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通學廊道 保障學童安全路

記者 張維軒、洪嘉欣、許槐恩/採訪報導

近年來,道路設計朝向以人為本目標發展,新北市政府積極改善校園周邊道路,建立寬敞、順暢通學廊道,以新北市三重國小為例,原先人行道路充滿障礙物,影響行走空間。如今通學廊道完工,已然改進缺失,重視行人路權,還給孩子們一條安全的上學道路。

年久失修  行走不便

三重國小學務主任郭維靖表示,該校位於三重捷運站旁,且鄰近學校的三和路口設計複雜,在尖峰時段車流量龐大,人車爭道情況險象環生。他指出,原先學校旁的人行道上充滿電險桿、電箱,佔據本就狹窄的道路,且最初的設計並無納入無障礙設施,地面與人行道間形成高低落差,對於輪椅族群及推行嬰兒車的行人十分不友善。

導護志工梁美珍透露,原本道路的水溝蓋因為年久失修,已出現搖晃情況,如此將造成行人相當大的危險,亦大幅增加學童跌倒的機率。

新北市養護工程處養護二科股長廖金凌表示,自新北市推行通學廊道政策後,將實地勘察並評估確認學校周邊人行道,是否已超過使用年限,有無符合營建署無障礙相關規定,且將優先選擇情況較為嚴重的路段進行改善工程,再逐步擴展。

拓寬後的人行道,讓行人暢通無阻。攝影/許槐恩

釋出校地  優化環境

郭維靖表示,因為道路狹窄,電箱無處擺放,故在三重國小被選為通學廊道改善計畫目標並經過多次協商後,校方決定釋出校地,用以擺放佔據道路的變電箱,他坦言,為了當地居民及學童著想,權衡之下,只能從校地挪出空間。

郭維靖指出,為了優化環境,校方特地要求台電將冰冷的變電箱彩繪成具有校園氣息的風格以提升美觀度,並減少突兀感。他也提到,由於拓寬人行道需要將圍牆內縮30至80公分並打掉重建,基於友善環境理念,將原先的水泥牆改為佈滿植栽的綠色圍牆,讓孩童在都市裡同樣可以被綠色植物包圍。

學校挪出部分校地擺放變電箱,造福學童與居民。攝影/許槐恩

兼顧道路功能與社區綠化

電線桿地下化後,變電箱仍會座落在路面上,對此,廖金凌表示,在人行道拓寬的工程中,會將人行道往現有的路肩延伸,並增設設施區域,擺放電箱,此外,若道路結構適合,也能將變電箱移至中央分隔島。

廖金凌指出,為了環境友善,讓雨水流入地底,在工程施作前,會評估地面透水調查,只要條件符合,便會使用透水磚塊,他提到,兼顧功能性及社區綠化為通學廊道設計的宗旨。此外,廖金凌解釋,拓寬人行道並不會影響原有車道、停車格設計,市府在評估時會徵詢當地居民意見,並研擬相關措施,以地方需求重新配置汽機車停車格。

梁美珍表示,起初附近居民因為工程產生的噪音及混亂的交通而抱怨連連,但在完工後,居民們深切感受到改善成效,道路的寬度足以讓學童並排通行,且在上學與放學期間,也不必冒險與車爭道,能夠更安心的行走。

廖金凌表示,新北市政府持續推廣通學廊道政策,截至目前已完成52間學校的改善計畫,有望在年底達成55所,並計劃在四年內完成50所、八年內修繕80所校園的友善行人道,打造孩童安全的上學途徑。

校方要求將變電箱彩繪成書櫃風格,符合校園氣息。攝影/許槐恩

上學路堪慮  安全亮紅燈

依據靖娟基金會於2022年4月至6月公布的全台六都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家長擔憂讓學童自行上學,近六成的家長甚至連五分鐘以內的步行距離都無法放心,造成民眾憂慮的兩大主因分別為車輛不禮讓學童,以及通學周遭道路環境不佳。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表示,上學與放學均處於交通巔峰時段,來往車流量大,增加事故發生的機率,長期以來,儘管學校會招募老師和家長志工指揮校門口附近的交通,協助學童上下學,但礙於公權力不足,部分車輛於通行燈號亮時被攔阻便會產生闖越念頭,使行人身處危險中。

靖娟基金會統計,目前由家長以汽機車接送通學的學童超過八成,家長接送區通常設立在校門口的兩側,李昭瑢指出,當家長接送時都想臨時停靠車輛,讓孩子方便上下車,反而容易造成學校周邊交通擁擠混亂。

李昭瑢分享,她多次目睹家長將機車暫停在校門口前的黃網區,接送完小孩後貪圖方便直接迴轉,駕駛的僥倖心態也可能成為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她還提到,部分學校會制定禁止車輛於上學和放學時間通行周邊狹小巷弄的規範,以保障學童安全,未來也希望將禁行車輛道路延長,避免學童需要與車爭道。

李昭瑢坦言,除了設法在制度上規劃明確的空間劃分、減少交通灰色地帶之外,教導孩童具有識別危險的自我應變能力也是交通安全重要的一環,例如學習遵守交通號誌、禁止沿路嘻笑打鬧、在路口和巷口留意來車以及謹慎步行等。她強調,雖然道路存在風險,但應該盡量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保障學童擁有良好的環境。

學童具備完善道安知識,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攝影/許槐恩

打造友善道路  符合全民需求

除三重國小外,鄰近光榮國小的通學廊道計畫也在近期完工,光榮國小輔導室透過書面回覆指出,原先校園內需要使用輪椅行動的身心障礙學生,因為無障礙設施不完備,在校園內移動遇困難時,需要透過師長以懷抱的方式協助。

光榮國小輔導室表示,以往在上下學通勤時,由於校門口缺乏無障礙坡道的設計,家長接送時需要繞行,增加通勤的不便利性。在經過搬遷新校舍及重新設計道路後,將身心障礙族群的適用需求納入考量,提升道路友善程度,建造適合所有族群,舒適的校園環境。

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不應侷限單一設備,而是動線規劃。攝影/許槐恩

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會委員陳建穎指出,教育部持續推動無障礙校園計畫,希望營造友善校園通行環境,但由於設施改善需要時間、經費,目前施行速度仍然緩慢。他表示,無障礙校園不應侷限於單一設施設置,需要規劃校園通行路線,並進行大規模的評估。

此外,陳建穎提到,現行的無障礙設施也存在不合實際需求的問題,例如,無障礙廁所裡提供的腳踩式垃圾桶顯然缺乏全面考量。他也認為,校園無障礙設計關乎身心障礙學生的受教權益,在設施的設計上仍有諸多改善空間。

陳建穎透露,理想的環境是設施設計可以符合所有人的需求,不需要透過額外的器材去彌補,從心理層面而言,也能避免引起身心障礙學生的自卑感。但施行仍須考量現實環境,現階段應將「如何補足缺失」視為首要任務。

期盼未來道路設計能夠納入所有族群需求,不需再有額外設施來弭平不足。攝影/許槐恩

延伸閱讀:

通用設計需普及 友善社會無障礙

無障礙設施雖普及 輪椅族外出障礙多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