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聽覺訓練 聽見生命的樂章

記者 李安琪、蘇意凡/採訪報導

在台灣,透過每年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每一千人當中約有三至四位被診斷為聽損寶寶,自民國101年起,此篩檢已經納入健保補助項目,此舉除了降低父母的經濟負擔外,也能及早發現問題,投入治療。然而聽覺本身,並不是「聽得見」和「聽不見」的二分法,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開設聽損訓練課程,讓需要幫助的孩童及家庭,能在學習之路上,有合適的環境能接受完善的課程。

聽得見卻聽不清 耳朵生病了

佑佑在出生時即透過新生兒聽篩,診斷出聽力受損。佑佑的母親表示,當時聽力篩檢一直沒過,經過多間醫院的檢查結果,最後才真的接受這件事情。對於一般家庭來說,「聽損」一詞相當陌生,她說:「我一開始以為就是聽得見和聽不見兩種而已,「佑佑聽得見啊,為什麼要一直說他是聽損?直到發現他在戴上助聽器前後的發音差別,我才知道他的耳朵是真的生病了。」

佑佑母親談起當時的篩檢過程,歷歷在目。攝影/李安琪

確診後的佑佑,從十個月大時,便開始了在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學習之旅,每週一次,一次一小時。看似相當短暫的課程時間,行銷公關吳佩錚指出:「其實課程的目的主要是教導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父母),運用聽覺口語師的方式,讓孩子在家裡也能夠學習,因為他們才是最常與孩子相處的人。」

她解釋,一週一次的訓練,最重要的除了學習之外,更是讓聽覺口語師能夠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及成果,才能繼續推動課程的進度。

聽覺口語師和家長一邊陪伴小朋友閱讀讀本,一邊觀察反應。攝影/李安琪
教室中有攝影機和螢幕記錄學習過程,方便家長在家教學。攝影/李安琪

創立初衷 讓孩子可以聽見更多聲音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喬安娜,當時來到台灣工作,在結婚後於1991年生下二女兒雅文,不料卻被醫生診斷出聽損程度幾乎全聾的狀態,當時的她在陪伴女兒學習和治療的過程中,成立了雅文基金會,目的是在推廣聽覺口語教學法,讓更多不同程度聽損的孩童可以因此受惠。

除此之外,在雅文基金會的課程及訓練都是不收取費用的,在考慮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同下,他們更提倡有能力者可以樂捐,也接受企業的贊助,希望每個有需求的聽損兒都能夠安心且沒有負擔的進行學習。

聽損孩童可以藉由配戴輔具及聽語訓練課程學習,聽到更多的聲音。攝影/李安琪
基金會中有各種類型的功能教室,方便孩童進行不同情境的教學。攝影/李安琪

納入健保 盡早發現對症下藥 

在民國101年後,新生兒聽力篩檢正式列入健保補助項目,讓更多新生兒得以在一出生就發現問題並盡早接受治療。對此,臺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吳振吉也點出,不同程度的聽損也有不同應對的療法,「舉例而言,40至50分貝的話會建議配戴助聽器,但如果到90分貝或以上,可能就要選擇電子耳的手術。」

不同程度的聽損對應不同的治療方式,除了物理治療更需要家長陪伴孩童學習訓練。攝影/李安琪

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台灣的聽損治療技術也越來越進步,除了透過聽篩及早發現病症外,相關社福機構的成立,也讓孩童家長能夠更了解孩子的狀況,不需因為畏懼不熟悉的生理疾病而耽誤了療程。釐清聽覺並不是有和無的「二分法」,聽損兒更不是只能透過手語來溝通,惟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對症下藥,才是有效幫助孩子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聽障走入無聲餐廳 靠能力拚出一片天

教導視聽障孩童 開發藝術潛能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