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果裸賣難 兩者平衡是關鍵

記者 邱劭安、林庭安/採訪報導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我國塑膠原料製造業在2022年的內銷量就超過390萬公噸2022年3月,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通過了《全球塑膠公約》,希望能盡快將塑膠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而許多歐美國家也進行較為嚴苛的減塑政策,也開設不少無包裝商店。但是台灣在蔬果包裝上,卻較難實施全面裸賣,其中與有機蔬果的法規有不少關聯。 

在有機減塑市集中,蔬果採用無包裝的形式陳列及販售。攝影/林庭安
農民將生產履歷放置在攤位上供民眾檢視。攝影/林庭安

「慣行農法」乃現今最為普遍的耕作方式,由於人口增加,對食品的需求量上升,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便可以快速提升產量,進而滿足人類的需求。

但是,上述化工產品不僅對人體有害,更可能影響土地生態,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民眾開始轉向追求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同時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崇尚自然的有機蔬果便有了一群忠實的擁護者,台灣也針對有機蔬果制定《有機農業促進法》從產地到通路,都嚴格規範有機蔬果的標準。 

民眾使用竹簍盛裝在有機減塑市集中購買的蔬果。攝影/邱劭安

《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5條第二項中明訂,農產品經營者不得使用含有基因改造產品、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動物用藥品或其他合成化學品等禁用物質。

若農民在採收後為了環保,使用裸賣的方式,便可能在運送或陳列時跟慣行農法種植之蔬果相互接觸,進而產生農藥轉移至有機蔬果的疑慮。立委王婉諭直言,若有機蔬果無包裝,民眾挑選蔬果時先後觸摸有機蔬果和慣行農法蔬果,在檢驗上便可能會產生爭議;而民眾進行挑選時也會增加耗損量,種種因素使得有機蔬果在通路上裸賣成為難題。 

市集中多樣化的有機蔬果,皆以環保方式呈現。攝影/林庭安
農民利用乾淨竹簍盛裝自家有機農產品。攝影/林庭安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提到,為了防撞或防污染,許多業者會選擇利用包材來保護蔬果,因此就忽略了環保。市集中有農民直呼「種有機的都是憨人」,他們皆無奈表示,蔬果若無包裝,便會很快報廢而無包裝商店業者黃尚衍也坦言,曾嘗試在店內販售蔬果,但是耗損量太高只好作罷。 

商家使用環保材質包裝有機玉米。攝影/林庭安
商家在店內設置的可分解塑膠袋回收桶。攝影/林庭安
提倡環保的商家透過可分解塑膠袋實踐蔬果減塑。攝影/林庭安

有機減塑市集中,民眾會自發性地攜帶環保容器,而為了落實無塑裸賣,農民也會選擇較環保的包裝材質,例如:可以再製成紙漿的牛皮紙,或是客人提供的二手紙袋。農民表示,曾嘗試過使用可分解塑膠袋,無奈價格太高,負擔太重的情況下只好作罷

不過王婉諭說明,重複利用包裝可能有污染疑慮;謝和霖也表示,裸賣對店家的方便度和友善度都會降低。他建議政府參考義大利經驗,用減稅的方式推動裸賣,不過謝和霖和王婉諭都認為,要更動台灣的稅制比較麻煩,各部門如何執行還需要再多加討論。 

農民選擇牛皮紙作為包材,使用後還能再次製成紙漿。攝影/林庭安
目前在大賣場中不同品牌的蔬果皆一同放置,因此較難實施全面裸賣。攝影/林庭安
大賣場同時販賣多種品牌蔬果,要使用一致的包材比較困難。攝影/林庭安

針對可分解塑膠袋,王婉諭解釋,它們必須在特定環境下才能分解成堆肥狀態,因此通路端的回收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是大賣場同時販售多種品牌的蔬果,要各品牌使用同樣的可分解塑膠袋並非易事。王婉諭建議,消費者應改變習慣,盡量避免做出挑選的動作來減少耗損量,而她也呼籲政府投入資金,補助願意實施減塑的業者。

謝和霖也表示,應該先評估該蔬果是否有包裝的必要性,若一定需要包裝,採用適當的包材會是較好的方式,他建議通路業者設立有機蔬果裸賣專區,便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情形。以上觀點,政府若能積極推動,配合民眾的環保意識,實施有機蔬果裸賣制度便可以更好地貫徹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因為對父親的愛 張富翔種出有機薑

病蟲害管理栽種 打造智慧有機農園

Posts created 9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