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麻患者就業難 盼社會給予工作機會

記者 李霆鋒、陳安緒/採訪報導

腦性麻痺是一種先天或後天造成的疾病,他們通常伴隨著多重的運動障礙,如肌肉僵直、無力與協調性差,以及吞嚥、說話方面困難,甚至到聽覺、觸覺、視覺等能力都可能有著嚴重受損,而每位腦麻朋友的症狀皆不盡相同。也因為身體多項不便的因素,導致腦麻朋友們在找尋工作的路途上,相較於一般人,甚至其他身障類型的人士都還要更加困難與艱辛。

腦性麻痺是腦部在發育未成熟前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且並非所有腦性麻痺症狀都相同。資料來源/高雄市腦性麻痺服務協會、製圖/王又霆

今年36歲的張信章,因先天患有腦性麻痺,導致他有重度智能障礙,也造成他手部方面的不協調,雙腳無法正常行走,日常只能透過電動輪椅來代步。也因上述的種種症狀,令他在踏入職場求職時處處碰壁。

除此之外,因小時候學習的技能較一般人不足,學習過程中又因腦性麻痺的關係較難完全吸收知識。技能與知識層面的缺乏,也使他在應徵像行政助理、接線員等類似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時,屢屢遭到淘汰。而目前張信章則只能透過在捷運站附近賣口香糖、衛生紙等生活用品,來維持自己的生計。

另外,今年47歲的張靖紫,在之前找尋工作時也遇上相同的難題。張靖紫同樣患有腦性麻痺,其在手眼方面不協調以及走路平衡感較差容易摔跤,這些造成她在許多工作上無法完全勝任。但儘管有著疾病及多重障礙問題,她仍積極向上的投遞多次履歷至各個企業公司,但結果依然是無功而返。這無疑已是目前台灣的腦性麻痺朋友在求職路上普遍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然而,直至張靖紫接觸到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協會給予她就業之職前訓練課程培訓及協助,在課程結束過後,順利的讓她有了一份論件計酬的實習機會,也終於能改善並暫時解決她就業的困境。

腦麻協會提供適合的環境讓腦麻朋友工作。攝影/陳安緒

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目前截至108年的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的調查,在台灣,超過1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一共有112萬8822人,而其中已經就業中的只有21萬4924名,勞動率僅兩成,然而在所有障礙別之中,腦性麻痺的就業率則為最低。對此,國內的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就致力於解決並改善腦麻朋友們就業上所碰到的困境。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自民國81年起創立,30年來致力於給予腦性麻痺朋友在就醫、就學、就業、就養等各層面給予最大的協助。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秘書長蘇竹玲表示,協會針對腦麻朋友們推出了多項計畫,其中就包含「永續雙養」計畫與「浴火鳳凰」職前培訓計畫等。

腦麻協會致力於幫助腦麻朋友就業。攝影/陳安緒

浴火鳳凰計畫提供腦麻朋友們一個完整成長課程及學員個別的職前訓練,目的是為了讓腦麻朋友們能在進入職場之前先熟悉瞭解工作後可能面對的要求與挑戰。

透過腦麻協會整合企業資源及實習機會,並且在個別化的職涯培訓幫助下,腦麻朋友於就業路上也得到很顯著的幫助。蘇竹玲說,「有些參加計畫的學員在課程計畫結束前,透過媒合就已經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了。」

除了提供學習環境之外,腦麻協會工作人員也親自示範教導。 攝影/陳安緒

腦麻朋友們在找尋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與透過尋找協會的幫助之外,其實家庭內部的支持和鼓勵對他們來說也至關重要。

目前任職於國民黨立委幕僚的黃筱智也是一名腦性麻痺的患者,她談到,有些腦麻家庭的照顧者可能因長時間的照護,因而導致對待家中腦麻患者時會抱持嫌棄、抱怨的心態,這樣其實很有可能讓他們更沒有自信去嘗試踏入職場,而相反的若是能給予他們正面支持及鼓勵,對於腦麻朋友們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與動力。

多份報導皆指出,其實有近六成的腦性麻痺患者在智力上沒有障礙,他們在智力方面其實和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腦麻協會秘書長蘇竹玲也表示,期望在未來企業們能減少對於他們的歧視,並用更多的包容心態,去試著理解並雇用腦麻朋友們。最後她也說:「希望能給他們一個工作的機會,他們不會做的比一般人差的,也歡迎有求職就業需求的腦麻朋友能與協會進行聯繫。」

腦麻協會與企業推動患者就業機會,推出不少周邊商品。攝影/陳安緒

延伸閱讀:

腦麻照護者心酸 伊甸提供喘息服務

腦麻患者艱辛成長 盼社會大眾支持鼓勵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