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術換證惹議?性別認同與社會的角力

記者 蔡昕霈、蔡孟廷、屈道昀/採訪報導

2021年9月,跨性別者小E(化名)在沒有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情況下,將身分證更換為女性,掀起社會上「免術換證」的正反論戰。免術換證的支持者表示,強迫跨性別者必須摘除性器官才可以更換身分證的法規,等於是要求他們在自身的性別認同與身體間進行抉擇。而反對方則認為,免術換證一旦推行,便會直接衝擊到婦幼安全與單一性別空間。

若沒有看到網紅愛子(化名)的身分證,根本無法相信她實際上是一位「生理男、心理女」的跨性別者。照片提供/愛子

針對跨性別者換證,台灣目前的規範為:「若跨性別者要更改法定性別,當事人必須出示兩名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鑑定之診斷書,及合格醫療機構開具已摘除性器官之手術證明,若要由女性變更為男性,需摘除乳房、子宮、卵巢,若要由男性變更為女性,則被要求摘除陰莖及睪丸。」「免術換證」意即跨性別者不須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憑藉精神科醫師的評估檢定後即可換證。

跨性別者無自由 變性手術成必要?

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與他們出生時指定性別不同,常認為是自己的靈魂裝錯了身體。照片來源/Unsplash

免術換證的議題不僅在社會上引起爭辯, 也吸引許多學生團體的關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同鬩社-多元議題研究社社員楊展說明,許多跨性別者在自我覺察的過程中已耗費許多精力與時間,但現行法令的限制使他們需要透過變性手術去證明自己的性別認同,容易使跨性別者產生心裡壓力。

楊展認為,變性手術所費不貲,市價以30萬元開始起跳,非一般人能夠輕鬆負擔,手術完後還須長期服用荷爾蒙,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且許多跨性別者的身體條件無法進行變性手術,對此楊展提出質疑:「難道這些跨性別者就應該失去更換身分證上性別的權利嗎?」

跨性別者常碰壁 網紅籲自我認同應增強

在社群平台上擁有七萬粉絲的愛子對於免術換證抱持不同看法,她雖樂見此議題的推進,但也勸解跨性別者勿過度執著愛子直言,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朋友與家人皆對於她的性別認同給予尊重與包容,但難免還是會聽到旁人的閒言碎語和對於跨性別者歧視性的言論,像是泰國人妖、跨性別者都很風騷與隨便等等。

所以愛子能夠理解為何有些跨性別者急切地推動免術換證但她期望跨性別者們能轉念思考:「身分證上寫我是什麼,我就是什麼嗎?」愛子表示,身分證只有去政府機構處理文書資料時才會使用到,自我的價值應源於自身的肯定,跨性別者不要被身分證上的隻字片語給定義。

現今社會環境雖然倡導尊重多元性別,但部分跨性別者仍舊因無法更換身分證而在職場上遭遇不公平待遇,針對此類案例,愛子激動的說:「你可能性別認同使你的工作受到阻撓,但是你要用你的能力去證明,如果用能力證明過後還是不被接納,代表你身處的職場對於你的價值判斷是性別,那你快逃阿!」

愛子說明,自己從小就喜歡跟女生們一起玩耍且喜愛女性化的服飾,所以身分證上的性別並不會改變她對自己的認知,免術換證通過與否對她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愛子表示,自己仍然十分敬佩免術換證的倡議者,她激勵跨性別者不要害怕大眾的眼光,革命的過程雖然痛苦,但總會帶來改變,就如當年同婚法案一樣,在重重阻礙下仍成功通過,也使得台灣成為更多樣的社會。

變性手術高危險? 資深醫師來解惑

接受性別重置手術後,需長期服用荷爾蒙維持生理平衡。照片來源/Unsplash

在社會觀感與媒體報導中,大眾普遍認為性別重置手術十分危險,但從1991年便開始操刀性別重置手術的整形外科醫生王茂山解釋,進行手術前都須經過精神科醫生的審慎評估,確定跨性別者屬於「原發性變性慾症」才會幫其進行手術。

他補充,「原發性變性慾症」意指為跨性別者因為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的差異而產生焦慮,需透過變性手術才能讓憂慮的心情得到緩解。

王茂山說明,簡單概括變性手術的話,就是指去除性器官後再進行重建,其中女變男的手術會較為複雜。因為在使用皮瓣重建人工陰莖時,可能會遇到血管無法順利接通的問題,但以王茂山的經驗來說,這種情況發生機率偏低。

針對民眾對於精神鑑定之專業性的質疑,精神科醫生潘建志解釋,精神鑑定不如大眾想的那樣,與患者洽談一、兩次就可以判定結果,要確切了解病患想要進行變性手術原因為何,若屬於「原發性變性慾症」才會建議其進行手術。潘建志曾有過診斷經驗,一位男同志為了討好自己的男朋友而想開刀動手術,當遇到類似案例,精神科醫生就必須做好把關。

潘建志闡明,精神鑑定的時間長達半年,他通常希望跨性別者能夠實際體驗換成另一種性別的生活,因此他會要求男跨女的跨性別者穿著女裝,嘗試女性的生活,也會建議對方進行荷爾蒙治療,以從中觀察適應程度如何,最後才會予以精神鑑定的證明。

在現今的社會中,性別不再是二元,而是一個光譜,因此精神鑑定是性別置換手術前的不可或缺的程序之一。照片來源/Unsplash

對於免術換證,潘建志也分享他的意見,他覺得現今要在台灣要推行免術換證過於激進,若通過後會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及糾紛。像是廁所空間的使用問題,若有未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男性進入女生廁所,堅稱自己的性別認同為女性,警方該如何判斷,此種狀況就會導致警方執法上的困難。

潘建志認為,還是須完成變性手術後才能更換身分證,但他也了解手術費用並非人人都能負荷,建議政府可以提供經費補助讓跨性別者得以進行手術。

免術換證雙面刃 法律規範難完善

反對無配套免術換證的粉絲專頁上,持續不斷的更新跨性別與免術換證的關資訊。照片擷取自/反對配套免術換證粉絲專頁

若免術換證在台灣通行,帶給社會的影響難以忽視,「反對無配套免術換證」的粉絲專頁裡匯集了高度關注此議題的各方人士,其中一位成員秋芋(化名)闡述,若免術換證通過,婦女的安危將因此受到侵害。

秋芋以2017年發生於英國的案件為例,當時英國監獄讓囚犯依據其自我宣稱的性別申請移監,其中一名罪犯 Karen White 有性侵、戀童等多項不良前科,但卻因其跨性別者的身分讓他得以進入女子監獄,之後便性侵多名女性獄友。秋芋認為,按理說 Karen White 應該經過精神科醫師證明,他的內心住著另一個性別,但從此事件來看,事實恐怕並非如此,部分宣稱男跨女的跨性別者,擁有完整的男性生殖器官,可以對女性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除了擔憂婦女的安全不再受到保障,秋芋也提出另一層疑慮,便是單一性別空間遭到消滅。秋芋質問,女性的單一性別空間,是一個讓女生能夠放鬆做自己、排除異性干擾的存在。秋芋認為,為什麼女人想要擁有一個單純只有同性的地方,卻要因免術換證使得生理男性能夠干涉?

秋芋闡述,他認為身分證、駕照、護照和健保卡這些證件,都是政府用來讓社會能夠運行順暢的手段,例如身分證上的性別利於社會運作的分類,而健保卡上的性別區分,使醫療處置可以更迅速及便利,這些都不是用來滿足「我想要是什麼人」的道具。

秋芋指出,身分證只是為了方便行政作業,並非作為定義性別認同的工具。製圖/蔡孟廷

英國是開辦免術換證的經典範例,秋芋說明,台灣可以借鑑英國的經驗,雖然英國免術換證條件嚴格,換證需要兩年的觀察期及性別不安等其他證明,國內也有女性空間區隔的配套措施,然而現今英國的女性團體依舊要為女性的空間和權益打官司,可見目前仍無盡善盡美的配套措施。

秋芋呼籲,應以英國作為前車之鑑,不讓台灣步上後塵。基因賦予人們生理上的特質,但這不代表一定要「如何過活」,並非一定要藉由換證變成另個性別,男人本就可以溫柔,女人也可以剛強,只要沒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疑慮,所有人的自由都是被尊重的。秋芋疾呼,免術換證會影響社會秩序,導致婦幼的危險,這些都不只是臆想,而是歐美的現在進行式。

跨性別者盼望換證的呼救令人心痛,反對免術換證的種種顧慮卻也合乎情理,免術換證在天秤的兩端難以平衡。以台灣現今的社會環境,通過免術換證可能反倒加深雙方對立,期盼未來能夠在彼此尊重的情況下找到最優解。

 

延伸閱讀:

打破性別二元框架 跨性別社會認同路迢遙

「去性別化」除刻板框架 多元尊重盼平權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