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新冠肺炎專區財經科技

新冠疫情陰影下 遠距醫療正逢時

記者 蔡采紋、陳妍蒨/採訪報導

近期因疫情肆虐,許多在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民眾無法親自出門就醫,對遠距醫療的需求增加,也因此遠距醫療再次被提起,並且被廣泛討論。

許多民眾因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無法親自出門就醫。攝影/蔡采紋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十分看好遠距醫療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5G興起,比起戴上口罩,透過網路更能夠看清楚患者的表情。唐鳳同時說明,心理方面的醫療諮詢也值得注意,他提到,在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可能會因為心理上的壓力,造成身體不適,因此目前所需要的遠距醫療,應該屬心理師而非僅是醫師。

新冠肺炎確診者Rita也證實了唐鳳的建議,她表示在罹患新冠肺炎時,甚至一度出現憂鬱的傾向,身理以及心理方面都十分不好受,若是此時能夠有遠距的心理診療,她一定會向醫師求助。不僅如此,痊癒後的她仍受到外界不一樣的眼光對待,甚至有同學對她惡言相向,令她十分難過。

針對心理上的遠距醫療,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副主任王佩麟表示,遠距醫療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包含健康管理、疾病控制照與照顧、疾病風險偵測與轉介、緊急醫療以及急性後期照護等。

遠距醫療範圍極廣,包含健康管理、疾病控制與照顧、疾病風險偵測與轉介、緊急醫療以及急性後期照護等。製圖/蔡采紋

2011年左右通訊診療僅開放偏鄉、離島,至20195月才出現通訊診療的相關辦法,需要跟相關單位申請後才能夠進行診療。

最近衛生局已為因應疫情已經擴大開放,醫院只要有相關的器材便能夠進行相關診療,但患者僅限與於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以及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還需要透過衛生局的轉介才能夠進行通訊診療。

為了讓居家隔離檢疫民眾接受醫療照護,醫病之間透過電腦與手機,即可完成診療。照片提供/王佩麟

然而,心理師才煒民表示,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次診療會先與個案一對一的接觸,因為肢體語言或是行為反應都是之後諮商所需的資料;若是已經與個案建立諮商關係,他則認為,遠距醫療是可以取代個案不方便出門的情況。

而針對通訊診療,才煒民認為在遠距諮商的情況,環境的干擾可能造成個案的專注力不夠,個案很可能在諮詢時分心做其他事情,因此他認為在遠距診療在諮詢方面,成效可能會有所折扣。

一般情況下診療會與個案面對面接觸。攝影/陳妍蒨

整合醫學科醫生姜冠宇表示,遠距醫療的優點不少,若是提到缺點,他認為法案的制定需要更加完善,在醫療的責任歸屬需要制定更加清楚,並且認為未來需要有一個專門負責遠距醫療的視訊平台,避免因為盈利的問題,造成遠距醫療無法通過法案。

遠距醫療解決不便就醫的困擾,然而優缺點也有待討論。資料來源/愛長照,製圖/朱家郁

遠距醫療的願景以及發展,姜冠宇則表示十分看好,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更加積極促成,未來不僅僅可以在偏鄉、離島發展,甚至能夠與國際接軌合作,為世界貢獻心力。遠距醫療日漸蓬勃,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如何在遠距醫療、成效、責任歸屬中取得平衡,確實是一項功課。期盼遠距醫療在爾後,能夠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延伸閱讀:

離島醫療不便 轉診後送需花時間

走進「無醫」世界 嘉義大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