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人口攀升 科技健身更多元

記者 王怡蘋、吳宇萱/採訪報導

近年來台灣健身運動盛行,民眾除了上健身房外,也能選擇參加健身教練課程,由專人協助動作指導。現在更有穿戴式裝置的出現,以科技結合健身,讓民眾即時掌握生理數據變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減少意外發生。

透過穿戴式裝置能隨時監控運動者的身體狀態以避免運動傷害。攝影/吳宇萱

教育部體育署的調查顯示,統計2009年至2019年,近十年全台規律運動人口已從24.4%增加至33.6%,將近10%的成長也造就了健身房的興起。同時在每周平均運動次數上不論性別,均為 70 歲及以上年齡層最高,因此如何讓運動更安全有保障也是一大課題。健身房教練Tina表示,健身房內最常發生的就是心肌梗塞,透過科技產品隨時監測運動區間長度能降低運動風險。

近十年民眾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製圖/吳宇萱

科技結合運動是現在流行的新趨勢,民眾也漸漸仰賴科技產品的幫助,來協助運動甚至是減肥,除了常見的利用數據監測並掌握身體變化,如今也有業者因應現代人快速的生活步調,使用電流方式來加成運動效果。

雖然科技為健身提供更多選擇,健身房業者 Abby 仍認為,人跟人之間的接觸,其實比直接的指令更有幫助,基本上機器沒辦法完全取代人。

健身房業者使用電流結合穿戴式裝置節省民眾健身時間。攝影/吳宇萱

除了使用穿戴式裝置來協助健身以外,現在也有遊戲公司推出多款遊戲,讓民眾在輕鬆的環境下享受運動快感,甚至結合健身器材,透過螢幕互動指導,不必特地上健身房在家就能運動。但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總幹事曾俊智表示,雖然科技型態的健身較不受人力等限制,但在動作的觀測上,仍然沒有像我們人體在觀察動作那麼的細微,容易有運動傷害的產生。

新型態的科技健身能提供民眾多元的運動選擇,甚至能更有動機的去運動,但機器仍舊和專人在旁指導有許多落差,很多細節如果沒有人在旁協助及觀看,會讓身體有意想不到的損傷,反而得不償失。

許多民眾為了減肥或追求體態會選擇到健身房運動。攝影/吳宇萱

延伸閱讀:

疫情不斷蔓延 居家健身正風行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