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

建國啤酒廠百週年 古蹟活化變數大

記者 郭佳欣、吳昕晨/採訪報導


建國啤酒廠今(108)年適逢建廠一百周年,105年北市提出建國啤酒廠第三種工業區都市計畫變更,去年也與台灣菸酒公司簽署都市計畫合作協議,計畫將這座百年酒廠改建成啤酒文化園區。

然而,隨著前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離職,此計劃案因為雙方立場不同而無限期延宕,近期台北科技大學更有意使用部分空間,在古蹟活保存與開發使用的僵局下,百年酒廠的未來令人擔憂。

建國啤酒廠現今樣貌。攝影/吳昕晨

建國啤酒廠又名台北啤酒工場,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是台灣第一座酒廠,位於台北市八德路與建國北路口,為台北市的精華地段。

建國啤酒廠的前身為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是日治時期唯一一座酒廠,1920年隨著第一批台灣啤酒上市,將過去台人的飲酒習慣從原本的「以米釀酒」,增加了「以麥釀酒」的西化風潮。

酒廠內的啤酒箱。攝影/吳昕晨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後,原本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由台灣省專賣局接收,並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酒廠,1960年代開始擴建,在那個菸酒專賣的年代,最高年產量曾高達1200多萬打。

當時的啤酒廠有如社會的縮影,除了在日本文化的影響下組織棒球隊,以凝聚同仁之間的情感,更因為戰後嬰兒潮而成立建啤托兒所,讓在工廠工作的婦女們可以在休息時間育嬰哺乳

第11屆台啤幼稚園畢業典禮之合影。攝影/吳昕晨

在1975年,原本的第二酒廠正式改名為建國啤酒廠,之後陸續啟用了全電腦製程和環保設備,成為了現代化的製酒廠,並在200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歷經了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建國啤酒廠見證了台灣的歷史,台北啤酒工場理事長趙銘圓就說到,建國啤酒場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台北市的發展過程。

1999年,行政院針對建國啤酒廠的保存事宜提出三大結論,除了要繼續維持生產線以外,還會將產業與文化結合,並讓這些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生產機具和動線得到完善保存。

但是位處精華地段的老舊啤酒廠,在這個汰舊換新的台北市中,卻遲遲未順利進行完整保存與古蹟修復,兩年前更是決定停擺原本的生產機具、轉變成精釀工場,目前僅生產台北市一小部分的啤酒,且尚未開發成文化園區。

建國啤酒廠的木造建物群。攝影/吳昕晨

經過多年協商,原本以為在去年與台北市政府簽署都市計畫合作協議後,台北啤酒工場能在活古蹟保存的架構下順利改建,讓更多人看見這座百年酒廠的風華與歷史,不料卻始終與台北市政府協商不攏。而近期,台北科技大學有意使用部分啤酒廠用地當作校地使用,更讓建國啤酒廠無法接受。

台灣菸酒公司資產營運管理處處長洪明志表示,他們希望台北啤酒工場維持少量生產,並且與觀光結合,透過這個都市計畫,希望能達到市民、市府、台酒三贏的結果,但是北科大如果真的進駐園區,我覺得就把這個園區破壞掉了。

台灣啤酒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陪伴著無數台灣人走過歡笑與淚水,而做為這些回憶的源頭,建國啤酒廠功不可沒,要如何在古蹟保存與開發用地中取捨,考驗著台北市政府與台灣菸酒公司的智慧,也期盼在未來,市民們能夠有機會走進新建成的文化園區,親自體會這股台灣特有的啤酒風情。

多樣化的台灣啤酒。攝影/吳昕晨

 

延伸閱讀:

禾餘麥酒 釀出在地新創台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