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拜登角逐總統大位 白宮選戰塵埃落定

記者 張景淳、李依庭、梁元瑄/採訪報導

延續先前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川普,以及打著「為國家靈魂而戰」Battle for the Soul of Nation的拜登,經過一連串激烈的攻防戰後,美國總統大選在113日進行開票。最終由拜登在117日拿下白宮之位,美國政策的未來走勢,備受國際關注。

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拜登角逐總統大位。製圖/張景淳、照片來源/visual huntvisual huntflickr

疫情重創川普選票 拜登拿下總統大位

歷經數天開票的美國大選終於分出勝負,由拿下306席的拜登(Joe Biden)成為總統當選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吳崇涵表示,經濟、疫情和種族問題是拜登當選總統的三大原因。他提到在經濟方面,美國的失業率看似持續下降,但這可追溯到從歐巴馬時期就逐漸下滑形成的結果。再加上川普(Donald John Trump)曾表示要將美國企業拉回美國設廠的政策,但最終數據並未達到預期性或理想的水平。

2020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對台灣未來產生影響。攝影/梁元瑄
劉德海指出川普輸在大城市的選票。攝影/李依庭。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蔡佳泓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重創美國經濟主要原因,也是川普敗選的最大因素。目前美國已有將近26萬人因疫情死亡,數量仍在逐日增加中。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教授劉德海說,川普大部分的選票來自於鄉間和藍領階級,而拜登則是大城市的票數居多。因此看結果能發現拜登翻盤的關鍵在於大城市。蔡佳泓也提到,因為大城市人口眾多,受疫情的影響相對大,而川普對疫情的控制不彰,大城市的選民自然就會把選票投給拜登。

吳崇涵指出,川普「白人至上主義」的想法,讓厭煩種族分裂的選民反感,覺得美國不應該是一個如此分化的國家。加上川普已退去的素人光環,總和這些因素分析,川普在選戰中會輸理所當然。

各州選情 難以預測

美國的十大搖擺州一直是選舉的關鍵。根據美國民調趨勢網「Real Clear Politics數據顯示,拜登民調在密西根州、賓州皆領先,但是差距不大,只相差一到五個百分點左右。吳崇涵認為,比起看賓州等鐵鏽帶的選情,喬治亞州和北卡羅萊納州是此次的關鍵,因為這兩州是傳統的紅州,也就是川普的地盤,而民調中顯示拜登在喬治亞州極有可能翻盤,因此喬治亞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能看出拜登勝選早在預料之中。

2020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得票數。製圖/梁元瑄、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蔡佳泓指出,佛羅里達州的結果令人訝異。本來以為兩邊票數相近,但最後不論是現場開票或是郵寄投票,都是由川普獲勝。這代表著,似乎沒有一個州不是搖擺州,每一州都很重要,就算是不到十張選舉人票的愛荷華州,在選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選區。

放寬郵寄投票標準 投票率創新高

美國的投票制為選舉人制度,和台灣直接投票的方式不同。即使已全數開票完成,也必須等到128日平安港日(Safe harbor day後才能確定誰是美國總統當選人。而此次的投票率創下美國120年來新高。蔡佳泓表示,一方面可能是選民透過投票宣洩對川普的不滿,另一方面則是許多州因為疫情,在郵寄投票的限制上放寬標準,間接刺激投票率。

蔡佳泓表示此次投票率創新高,是因為選民透過投票宣洩不滿,以及放寬郵寄投票的限制。

然而,選務規則的改變具有隱憂,蔡佳泓指出,投票的隱密性以及真實性備受質疑。例如請別人代投,或是相互討論完之後再投等,並沒有確保選舉的祕密投票原則。吳崇涵認為,美國的投票率向來很低,這次之所以這麼高,社會分化也是原因之一。「民主不應該兩極化。」吳崇涵更強調,台灣不宜學習美國的投票方式,因為這很有可能增加社會分化現象,走向不完整的民主道路。

拒認輸 川普訴諸法律戰盼翻盤

「停止計票!」(STOP THE COUNT!)川普自開票期間在推特上發文,質疑選舉的公正性,要求停止計票、重新計票。時至今日,美國總統大選大局底定,川普雖表態若各州選舉人團支持拜登,他將會離開白宮,但仍指稱這場選舉有大規模的舞弊。

面對這次的敗仗,川普從要求停止計票到訴諸法律戰。劉德海認為法律戰可以分成短、中、長期來看。短期來說就是要營造「被拜登偷走的選舉」,形塑一個選舉不公、被欺負的形象;中期則是希望能夠在選舉人團投票之前,藉由弱勢的形象拉攏選舉人,使其投給川普,推翻拜登的勝利並且計劃聲請釋憲,由川普任內所提名的大法官決定選舉之結果;而長期則是為四年後再戰總統大位做準備。

因為疫情許多人無法返美投票,改以郵寄投票。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蔡佳泓點出疫情對選舉影響,許多年輕人、移民人士甚至是旅居海外之選民多以提前郵寄投票為主,被視為有利於民主黨候選人的郵寄選票比例大幅增高。川普在許多關鍵州從原先領先到郵寄選票開始計票後,選情逆轉並由拜登取得勝利。郵寄選票成為這次選舉最大的爭議點。

蔡佳泓認為川普因不願服輸的個性,將會針對選票是否在「當日」投票才算有效票的爭議,向法院進行持續的抗爭,爭取逆轉的唯一希望。法律戰結果陸續出爐,川普陣營在賓州、內華達州、密西根州等提起之法律訴訟,皆被法院駁回。吳崇涵認為,川普強打法律戰只是多此一舉,甚至到現在川普已經算是承認敗選。陸續被駁回的法律訴訟案,似乎打破川普翻盤的一絲希望。

中美台三角關係 拜登態度成關鍵

拜登當選時,部分台灣人認為美台關係會退回原點,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認為,由於過去四年美台關係有相當大的進展,所以台灣人才普遍支持川普,但實際上美台關係升溫是因川普不干涉親台幕僚的政策。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陳厚銘也表示,拜登上任後,將採取多邊主義,他預測美台關係將由明轉暗,官方交流退居幕後。

美國國防部在2019印太戰略報告裡,將美中之間視為是政治價值體系的對抗。賴怡忠指出,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裡的角色已從地緣戰略關係,上升至價值體系對抗最前線的一環。目前僅能希望拜登不要認為ABT,即為anything but Trump,將川普政府歷年的政策予以否認,而是在既有的美台合作關係上持續發展。

美國和台灣之後會如何發展令人好奇。攝影/李依庭

若是拜登清楚台海問題不僅攸關台灣安全,還包括整個西太平洋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賴怡忠強調,拜登就不得像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建制派認為台海是統獨問題,而將台灣不獨、中國不武畫上等號。另外,對於川普時期簽署的《台北法案》,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盧政鋒認為,法案內容也涉及美國核心利益,所以拜登政府還是會強化對台合作關係,或是鞏固台灣邦交國。

  • 台北法案:全名為「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提倡美國以實際行動反制中國長年壓制台灣行徑,並從經貿、國際參與及外交領域上整體提升台灣國際地位。

參考資料/中央通訊社

美國在台協會。攝影/張景淳。

原先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由於美國在2017年退出,日本接手並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盧政鋒表示,CPTPP的門檻對台灣來說並不是問題,但中國主席習近平在1120日的亞太經合會(APEC中,首次提出有意願加入CPTPP。若拜登無法抵制北京的壓力,讓中國成為會員國,將會導致台灣的加入與否並非源自經濟問題,進而演變成政治問題。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全名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為CPTPP。為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支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促進自由化進程,達成自由開放貿易之目的。主要內容為貨物貿易、貿易救濟措施、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和競爭政策等。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台北法》生效 台灣有望突破外交困境(上)

《台北法》生效 台有望突破外交困境(下)

Posts created 5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