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卡羅》審視台灣國際地位的轉變

記者 李淑惟、黃詩純、葉蕓慈/採訪報導

公視熱播劇《斯卡羅》講述19世紀台灣族群間的衝突與融合,透過簽訂南岬之盟開拓對外交流。對照現今台灣則因兩岸分治事實,面臨主權與地位不明確的問題。政治學者認為,台灣國際地位未定,只能先運用其他名稱運作,低調鴨子滑水,來拓展外交空間。

「斯卡羅」南岬之盟效力轉變

公視歷史劇斯卡羅,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為背景,敘述19世紀在清朝視為化外之地的瑯嶠為現今恆春一帶的舊稱上,一連串的閩客相爭、瑯嶠十八社與漢人、西方國家的衝突與交流。斯卡羅導演曹瑞原表示,因為台灣經歷不同政權的統治,所以歷史猶如碎片般一塊一塊的分散,因此這部戲的價值在於拼湊150年前那個時代的面貌。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攝影/黃詩純

斯卡羅中的核心事件為美國商船羅妹號遇上暴風而誤入瑯嶠十八社的領地,被當地原住民誤認是入侵者而遭殺害,衝突的發生導致美國軍方報復性的介入,史稱福爾摩沙遠征」。

不過美軍因征戰失敗,便派出外交官李仙得與斯卡羅頭目卓杞篤進行雙方談判後,最後達成和平共識並簽訂諒解備忘錄,也就是史稱的「南岬之盟」。

南岬之盟」是台灣首個國際平等條約,並獲得美國國務院外交部認可,將此共識寫在美國國務院公報第92頁。根據該公報,美國將瑯嶠包含十八社的區域視為一個主權體,以早期的條約法、國際公法當中的條款來看,它是一份具效力的條約。

不過瑯嶠十八社這個主體後來在牡丹社事件後被日本人所侵略、征服,使得「南岬之盟」效力變得非常模糊。對此,東華大學法律系教授徐揮彥認為,「南岬之盟」已經成為一份歷史文件,美國還存在它的地位主體沒有變,不過它的地位主體已經因為被征服而不存在。

《斯卡羅》女主角蝶妹(溫貞菱飾)身處族群複雜的時代,極力尋求族群間平衡共生。照片提供/公共電視

台灣國際地位未定  鴨子滑水拓展外交

由於「南岬之盟」主體消失,導致這份合約已失去效力。投射至現今的台灣,也因為主權爭議,國際定位模糊。徐揮彥表示,以國際法所認定的國家要件需具備領土、人民、政府及外交、締約能力來看,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華民國領土分成自由地區跟大陸地區,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無法對於它所聲稱的領土做有效的控制跟管理,因此中華民國在國際法地位上不被多數國家承認。

台灣主權定位未定論,造成「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或是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或是兩者互不隸屬,始終爭論不休。但台灣仍需積極開拓國際外交。政治學者吳巨盟坦言,「若以中華民國的身分參加國際組織,則會遇到法律上的阻礙,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經常出現所謂的『奧運模式』」。

政治學者吳巨盟。 攝影/葉蕓慈

吳巨盟進一步解釋,我國參加奧運、國際組織,儘管身為會員卻不能使用國旗、國歌。為了迴避主權的爭議,在國際場合中經常使用其他名稱,而不是直稱中華民國。

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我國於國外設置代表處、大使館,有的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台北代表團」,又或是「台北聯絡代表處」。

對於目前台灣外交現況還能朝哪些方向努力?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表示,台灣外交很多時候是需要像鴨子划水般,水面上安靜,水面下則奮力的擺動雙腳。

在外交宣傳上不應太過張揚,否則遭到潛在的敵人或國家對台灣有所戒備或是反彈,反而是得不償失。台灣能做的是從實質上去深耕,默默去實踐,避免將心力花在過度的外交宣傳。

中華民國國旗仍無法出現在眾多國際場域中。攝影/黃詩純

台灣外交與兩岸關係連動  劉必榮:如同走高索

如今地球村時代,各國間必然會有或多或少的交流,且國家與國家間常常通過簽訂各類協議達到互利互惠的外交策略。2021年9月台灣提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以下簡稱CPTPP)申請,中國大陸則表態反對台灣加入。政治學者劉必榮表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兩岸關係彼此連動,外交如同走高索。

劉必榮表示,「台灣目前最難突破的外交框架因素之一,其實就是兩岸關係是連動的。」當兩岸關係處於嚴峻時,外交情況上就相對難去突破;某種程度來說這是一個走高索的外交,非常難拿捏,但也需要政府能夠沉得住氣,靜下來找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向。

CPTPP成員國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等11國在內。目的是希望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上,更加鞏固貿易自由化。2021年9月22日台灣提出申請,期望能加入CPTPP促進國際貿易。 

目前CPTPP會員國中日本、美國等絕大多數是支持台灣的,就最近情勢來說其中一個問題出在台灣的產業究竟能不能負荷供應,因為CPTPP是一個開放程度相當高的貿易協定。政治學者劉必榮認為,相對便宜的日本汽車能進口後,台灣的汽車產業就可能會受到威脅,那接下來考驗的就是政府有多少完善的配套措施了。

台灣加入CPTPP另一個阻礙其實跟兩岸先後表態提出申請有關,據聯合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2021年9月23日例行記者會中表示,中國大陸堅決反對「台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議及組織。

加入CPTPP後部分產業將受衝擊(圖為基隆港)。攝影/李淑惟

外交與兩岸議題環環相扣  

對於國家認同面,吳巨盟則表示,「其實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承認,哪怕是我說,不論哪個黨派都要承認台灣中華民國,我們的主權地位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兩岸關係跟外交關係哪個比較重要?他認為,「其實就是價值的選擇」。每個人所重視的層面未必相同,而選擇維護主權意識,亦或是兩岸友好關係,都期待是以國家未來發展所出發。

台灣國際地位受到考驗(圖為中華民國總統府)。攝影/黃詩純

攜手友邦共同抗疫 促進台灣參與國際

《斯卡羅》劇中包含非常多不同的族群,各族群之間存在著不同的交流,現今台灣也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參與國際,增加與各國的互動。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為台灣推動國際合作發展援助的專業工作機構,在各個面向上積極推動計畫使台灣更能被國際社會注意。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台灣憑藉優良的防疫政策順利防止疫情擴散,而被他國視為「防疫優等生」,國合會藉此舉辦多場線上研討會及工作坊,向友邦國家分享台灣的防疫經驗。

國合會公共關係室主任吳台生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國合會針對固有的援外計畫加強基礎,除了向國際輸出台灣的防疫經驗外,也設法提升友邦國家的防疫醫療量能。例如捐贈基本防疫物資給非洲友邦史瓦帝尼王國,以及在瓜地馬拉就地取材,製作簡易防護面罩,供醫護人員使用。

另外,國合會還輔導巴拉圭當地的紡織業,轉型製作擁有生產標章的布口罩,使其產品能夠推廣到市面上販售,藉此促進輔導對象之經濟發展。

國合會年報展示援外工作之文章。攝影/李淑惟

「透過這些防疫經驗分享及物資捐贈,能讓更多學者、國際組織、媒體及輿論對於台灣的貢獻能夠更重視。」吳台生認為,因為如此台灣在國際參與上的正當性及正確性會顯得更當然。

駐外技術團  協助帛琉與吐瓦魯糧食安全

疫情影響之下,許多國家紛紛採取邊境管制,導致部分地區的糧食供應鏈受到衝擊,對此國合會將原有的農業計畫推動到更廣的面向,由駐外技術團教導帛琉與吐瓦魯的民眾開始學習種植糧食,以解決當地受疫情衝擊及邊境管制下糧食匱乏的問題。

技術團教導當地民眾種植糧食。照片提供/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國合會期望透過經驗及技術分享協助友邦國家一同抗疫,也希望能藉此促進台灣的國際參與,使更多國家能看見台灣。

延伸閱讀:

危機世代—兩岸角力 台灣淪中美關係活棋

川普政策急轉彎 台灣何去何從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