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告急 汙水處理廠減緩缺水壓力

記者 張羽非、林旆驊/採訪報導

回收廢水有一套 增加可用水量

台灣近期有連續降雨的現象,但是大多為局部性短暫陣雨,而這些雨量還不足以替水庫累進水量,在水庫未達到正常的使儲水量以前,民眾可以多加利用廢水處理廠免費提供的再生水。

汙水處理廠結構。攝影/林旆驊

內湖汙水處理廠廠長高淑慧說明,廢水處理的過程為撈出大部分的糾結毛髮或是布類等垃圾做過濾,再讓汙水進入初級沈澱池,讓部分可以讓較大的微粒物進行沉澱,並在沉澱後進行刮除。

之後再利用生物池裡厭氧、缺氧、好氧的微生物來分解汙水裡面不好的細菌,就可以進入二級沈澱池讓那些吃了細菌的微生物可以沉澱下來之後做刮除,此時的廢水已經可以安全的排放至河川的排放水。

汙水處理過程。製圖/張景淳

高淑慧補充,如果要讓排放水變成可以利用在路面清洗、灑水及公園澆灌的再生水則必須多出一道工序為UF機械過濾,過濾後的水方能使用,但台灣因為目前法規限制還無法開放讓再生水利用在民生用水中。

場內水源輸送管線。攝影/林旆驊

廢水回收有限度 抓住雨水是關鍵

台灣目前有71座汙水處理廠,一日可處理的廢水量406萬立方公尺,廢水處理廠可以在台灣水情告急的情況下發揮角色功能,但是再多的廢水回收都不比能夠真正留住雨水來的有用。

台灣環保聯盟主任林學淵表示,大多水庫上游的林質地都被濫墾濫伐,讓那些好不容易下在水庫上的雨也順便帶進了很多的泥沙,這樣也就大大降低了水庫儲水效率,所以做好水庫上游集水區的水土保持以及水庫內的清淤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汙水到處理完的回收水水質變化。攝影/林旆驊

種種原因導致台灣下再多雨水也留不住,讓台灣形成了降雨多卻又缺水的奇妙情景,若要為節約用水貢獻一份心力,建議民眾可以透過用洗米或者洗菜水拿來沖馬桶、澆花等方法,讓水能夠做到二次使用,讓水資源發揮到它最大的功用,也做到。

節約用水的習慣可以從小地方做起。攝影/林旆驊

 

延伸閱讀:

家庭汙水易忽略 清潔劑化學成分影響水質

洗衣即汙染 微纖維藏汙水成隱患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