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環保新「垃」園 政府拆五股違章

記者 陳沁琳、張赫倫/採訪報導

「五股垃圾山」時常飄散異味影響市容,長年困擾當地居民。為解決垃圾山的問題,新北市政府於2019年推動「擴大五股都市計畫案發布前試辦計畫(以下簡稱五股試辦計畫)」盼能從違章建築著手處理。目前已陸續拆除並且美化成環保藝術公園,成功展現市府整頓五股垃圾山的決心,而民眾對於成效也表示認同。

五股環保藝術新樂(垃)園原為公有地,整頓前遭違章工廠占用,而後「五股試辦計畫」將其收回整頓為環保公園。照片提供/新北市城鄉發展局綜合規畫科

都市毒瘤 擾民30

垃圾山位於台64、台65線及國道一號附近,早期兩側因地勢低窪易淹而不利耕種,進而成為閒置土地。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陳明義表示,過去地主接受政府雙北各大工程的營建廢土傾倒於此,有些還有金錢上的交易,便形成了垃圾山的雛形。久而久之許多不肖業者認為有機可乘,跟著堆放大量廢棄物,除了造成環境嚴重汙染,更成為政治與地方勢力之間「藏汙納垢」的死角。

五股垃圾山周圍工廠林立,業者認為垃圾山為可以從中賺錢圖利的「黃金山」。攝影/張赫倫

過去中央政府在產業土地規畫不周,導致廠商基於成本考量,多選擇非法用地成立工廠,進而吸引不法業者匯聚五股。陳明義提及,當時新北市政府屬於被動檢測汙染物,有人檢舉才著手處理,許多業者則在檢舉過後,以儲排的方式處理汙水,在深夜或下雨天時一次排放至溪水中,導致無法檢測出高濃度汙物。

新北市城鄉局綜合規畫科科長陳柏君表示,垃圾山範圍內的工廠有高達九成都不符合工業用地規定,光是處理這些問題,就必須耗費相當大的資金及時間,因此近30年來處理垃圾山的任務可說是十分艱辛。

對此,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劉希平建議,因垃圾山處於灰色地帶,適合「分段開發」,先將原有公有地違章建築合法化,後期再做土地規畫整理,切勿急於求成而亂了整體規畫。

近期新北市政府著手剷除占用公有地的不肖廠商,引發不少業者反彈。陳明義認為,這些業者雖會透過民意代表向政府施壓,表明「生計」受到影響,事實上卻發現多數人的經濟條件並不差。

至於私有地則是採用土地變更編定的方式合法納管,並且以不須繳交變更回饋金當作誘因,期望能減少五股地區的環境破壞。陳明義表示,申請仍有一定的標準,若是不符合資格的業者仍然得面臨拆除的命運。

陳柏君也說明,政府提供一年的輔導期緩頰,申請時間相當充足,目前只針對明顯表達無意願變更者強制拆除。

  • 低強度產業:低強度產業大多為倉儲物流等低污產業,以低強度開發降低對於周邊環境之影響。

資料來源/新北市城鄉局

 

五股環保藝術新樂(垃)園園區內將廢棄鐵罐再利用打造成為環保藝術品,美化環境。攝影/張赫倫
五股環保藝術新樂(垃)園藝術品-鶴,創作者希望透過作品呼籲大眾保育瀕臨絕種物種之重要性。攝影/張赫倫

根據《工業園區各種用地用途及使用規範辦法》,為降低環境衝擊,工業園區內綠地、滯洪池等公共設施需占總面積10%以上。劉希平表示,綠美化不只能活化土地,也提供民眾假日休憩的場地。

五股區成泰里里長潘明宏表示,居民對於「五股試辦計畫」舉雙手贊同,不只能夠提升居住品質,也讓外界對於「五股垃圾山」的既定印象有所改觀。陳明義指出,政府已展現決心,除了將被占用的土地回收之外,也將土地綠美化,就是希望不肖業者能夠正面面對問題。

五股區成泰里里長潘明宏指出,垃圾山分布位置多集中於里內南部中興路一帶。攝影/張赫倫

「五股試辦計畫」將土地發還給地主,並依法公告實施。陳柏君表示,短期試辦計畫(整頓環境、產業納管、改善現況)與長期都市計畫(產業規畫)將會雙頭併進,雖耗時又費工,但也確實促進了五股區的發展。

垃圾山污染嚴重?專家呼籲定期健檢

五股地區地形「逢雨必淹」,不宜農耕,因此該區主要以工業發展為主。潘明宏表示,垃圾山附近居民時常反應有時會聞到工廠排放出惡臭氣體等環境汙染的情形。垃圾山的問題,不只嚴重影響居住品質,也擔心長期接觸這些「有疑慮」的物質會影響健康,希望政府能早日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

五股垃圾山附近水溝水質汙染嚴重,水面上浮滿垃圾及因優養化藻類叢生。攝影/張赫倫

劉希平直指,垃圾山長期積累的廢土中是否含有劇毒廢棄物尚無從得知。目前只能透過「地質鑽探」的方式分析,大動作翻動廢土不僅會導致原本趨於穩定的土地再次發生異動外,更產生大量粉塵汙染周遭空氣品質,且需花費近40億的金額,因此建議往後整頓計畫以盡量保持該地「平衡」為主要開發原則,整頓完成的土地符合正當的使用原則,並在周圍多種植植被,提升環境品質。

公衛專家劉希平建議五股垃圾山當地需以「平衡」為主要開發標準:

顏宗海表示,民眾可透過多喝水、多吃蔬果攝取纖維,加速將體內毒素排出。攝影/張赫倫

對於五股垃圾山可能對人體、土地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影響,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工廠運作當中應用許多化合物,部分化學物質含有重金屬,若廢水沒有經過完善的處理就排放到水溝或農地當中,不僅會造成水源汙染、影響生態,民眾間接誤食這些有害物質,嚴重可能導致器官功能出現問題。

而工廠排出的廢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粒也會對肺及支氣管造成傷害,顏宗海呼籲附近居民應定期做健康檢查,而對於已受汙染的土地或水源建議長期休耕。

荒野協會搶救溼地危機

五股溼地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曾為北台灣重要溼地環境之一,在此棲息逗留的候鳥不計其數,後因不當人為開發,使其生態遭到破壞,在荒野保護協會極力維護下,漸漸恢復濕地原有的風貌。

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李騏廷說,五股溼地早期曾為大台北地區的穀倉,1963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地區大淹水,政府炸毀了原先淡水河的天然防洪屏障「鳥踏石」,並建設二重疏洪道,雖然洪水問題得到改善,但失去天然屏障後,導致五股地區從此逢雨必淹、海水倒灌,造成該地土壤鹽化,因此孕育出當今的溼地生態。

荒野協會常務理事李騏廷解說五股溼地之形成,並透過導覽讓民眾認識溼地生態。攝影/張赫倫

李騏廷指出,五股溼地生態形成後,螃蟹、貝類等淺池內底棲動物在此棲息,也吸引不少候鳥在此停留,後因人為開發加上任意傾倒廢土及垃圾、隨意排放廢水,使得溼地逐漸失去生命力。直到2004年荒野協會正式與新北市政府認養該地成立「五股溼地生態園區」後,積極復育環境,才讓溼地重獲生機。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許元俊提及,五股溼地物種豐富,目前主要致力於保護蝙蝠的生存環境,荒野協會與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共同合作,在五股溼地腳踏車步道周圍架設多處外型如郵箱的「蝙蝠屋」,目的是希望藉由蝙蝠控制溼地的蚊蟲數量,維持溼地生態食物鏈的平衡。

荒野保護協會應應全球暖化造成溼地陸化,而開發人工溼地為增加候鳥棲息處,目前為退潮(照片中左邊平地)。攝影/張赫倫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補充,多數民眾對於蝙蝠的認知度不夠,以至於對蝙蝠有相當程度之誤解,事實上蝙蝠非「害蟲」,且能與人類互利共生。徐昭龍期望政府透過該次合作計畫更加關心蝙蝠保育,並落實相關教育,以利往後復育之路。

  • 蝙蝠與人類互利共生:五股溼地常見的蝙蝠類型為「東亞家蝠」,該類蝙蝠喜歡寄居於舊式建築的天花板或屋簷之間,主要食物來源為蚊子、飛蛾等昆蟲,目前溼地周圍因「蝙蝠屋」的架設使得蝙蝠數量增加,蝙蝠捕食蚊蟲,減少人們遭受蚊蟲叮咬的機率。

資料來源/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最後李騏廷坦言,五股溼地處於都會區中,當附近居民對休閒遊憩場域如河堤、步道等需求越來越大時,相對的溼地面積就會受到限縮,這是目前該地面臨最大的問題。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定期舉辦導覽,使民眾更加了解濕地生態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焚化廠年限將屆 台灣再臨垃圾島危機?

自然與藝術並存 有賴民眾共同維護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