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刺」文化 一針一墨複印獨有故事

記者 陳姵穎、陳芯/採訪報導
刺青師廖力司專注地在客人手上刺青。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台灣街道上可以看到各式風格的刺青店,除了傳統的龍飛鳳舞,近年來風格簡單、文藝氣息的「新傳統刺青」更受年輕人喜愛。刺青文化帶給人們的不是只有負面印象,而是成為一種紀錄與紀念的方式,隨著時代浪潮推進,「刺青」漸而形成一股流行藝術浪潮。

打破傳統框架束縛 女刺青師走出一片天

今年三十一歲的刺青師廖力司,從小被外婆拉拔長大,與外婆感情深厚,國中那年外婆離世後,廖力司在二十歲時往左手臂刺上了外婆的身分證,紀念她與外婆的緣分。刺青時,老闆看到廖立司的畫作,看中她的天賦,決定收她為學徒,意外開啟廖立司十多年的刺青職涯,至今獨立創業已有七、八年之久。

學藝三年後,廖力司漸漸萌生獨當一面、自行開業的念頭。不過當時在台灣的女性刺青師比例還算少數,廖立司不僅想成為正式的刺青師傅,也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女刺青師的功夫和技術,並不會比較差。於是,二十四歲那年,廖力司與二位朋友共同創立了刺青工作室,從室內風格到刺青設計的呈現都擺脫了傳統束縛,獨特的風格和專業堅持,已讓廖力司在刺青界小有名氣。

廖力司的工作室裡四處可見貓咪擺設,工作時也與貓一起。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一張椅子,坐一個人,一個說故事,一個聽故事,然後,來刺青吧。」廖力司表示。

踏進店裡,層架間放滿各種貓咪擺設,廖力司說自己太喜歡貓了,就算自己對貓毛過敏,得每半年到醫院燒鼻息肉,還是堅持飼養三隻貓咪,貓在工作室遊走成為店內一大特色。

來刺青的客人也會與貓咪互動,降低緊張情緒。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廖力司正準備刺青,店貓安靜的趴在客人身上,形成獨特的景象。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廖力司在幫客人刺青時,店內的貓咪會安安靜靜趴在客人身上,與此同時,她還會拿紓壓球給客人握於手心以緩解緊張情緒;剛開始刺青時,廖力司約莫每五分鐘便會詢問客人有無不適、是否需要休息等,反映了廖力司待客的用心與細膩。

廖力司在刺青的同時,會隨時注意客人的的狀態,展現了細膩與用心。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開店至今,廖力司始終保持自己獨有的原則,每個作品她只刺一次,每位客人身上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她也拒絕和顧客成為朋友。她說,有些人會因為交情而暗示自己削價,除了影響專業外,更是對其他客人的不公平,所以她也不幫朋友刺青,在跟朋友的界線中,有金錢、生意的往來讓她會感到不自在。

從畫紙到畫皮

「第一個客戶永遠不會忘記,一開始會因為害怕而不敢用力扎進去,所以同樣的圖所花的時間是現在的十倍。」廖力司回憶起首次刺青,不免莞爾一笑。出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她繪畫經驗豐富,但在紙上作畫和在皮膚刺青兩者截然不同,她表示,做學徒時,會用川燙過的豬皮練習,但豬皮的彈性、顏料滲透程度、甚至不像人皮般會滲血,都給她完全不一樣的感受與體驗。

台藝大畢業的廖力司繪畫經驗豐富,不過,剛開始練習刺青時得從紙上轉換到豬皮,最後再到人的皮膚,每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客人,廖力司表示,當時兩岸間著名的李明哲事件,他的妻子李凈瑜雙手所刺的「李明哲,我以你為榮」正是出自她手。那天晚上特別連夜加班,幫李凈瑜兩隻手臂刺青,李凈瑜身型瘦弱皮薄,刺青的過程中身體不斷地顫抖著,卻沒有任何哭鬧,顯得異常冷靜,至今,她都還記得那個特別的夜晚。

沒有作品是最滿意的,而是刺青的當下如何能做到最好,如果一味覺得有作品是最滿意的話,你會把自己侷限住。 

對廖力司來說,最滿意的作品並不存在。自從學習刺青以來,她對待每一個客人、每一件作品都是想盡辦法做到最好,因此沒有所謂的「得意之作」。她認為,唯有用心對待每一個作品,才不會把自己侷限在框架之中。

廖力司認為,唯有用心對待每一個作品,才不會把自己侷限在框架之中。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時間帶走鮮豔色彩 帶不走刺青獨有情懷

「什麼事情先做了再說,限制自己就只會用想的,不會去實踐。」比起刻意追求,廖力司更喜歡順其自然,連同自己身上的刺青一般,「有時候刺青不是為了喜歡或不喜歡,而是刺上去的當下我覺得我滿足或是我感動了。」所以在她身上沒有「最喜歡」的刺青。

廖力司左手臂上刺有以山茶花為設計的曼荼羅,寓意以自己為中心,往外發展,慢慢延伸出其他的圓,憑著感覺,可以走到多少就代表可以做到多少。她認為,每個刺青都代表著當下的年紀與階段想要追求的里程碑。

廖力司表示,自己身上每個刺青都代表著當下的年紀與階段想要追求的里程碑。攝影/小世界攝影組

廖力司提到,許多人會想幫刺青補色,但她從不為自己身上的刺青補色,即使這些刺青因為皮膚代謝而失去原有顏色,變得不一樣,對她而言都是不同時段的印記「過去的即便後悔,也不須抹滅,珍惜它獨特的樣子,時間就是意義所在。」

廖力司指出,早期老一輩人會將刺青視為叛逆的象徵,所以藝術大學或藝術相關科系不會特別去接觸刺青。但現今文化慢慢改變,刺青不再只有負面的形象,刺青可以是為了潮流,為了宣言,也可以為愛而刺。

與包手、刺半甲的傳統刺青相比,「新傳統刺青」更融入現代流行元素,不僅色彩豐富、圖案更是多元,不似傳統刺青須將皮膚刺滿顏料,也因此刺青逐漸變成一種流行藝術。

對於刺青文化的趨勢,廖力司說,各年齡層與職業對刺青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有許多刺青師、藝術家正在重塑刺青文化,期盼有朝一日,大眾可以擺脫傳統束縛,更正面看待刺青文化的價值所在。

 

延伸閱讀:

【攝影報導】原力守護信念 20年光劍夢不忘初心

【攝影報導】框架外的畫布 色彩繽紛的塗鴉世界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