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直播、培育新血 台灣「撞」志再起

記者 李昕、林霈騰、左如弘/採訪報導

撞球曾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但隨著電視停止轉播賽事,撞球運動推廣也陷入困境。隨著自媒體時代來臨,有民間團體善用新科技開辦網路轉播。資深國手也投入教學工作培育新血,為復甦撞球種下希望的種子。

撞球運動曾在台灣極為盛行。攝影/李昕

新媒體時代促成撞球新出路

曾經風靡一時的職撞電視轉播不再,導致撞球運動曝光度極低,但仍有不少球迷希望能觀看賽事直播。拜網路科技所賜,賽事直播已不再以電視台為唯一管道,本業為經營車廠的李自民在2014年成立「救愛撞球」團隊,透過臉書專頁轉播撞球賽事。

「去參加坊間比賽的時候,會很好奇冠軍到底是誰?打贏我的那個人最後走到哪?」談到成立動機,李自民從選手角度出發,從一無所有開始做起,幾乎每周都為球友提供免費的賽事轉播,至今粉專已吸引超過萬五千人按讚。

本業是經營車場的李自民。 攝影/李昕

事實上,現場直播只是「救愛撞球」的第一步,近期開打的台灣職業撞球聯盟賽,也由他們一手籌辦。「要讓喜歡撞球的年輕人知道,撞球打到頂尖還有哪裡可以去。」李自民說,職業會是自己接觸撞球時一直憧憬的目標,但隨著時間發展,職業會陸續停辦,業餘賽事也漸漸減少,希望藉由開辦職業會,鼓勵更多人投入撞球運動,讓撞球不再只是休閒娛樂。

開辦職業會說來簡單,過程卻是跑不完的公文、會議、協商,比賽開打後李自民每年還需自掏腰包一百五十萬維持營運。被問到賽事該如何長久經營,他指出,持續性努力比什麼都重要,即便每天只往前一點點,賽事也能越來越好。

李自民談到台灣職業聯盟賽事規劃

訓練帶進校園 為撞壇培育新血

除了持續性的努力,新賽事想要長期發展還需要選手不斷的投入。隨著本土選手近年出現年齡斷層,如何為撞壇注入新血是當務之急。

曾被球迷封為「撞球天后」的柳信美,自2012年也在民權國中擔任教練,為台灣撞球培育新人才。柳信美談到,許多同學是在完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加入球隊,希望先從培養興趣做起,從過程中再去拉拔有天分的學生。

「撞球天后」柳信美生涯戰績輝煌。 攝影/李昕

針對年輕選手的訓練,中華台北撞球總會創會會長涂永輝表示,選手培育要從小做起,少數縣市目前有針對國小生做訓練,但考量到身材因素,總會的方針還是訂在從國中開始,延續到高中和大專院校,做一連串的訓練計畫。

投入教練工作的柳信美。 攝影/李昕

李自民:盼改變球館氛圍,親子同樂

當新世代培養出對撞球運動的興趣,好的打球環境就成為支持興趣發展的重要因素。但過往談到撞球館,形象總是比較成人,如何改善球館文化,也是撞球運動推廣的要點之一。對此,已為人父的李自民表示,近期也有開設球館的想法,「球館要有教育意義,結合親子共享的環境,才有可能翻轉這個運動的形象」。

他指出,很多人願意花一個小時450元帶小孩子玩遊樂設施,但平均收費一百多元的撞球館卻時常被嫌貴,關鍵就在於球館氛圍,要打造一間父母假日會帶著孩子走進去的球館,再配合職業會發展,才能真正改善台灣撞球的現況。

如何重振撞球王國?張明雄:可嘗試社群平台直播

九零年代跟上曼谷亞運熱潮,撞球館如雨後春筍般的開立。看似商機無限的撞球卻在近年漸走下坡,當初的全民運動僅是曇花一現?撞球館老闆張明雄明確指出,少子化、職撞停辦,是台灣撞球王國衰退的最大關鍵。

網路科技尚未普及的年代,撞球、保齡球都曾是國人的重要娛樂之一。眾多好手在世界比賽中嶄露頭角,再配合電視轉播的高度關注,青少年對撞球的偶像崇拜,一度成為球館叢林的開端。

經過多年更迭,撞球館因少子化、休閒娛樂增加以及賽事停辦等因素,無法再吸引民眾光顧,倒閉潮便如風雨般侵襲全台。涂永輝表示,過去台灣曾有3700多間撞球館,如今衰減至僅剩250間,整體發展呈下滑趨勢

現今國內撞球館的數量不及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對此現象,張明雄惋惜嘆:「只能減少館內成本以維持運作,自己也要下去幫忙。」而說起台灣撞球再一次興起的可能,張明雄建議:「透過社群平台直播、宣傳或廣告,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撞球館老闆張明雄是知名球評,平時也熱愛打撞球 。 攝影/左如弘

儘管台灣的撞球熱度已今非昔比,參與人數、收看觀眾接連下滑,球館生意也連帶遭受影響,館內仍有不少忠實顧客相互切磋。資深演員李天柱也是撞球館的常客之一,對於國內的撞球環境,他深切表示,應由政府擔任領頭羊,除了要嚴格監督各部門與協會,還需制定完整的規章以保護選手並培育人才,一條龍式的督導與政策,才是提升大環境的解決之道。

資深藝人李天柱也是撞球館常客之一 。 攝影/左如弘

台灣撞球選手在世界排名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國內卻往往不受重視。富有「撞球王國」美名的台灣,該如何行動,才能使撞球再次驕傲?李天柱認為,若持續性地投入資源,並從國小、國中階段開始扎根,不但提高撞球的能見度,也能培養許多年輕新血,成功提升國內撞球的大環境。

大阪國際賽扳倒日本名將 林媺玟勇闖撞壇

新生代撞球選手林媺玟,目前也於中華台北撞球總會擔任秘書一職,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內外撞球賽事大多停辦,許多職業選手也被迫尋找其他打工謀求生路,但林媺玟憑藉著自己對撞球的熱愛,仍持續在這項運動上以不同的方式努力,走出與其他選手不同的路。

林媺玟於撞球總會擔任秘書協助處理事務。 攝影/李昕

林媺玟從小跟著父親到住家附近的撞球館打球,漸漸對撞球產生了興趣。後來進入民權國中的體育班就讀,當時父親希望他選擇柔道作為體育班的主科,但林媺玟覺得自己身形瘦小,並不適合從事高碰撞的運動,再加上民權國中的撞球教練柳信美,過去是十分知名的撞球選手,也一直是林媺玟的偶像,最終她決定選擇撞球作為主科。

國三時,柳信美認為林媺玟的天賦跟資質都足夠,有機會培訓成一名優秀的選手,林媺玟對教練輝煌戰績的憧憬,與對撞球的熱情,讓她義無反顧地走向選手之路。

憶起生涯那麼多場比賽,林媺玟微笑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201911月的大阪公開賽。」她表示,那是她為數不多的國外比賽,當時在十六強對抗中,遇上的是日本資深選手麗玲美信。

這場比賽一開始她根本不覺得自己會獲勝,沒想到竟然跟對方打到最後一局,且場上剩最後一顆九號球,由於地主隊是日本,主場優勢相當明顯,整個氛圍就像要窒息了一樣。

林媺玟回憶,當時自己在最後打進的瞬間,整個球館陷入安靜,因為沒有人相信這個不起眼的小女生竟然扳倒了如此知名的選手,過了好久現場才響起掌聲。對此,林媺玟表示「打進的當下真的很爽!因為我在裡面就像個不怕死的小朋友,沒人覺得我會獲勝,卻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也因此讓她一戰成名。

撞球選手大多是從小開始培訓,但真正能成為國手的人又是鳳毛麟角。再加疫情衝擊,國內外的比賽幾乎都已停辦,無法打球時還能從事相關的行業的機會誠屬不易。林媺玟說:「撞球與其他運動相比較為小眾,別的運動平時可能還有廣告代言費,但撞球完全沒有」。

做為一個勇闖撞壇的新生代選手,林媺玟期盼政府能夠更注重撞球運動,從各社區的里民中心開始,打造無菸、健康的撞球間,並慢慢擴大到全國,讓更多人能夠參與這項運動,奪回過去屬於台灣的撞球榮耀。

 

延伸閱讀:

撞球甜心古正晴奪金之路—「不喜歡輸的感覺」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