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用大量除蟲藥劑 棉花種植危害生態

記者 方嘉琳 、張芳瑜、高陸/採訪報導

隨著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奠定,大眾逐漸關注生產鏈對生態的影響,以及人類食衣住行所產生的碳排放有機農業其中一環,而棉花做為世界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涵蓋了大眾的日常生活,從棉質衣、棉籽油、燃料甚至飼料幾乎無所不,然而實際上棉花的種植過程卻對生態環境產生極大傷害

有機棉花在日常生活上用途廣泛。攝影/方嘉琳

食衣住行 用途廣泛 

棉花可謂一物多用,有機棉農王之英表示,棉花經過脫籽、軋花取得棉纖維,再透過紡織程序可織成棉紗,棉織物則具備透氣、舒適、保暖功能。他也提到,棉籽富含油量,可榨取做成食用油、美容油、車油,剩餘棉花部分也可供作飼料及工業原料。

此外,王之英補充,棉籽的短纖維可生成紙張、火箭燃料及醋酸纖維;棉籽殼則做為天然培養基,加工提煉為酒精、甘油;至於較為堅硬的秸稈則出現在常見的牛皮紙、紙板箱應用上。 

棉花經過脫籽機與棉籽分離處理。攝影/方嘉琳

農藥使用 安全疑慮 

然而,當大眾在追求純棉製的產品時,卻未發覺種植棉花農藥用量竟大幅超越其他主農作物。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統計,占全球農耕面積3%的棉花,耗用了世界現有化學殺蟲劑種類16%依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常用殺蟲劑被美國環保局評致人類癌症的因素 

當前主流種植棉花的方法,台大醫學院毒物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棉農會以單位面積噴灑除草劑、殺蟲劑、枯葉劑,以節省人力成本。他說明,當中常見的硫磷成分做為除蟲功效,而像巴拉松(Parathion)、涕滅威(Aldicarb)這類農藥中含有的乙醯膽鹼是神經系統中主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大量曝露將出現瞳孔縮小、汗腺及腸胃異常蠕動、冒冷汗及強烈腹痛等症狀,嚴重可致死。此前在印度等產棉大國即經常發生棉農中毒個案。 

最大殘留安全容許值(MRL)訂定標準圖。攝影/方嘉琳

姜至剛坦言,不可否認化學農藥藥效顯著,幫助全球的作物穩定,進而保障糧食充裕,而農藥只要不超過殘留規定範圍及人體可接受殘餘劑量,便可合理使用。他也談到,農藥使用的核心價值是很重要的議題,從自然降解到生物降解的過程中,將棉花處理至進入消費市場,過程間農藥使用的必要性和殘留容許量(MRL)制定水平都值得探討。 

姜至剛補充,在政府規定的MRL範圍下,任何產品只要被允許進入市場,便是普羅大眾可用且安全的。他強調,進入市場前會先在種間差異、個體差異之間,以白鼠測試為基準去放大10倍安全因子,安全因子越高,代表結構安全程度越高,來確保商品對公眾是安全無虞的。 

逐漸抬頭的環保意識讓市場上開始出現各種有機棉產品,透過種植有機棉雖改善了用藥問題,但有機棉農王秀蘭指出,不僅農藥使用,人工除草、防蟲等程序繁重外,且政府指定的有機肥料價格昂貴,回饋津貼也不多,使得整體成本增加不少。

扎根台灣技術 推廣全球市場 

我國唯一種植有機棉的農場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已研究有機棉逾十年的王之英表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接觸到棉製品,基於健康和提倡綠色生活,有機棉擁有絕佳的商機。

台灣對有機棉的管控尤其嚴格,王之英直言,政府對有機土壤的檢測基本為三年,檢驗項目主要為泥土跟灌溉水裡重金屬不得超標,且有機棉的種籽也必須是非基改的。他認為,在基改種籽佔了全球98%的環境下,能尋得符合資格的非基改種籽全屬機緣巧合。   

有機棉栽種區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整理棉花田的預備工作,王之英憶及,除草過程需要將15公斤的有機除草劑背在身上,時間長達七小時;之後需清除田裡的剩餘棉花,並用機器翻土二次。他表示,土壤要足夠鬆軟才有利之後作業,而等待翻土完畢,工人就會建立栽種棉花的區域然後施肥,並蓋上PE布,防止雜草滋生及保存水分。

其次是溫室育苗階段,王之英透露,當棉花苗長出第四片葉子時,需將苗移到田裡繼續栽種。每年的四到五月,棉花會開出淡黃色的花,直到七至八月,棉花逐漸成熟後吐出棉絮後,是工人的最佳採收期。他解釋,棉花要經過曝曬,待完全乾燥後才能收藏,當收藏至一定數目時,就會使用脫籽機把棉花跟種籽脫離,過程耗時約三到四個月。 

農場每日皆須人工灌溉溫室裡的棉花幼苗,以轉移栽種。攝影/張芳瑜 
農場每日皆須人工灌溉溫室裡的棉花幼苗,以轉移栽種。攝影/張芳瑜

有機種植不得使用任何化學肥料或是殺蟲劑,因此可能會有蟲害問題,王之英說明,葉下噴灑窄域油可以令蟲類窒息,它是一種天然的礦物油;至於肥料,除了使用政府認證的有機化肥外,亦有自製的有機液肥,成份包含奶粉、蝦殼粉、木黴菌、糖蜜等不含化學劑的原料。

在台灣有機棉技術日漸成熟下,王之英表示,正計劃把技術推廣至其他國家。他解釋,當初研究始於泰國,再加上泰國是棉花需求量大的紡織國,產業相對安定,因此泰國會是首站。他亦補充,自己會視擁有頂尖農業技術的台灣為根,再一步步的發展到全球市場。

農場每日皆須人工灌溉溫室裡的棉花幼苗,以轉移栽種。攝影/張芳瑜

生產環境友善 符合永續目標 

根據全球有機紡織認證規範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 對有機棉的詮釋,有機棉的栽培是善用自然氣象的條件下進行的。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主任陳姿蓉表示,有機棉的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消耗較少,不會有化肥以及殺蟲劑的汙染,在生產模式上符合全球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

獲得GOTS等第三方認證機構驗證可稱之為有機棉製品,基本上不會有藥物殘留的疑慮,且目前市場上也有品牌已經針對皮膚敏感族群以及嬰幼兒推出相關產品。嬰幼兒成衣品牌業者林欣瑩表示,無污染的有機棉產品不僅對環境的衝擊小,親膚的布料也更適合皮膚脆弱的族群使用。   

農場須使用經政府認證的有機化肥。攝影/張芳瑜

不過林欣瑩也坦言,有機棉製品的優點無法從外觀上辨別,加上有機農業較高的成本反應在價格上,造成許多台灣民眾選購時容易「無感」。她表示,除了品牌方拿出產品試用、或與電商平台合作,如果政府能提高大眾普遍的環保意識將有助於有機棉產業未來的發展。

台灣目前並無法規專門推廣有機棉產業,陳姿蓉指出,是否需要法規的支持擴大綠色消費市場得衡量各類因素,不僅要考慮商品本身的性質,也要評估國內環境能否支撐政府支持的消費模式。   

陳姿蓉表示,政府過往推廣綠色消費時只推出過鼓勵性質的活動,以行政院環保署的「綠點行動」為例,民眾可以在活動期間藉由購買特定的綠色商品累積點數,用來兌換或折扣與政府合作商家的綠色商品。她認為消費者在綠色市場的消費意願,將會決定整個有機棉產業的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流行與環保的取捨 快時尚需兼顧永續

歐盟英國禁塑棉花棒 台灣不跟進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