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友善宿舍實施 打造平權校園空間

記者 李姵璇、許芷芸、劉品妤/採訪報導

《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至今已歷20年,透過教育內涵的實踐,期使人們能夠消除性別歧視,建立正確性別平等觀念,維護應有之權益。相關措施如性別友善廁所已逐漸推廣至各場所,但對於性別友善宿舍的設立卻存在疑慮。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大學近期開始實施的性別友善宿舍,試圖打破過去傳統二元刻板印象,然相關配套不足之處和可能產生的風險,則仍待檢討改進。

男女合宿 同棟分層

根據教育部 109 年《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安全空間調查》指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中表示,台灣各大學的校內宿舍配置,約70%都是以單一性別做區隔,設有同棟分層或同層分區的宿舍零星可數。

近年來,性平權益抬頭,尊重多元性別意識的呼聲越來越高,部分學校也紛紛跟進實施,設置「性別友善宿舍」來落實多元性別的住宿權益保障。中山大學學務長楊靜利表示,學校於2016年著手推動性別友善宿舍,2017年正式啟用,並採取「男女同棟分層」的做法。

政治大學性平會學生委員何傑恩表示,政治大學也於2023年9月將原教職員宿舍「化南新村」改為「去性別檢查」的住宿空間,讓學生可自行組隊申請入住,校方並不會審查性別、介入組隊。他強調,透過去除性別檢查,讓學生意識到在宿舍裡,會遇到不同性別、不同氣質展現的人,不需因性別而遭受異樣眼光。

此外,何傑恩補充,教育部於上學年公布新規範,實施《大專校院入住宿舍性別友善處理原則》,學校就算沒有設置性別友善宿舍,學生仍可以個案處理或專案的方式,更換到不是以法定性別劃分的宿舍。

國立政治大學化南新村性別友善宿舍外部。攝影/許芷芸

推動過程 困難重重

還原推動過程的種種難題,楊靜利表示,歷經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召開說明會,並與教職員工生及家長多次的溝通協調後,性別友善宿舍最終於2017年9月正式開張。她表示,當時實際入住情況為男性44人,女性12人,申請者不如預期,主要是申請時須檢附家長同意書,因此阻礙了學生的申請意願。

性平教育20年學生倡議連線。照片提供/國立政治大學性平會學生委員何傑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伍維婷表示,世新大學曾有推動過性別友善宿舍,供性別多元或有無障礙需求的學生申請入住,然而做法是將少數寢室專門劃分出來,位於男女宿舍入口處,此種特殊、例外處理的方式,反而讓入住同學更容易被外人打量或標籤化。

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對於性別友善宿舍仍存在質疑,包括偷拍、偷窺等風險。對此,伍維婷表示,這些問題並非不同生理性別才會發生,即便是男女分棟住,一樣可能發生男拍男、女拍女等事件,要阻隔這些行為,不能單靠性別二分空間,除在硬體設施上,規劃更周全友善的隱私設計來增加安全性、避免疑慮,加強自身性別平等觀念,學習性別尊重與相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此外,更有為避免男女之間性行為的產生,而反對男女合宿的聲音。何傑恩認為,以性為前提隱含著「性污名化」與「異性戀霸權」的思維,同一性別同住或不同性別同住,並非決定是否有性行為的關鍵,況且學校並不是鼓勵混居,只是開放更多選項,讓不同需求的學生可以選擇。

提及居住體驗,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住宿生林祈緯表示,在校外賃居也會有與不同性別的人當鄰居的經驗,性別友善宿舍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的生活環境更貼近社會現況,同時也能促進多元文化和友誼的互動交流,減少對不同性別學生之間的刻板印象。

化南新村開放「學生自由組隊」入住,不檢查成員性別分布。攝影/許芷芸

性平教育 融入教學

《性別平等教育法》於2004年修訂上路,其目的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時至今日,108新課綱納入性別平等教育,成為十二年國教必修的十九項議題之一。

新化高中國文科老師黃莉吟表示,將性平教育融入課程,融合國文與性平議題討論,可以使學生以多元視角看古代經典與現代文學。不僅是納入國文教材,更與新化高中生物科老師陳沛諭攜手開辦多元選修課程­──「從生理用品的購物經驗看性別平等」,其課程目的探討生理用品的型態,結合文學、影視與經濟等形式,讓學生對此議題擁有更全面的認知。­

提及台灣性平教育的發展現況,黃莉吟表示,社會氛圍已逐漸走向性別平權為主,現今學生也較能接受性別平權的教學目標,但對較無法接受性別平等的隱性族群而言,針對性的課程始終影響到的都是同溫層。伍維婷也坦言,性別所開設的課程皆為性別相關課程,因此吸引到的學生幾乎本來就對該議題具有熱忱及理解,能夠影響到的群體有限。

提及當代性別平權意識是否有明顯進步,伍維婷表示,越年輕的世代對性別議題越熟悉,同時,網路論壇的發展也加劇性別對立,如仇恨女性、恐懼跨性別族群等性別相關話題逐漸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議題。

伍維婷坦言,自從2018愛家公投後,許多家長仍無法接受性平教育,將同志教育與性平教育畫上等號,因此許多學校無法深入探討此議題,只能教導基本課程,如防範性侵及身體保護,推動深度的性平教育尚窒礙難行。而她也期盼,未來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不只留於表層,更要教導學生理解與尊重不同性傾向,學會看見不同主體與其發展。

學生在性平教育課程進行小組討論。照片提供/黃莉吟

性別友善廁所 終止歧視使用更方便

根據苗栗縣政府性別友善專區說明,性別友善廁所又名中性廁所、性別中立廁所,目的為沒有性別之分,提供各族群使用的廁所。2022年,教育部函頒《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指引》提供學校進行設置參考,根據指引,教育部認為,大專院校每幢建物需設有至少1處性別友善廁所,同時也需要獨立空間,不能設置在女廁或男廁之內。此外,指引內也特別說明性別友善廁所需要維護使用者的隱私和人身安全。

性別友善廁所定義。資料來源/台北市性別平等辦公室、製圖/李姵璇

黃莉吟說明,性別友善廁所並非僅提供給跨性別者使用,身心障礙廁所也屬性別友善廁所範疇內。而性別友善廁所也能減少男女廁所不平衡的狀況,在女廁大排長龍時,性別友善廁所能做到分流作用。

關於學校建立性別友善廁所的必備條件,伍維婷表示,性別友善廁所應遵守「普及性」,在學生的活動範圍內皆要設置,保障學生在各處的友善廁所使用權,而非一所學校僅有一處建築物設置。伍維婷認為,對於學生而言,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可以告訴學生,性別並不只是二分法。而大眾對於性別友善廁所的使用者都應抱持尊重的態度,如同對待性別友善宿舍的使用者,不是進入性別友善宿舍或廁所的人就是跨性別者,不應該對他們貼上標籤。

台灣正在努力推廣性別友善廁所,提供各族群使用。攝影/李姵璇

 

延伸閱讀:

設立性別友善廁所 推動性別平權

兩性平權意識起飛 政策保護需齊步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