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蜜蜂系列報導二】養蜂助農制度 用蜂蜜豐富老人生活

記者 林冠丞、邵惟平、周佩宇/採訪報導

「我們這個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隨著他們年紀越來越大,他們的經濟能力和活動能力只會越來越差,我們真的只能看著他們不管嗎?」

青山綠水合作社執行長高銓興這樣說。

年過半百的的高銓興,在村莊裡卻依舊是年紀最小的村民,他說,村里的人口外流老化的問題是現在進行式,如何提升老人家的生活福祉,和怎麼讓年輕遊子返鄉探望他們,是青山綠水合作社最希望做到的事,於是在2016年,合作社開始推動「養蜂助農」的構想。

高銓興解釋,由於東方蜜蜂的習性,飼養東方蜜蜂不需要經常的巡視牠,飼養上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因此老人家也能夠勝任,最重要的還是有適合東方蜜蜂生長的環境,位於深山中的平溪,東方蜜蜂不會受到過多的人為干擾,同時擁有充足的蜜粉源能夠採集,也不會有噴灑農藥毒問題,因此採收的 蜂蜜都是零污染的野蜂蜜。透過合作社,將老人家所產的蜂蜜在當地的農會進行推廣和行銷,讓長者蜂農有微薄的補貼,能夠在老年生活中重尋生活的意義。

2020年,青山綠水合作社在新北市農業局的幫助下也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將老人家所生產的野蜂蜜做更精緻的包裝,品牌的創立讓產品更廣為的被消費者認識,實質的提升老人家的生活品質,讓漂泊在外的遊子能夠少一份擔心。

青山綠水合作社社員會定期探訪深山老農。攝影/邵惟平

「我們不是在養蜂,只是給他們適合的環境再進行管理。」

楊聰豐是平溪當地的蜂農,不同於外地使用購買來的東方蜜蜂來進行飼養,楊聰豐遵循前人的古法,在山坡地上挖掘土洞,引誘野外的東方蜂群進入土洞繁殖,等待土洞中的族群壯大後再帶回至蜂場進行養殖,而原先的土洞也會有新的蜂群進入。

高銓興說,2016年爆發的中囊病,源起是有蜂農從國外引進帶有中囊病病毒的蜜蜂,而病毒又在東方蜜蜂的族群中擴散,導致野外東方蜜蜂族群消失,中囊病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只能等待東方蜜蜂的族群自己產生抗體。在近幾年楊聰豐積極的復育下,野外的東方蜜蜂族群已回復到之前的規模。

  • 中囊病: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蜂病,此病毒不會對西洋蜂的蜂群造成明顯影響,但卻會導致東方蜂的蜂群大量死亡。

資料來源/苗栗區農業專訊 作者徐培修

宜蘭大學生物科技與動物學系也有與平溪的蜂農進行合作,以研究東方蜜蜂。攝影/林冠丞

「我們和老人家不是社員和社員的關係,是好友和好友的關係。」——青山綠水合作社理事長林珂竹

高齡九十歲的陳水田也是在自家養蜂的村民之一。午餐過後的楊聰豐正要去幫陳水田進行蜂箱的巡視和分蜂,林珂竹也順帶將午餐打包給和陳水田同住的妻子。

楊聰豐和林珂竹等合作社的社員,平時也會至社區大學吸收新知,並在每週兩三次的訪視中和老人家分享,同時達到居家關懷,讓老人家在老年生活中因為養蜂而不再孤單。

九十歲的蜂農陳水田的生活,在合作社社員的陪伴下多采多姿。攝影/邵惟平

城市走入自然 「蜂」富環境生態

坐擁財富,身開百萬名車,不是在應酬,就是在應酬的路上,這曾經是鄭宏松的生活日常。鄭宏松曾經在科技公司擔任主管,正值不惑之年的他,除了因爲工作上的不順遂想轉換跑道之外,身邊同事的健康狀況也相繼亮起紅燈,最嚴重的甚至還罹患癌症。

「我該繼續堅持下去嗎?如果繼續下去,下一個罹癌的人會不會就是我?」那些罹癌的同事讓鄭宏松開始省思,現今的食品中充斥著各種化學物質,就連家家戶戶常見的雞蛋也不例外。於是鄭宏松放棄打滾多年的科技業,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坪林。

「在社會中打拼的日子,為何我所吃到的蜂蜜都那麽死甜,和家裡的味道不一樣?」鄭宏松童年的記憶中,吃到的蜂蜜是帶點甜、帶點酸的滋味,每個月份所吃到的蜂蜜也都有不同的特殊風味。鄭宏松童年的回憶,就是東方蜜蜂所產的野蜂蜜。鄭宏松說,野蜂蜜根據山林中不同的蜜粉源植物而有不同的味道,三四月的楠樹蜜野嚐起來有地瓜的香氣,七八月的森氏紅淡比蜜有烏梅汁的酸味。

但東方蜜蜂在過去飼養的人數不多、飼養的技術也較不純熟,因此野蜂蜜也鮮少人知。鄭宏松相信若是投入飼養東方蜜蜂,搭配行銷方式,野蜂蜜的市場是充滿商機的。於是一片土地、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一份講求心安理得的心情,鄭宏松開啟了他的養蜂之路。

蜂農鄭宏松使用友善農法養殖東方蜂。攝影/邵惟平

養蜂之路 處處艱辛

「好好的日子不過,回來過的跟乞丐一樣。」鄭宏松飼養東方蜜蜂時也遭遇許多困難,飼養的技術由於養殖人數不多無從問起。他說,東方蜜蜂的習性不喜歡人為過度的去干擾他,過度干擾可能會造成蜂群飛逃。鄭宏松在飼養東方蜜蜂的初期,僅有的兩箱蜜蜂最後卻一隻都不剩,當時的蜜蜂還要和別人購買,只能一邊養蜂,一邊種植有機蔬菜和放養土雞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更不幸的是,在鄭宏松飼養蜜蜂的第二年,台灣爆發了只發生在東方蜜蜂的中囊病,造成野外族群的東方蜜蜂近乎滅絕,更是對鄭宏松的事業造成影響。

「每一種生物有他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我雖然排斥虎頭蜂,但只要維持在一個平衡下,我有收穫就好。」

虎頭蜂是林下養蜂的蜂農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鄭宏松也一樣。他說,常見的虎頭蜂種類包括中華大虎頭蜂、黑腹虎頭蜂、和黃腳虎頭蜂,其中尤以中華大虎頭蜂造成的損失最大,因為只要幾隻的中華大虎頭蜂,就會將整群的蜂群消滅。鄭宏松的防治方式包括使用箱網覆蓋整個蜂箱,使中華大虎頭蜂無法進入,但他發現,其他體型較小的虎頭蜂像是黑腹虎頭蜂還是會鑽入網子,防治的效果有限。

打破傳統養蜂觀念 蜂箱數量節節上升

「整個村加起來的蜂箱數量,還不到我的一半。」有別於老一輩蜂農放養東方蜜蜂的方式,鄭宏松在東方蜜蜂上使用了飼養西方蜂的管理模式,在固定的月份實施相對應的標準流程,例如當七八九月蜜粉源不足時就像西洋蜂一樣餵糖,當巢箱長蟲了,就幫他們清理巢箱等,都有別於過去放養東方蜜蜂的型態。為了順應東方蜜蜂不喜人為干擾的習性,鄭宏松在非必要時會避免去巡視蜂群。在納入新型的養殖方式後,鄭宏松的蜂箱數,從第一、二年的個位數,在這三、四年中成長到接近百箱的規模。

使用天然藥劑 讓自然休養生息

「我自己麻煩一點,讓蜂蜜的污染少一點。」鄭宏松的農場飼養東方蜜蜂外,也有飼養西洋蜂,總共接近百箱的蜂箱數。西洋蜂的蜂蟹蟎問題同樣困擾著他。鄭宏松說,他的朋友有一些會從大陸進口農藥來防止蜂蟹蟎,雖然進口藥劑效果顯著,只要下藥後,隔天蜂箱口就會是滿滿的蜂蟹蟎。但進口藥劑對於蜜蜂,或是對於蜂蜜會不會造成傷害還是造成污染,都還得打上問號。

鄭宏松目前是採用由植物萃取的草酸進行防治,雖然草酸的效果比較差,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需要進行噴灑,但還是能有效的控制控蜂蟹蟎,且對蜂蜜也不造成污染。鄭宏松相信,唯有使用對自然友善的方式進行耕作和飼養,產品的品質才會得到提升,才能獲取消費者信任,這才是他回到家鄉的初衷。

蜂巢內可以看到正在發亮的蜂蜜,有些蜜蜂鄭忙著將蜂蜜封上蓋子。攝影/周佩宇

 

看精彩融媒體報導:「蜂」暴來襲 藥不藥留給蜜蜂活路

延伸閱讀:

【找回蜜蜂系列報導一】城市養蜂 生態教育向下扎根

 

 

Posts created 9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