學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春、冬兩季會有更多來自境外的汙染物輸入,導致空汙及酸雨。在酸雨嚴重時期,民眾外出時最好攜帶雨傘及雨衣,避免淋雨,並配戴具防護空氣汙染效果的口罩。但有效解決酸雨問題還是得仰賴於政府對工業、交通排放空氣污染的嚴加管制,需要民間、財團與政府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