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焦點

傳統戲曲文化創新轉變 開拓年輕市場

記者 王宥中、胡崢 /採訪報導

近年娛樂形式漸趨多元化,聽戲、觀戲不再是現代人們休閒的主要選擇。告別時代的輝煌期,傳統戲曲面臨的不只是觀眾減少,投身戲曲行列的年輕演員也越來越少。

臺灣京崑劇團演員黃昶然指出,戲曲其實就像現在的社會,一樣面臨老齡化。因為大學戲曲創作的經歷,黃昶然想要確認自己真實的戲曲能力,因而走入這個圈子,體認到世代年齡斷層的危機,同時想憑藉自身努力,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加入。

為了十足詮釋一個角色,演員們每天都會花上許多時間面對鏡子裡的自己。攝影/胡崢

現在的年輕演員走入戲曲學院,背後原因不盡相同,臺灣京崑劇團演員潘世忠表示,因為喜歡在舞台上表演而進入戲曲學校,在訓練過程中也磨練自身的意志力。興傳奇青年劇場演員黃若琳則說,由於父親認為學藝術的孩子有種渾然天成的氣質,並更懂得品格的重要,但她也坦言,對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而言,不會真正懂當下在學什麼,隨著成長與常年訓練,才更了解戲曲,並慢慢使之成為興趣,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演員們受著扎實訓練,在人生道路上也將他們砥礪的更為堅毅。攝影/胡崢

訓練時難免產生大大小小的傷,但每次的挫折,都越發展現演員們驚人的毅力。興傳奇劇場演員朱柏澄曾在表演前天的彩排,膝蓋因角度不對重擊地板而受傷。黃若琳也曾在舞台上,因穿著高跟鞋,轉圈時差點在舞台上摔倒,她說,當演員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面對技巧展現失誤後的陰影,需要時間才能慢慢撫平。

就算在炎熱的夏日裡,演員們仍化著厚妝,戴著沉重的頭飾敬業上場。攝影/王宥中

除了身體上的傷,訓練過程前路漫漫,對演員們而言又是另一個挑戰。黃昶然說,劇團影響他很深的一句話便是:「你現在到底要幹嘛?」當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動力來源後,有想成為大角的企圖,才不會渾渾噩噩過日子。

傳統戲曲面臨年齡斷層,如何展現創新一面,吸引觀眾回流,是創作者們的重要課題。攝影/王宥中

面對傳統戲曲市場的萎縮,臺灣京崑劇團行銷經理童柏壽指出,目前劇團希望能走入校園,讓學生們欣賞精彩的唱段與高難度動作,在觸發興趣後,進而使這些年輕族群產生走進劇場的意願。

為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童柏壽表示在傳統戲曲框架下,加入現代新觀念,女性主義抬頭,例如:《潘金蓮與四個男人》這個曲目其實有平反的意謂,從女性意識出發,重新詮釋潘金蓮這個角色。劇團結合時事議題,抓住年輕人的胃口。

為了擴展更多觀眾族群,近年劇團也常進入校園宣傳。藉由精彩身段演出,引起學生進劇場的意願。攝影/胡崢

近年投入新編劇創作的朱柏澄說,與時代下的年輕人找到共同土地語言很重要,創作者必須知道觀眾喜歡的節奏、潮流,甚至敘事手法,同時又須避免創作成為即時性娛樂。

在創新之餘,演員們仍準確刻劃傳統戲的每個細節,做到比好還要更好,是他們對自己的高標準。攝影/胡崢

新編戲透過多元取材,讓民眾願意接近劇場開始,慢慢觸碰傳統戲曲的藝術之美。演員們將傳統戲裡所受到的訓練應用於創新戲,對於新編戲的輿論,他認為就算穿的不是京劇蟒袍,甚至有時音樂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但受過傳統訓練的聲音及精神內涵,早已經內化在演員血液裡。

 

延伸閱讀:

京劇文化的流轉

永不殞落的藝術!掌中技藝傳承使命

揭開戲曲面紗 認識崑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