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廢再利用 「菱殼」變烏金

記者 蘇敬哲、林子敬/採訪報導

台南官田區是台灣最大的菱角生產地,數量龐大的菱角也產生許多廢棄的菱角殼,在過去,菱角殼只能被當成垃圾,不是被農民放把火燒了,不然就是被亂丟在田中,造成空汙和環境問題,但有一群人他們透過巧思,將廢棄的菱角殼,搖身一變,變成充滿附加價值的菱殼炭。

菱角殼在以前沒有經濟價值,因此被隨意丟棄造成環境負擔。攝影/林子敬

台南官田區公所看見官田區大量菱殼農廢的問題,因此結合產學界,共同研發生物碳,希望把菱角殼變成具有循環利用價值的菱殼炭。後來台南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林弘萍就成功研發菱殼炭,再結合生產端官田烏金合作社與行銷銷售端公司,共同合力,成功將垃圾變為烏金。

菱角炭不只能當炭,更可以加工成許多不同的「官田烏金」。攝影/林子敬

菱殼炭製程複雜

菱殼炭的製造過程其實相當複雜,先從農民採收菱角,送到生產端的合作社,交由志工剝殼,剝完殼後再曝曬約5至6天後,送到工廠用1000度的高溫悶燒50分鐘,之後還要泡到水中淨化雜質,再曬一次太陽,整個過程大約耗時1到2個月,才會變成黑到發亮的烏金。

林弘萍表示,菱殼炭除了可以淨化田中的水質,還可以吸濕又除臭,透過結合日常用品,還能製成除臭包、涼感巾、精油炭,讓原本的農廢菱角殼,變成具附加價值的烏金菱殼炭。

菱角殼曬太陽的過程,還需要志工們定期的翻轉他才能大功告成。 攝影/林子敬
經過費時費力的工程,菱角殼才終於變成了有高度附加價值的菱角炭。攝影/林子敬

能源牧場也有菱殼炭蹤影

在官田的另外一個角落的能源牧場,和傳統牧場非常不一樣,儘管場內有上百隻雞,但卻聞不到絲毫的臭味,牧場老闆薛連豐表示,牧場不臭和菱殼炭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藉由樹枝和菱殼炭的結合,讓雞大便的臭味被好菌分解掉,味道自然就不會臭。

菱殼炭也被放進牧場溫室土壤裡,薛連豐說,在將土染送到農委會檢驗時,還一度被誤認為有添加化學肥料,因為一般有機的場,氮磷鉀的檢驗數值不會這麼高。

菱殼炭連雞吃了都好處多多。攝影/林子敬

而在牧場中,另一大特點便是不靠傳統便是不靠傳統污染的能源供電,而是透過自己屋頂上的太陽能板進行發電,每個月甚至還有多餘的電可以賣給台電。薛連豐表示,太陽能板雖然在初期需要較龐大的建置費,但它所能帶來的後續效應是其他能源供電所不能比擬的。

太陽能板也要定期清理,才能夠使收集電力有最大效益。攝影/林子敬

原本的毫無經濟價值,又困擾當地農民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農廢菱角殼,透過產官學的結合,日復一日的研發和努力,讓垃圾菱角殼,搖身一變就變成多功能的菱殼炭,官田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將永續生態和循環經濟體現在官田這樣的小社區中,他們也希望未來能將這樣的模式,推行至全台灣。

 

延伸閱讀:

推動循環經濟 醫療垃圾再生

廢物再利用 循環經濟助浪貓

豬糞變黃金 北台灣首座沼氣發電綠能設施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