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環保公衛

百年石頭屋聚落 馬崗漁村存亡關頭

記者 徐榮佑、劉于緁/採訪報導

擁有百年石頭屋聚落和「海女文化」的東北角馬崗漁村,目前居民正面臨財團向地主買地,要求拆屋還地的處境。

為保存漁村現貌,去年有22戶居民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報登錄「聚落建築群」,卻被文資審議委員以「馬崗漁村風貌與東北角各漁村雷同、缺乏獨特性,與村民歷史脈絡欠缺」等理由拒絕列冊,至今仍有3棟歷史建築尚待審議。

馬崗漁村是台灣陸地最東邊的聚落。照片提供/吳杉榮
百年石頭屋聚落拒登錄 專家:保護文資靠決心

文資專家蕭文杰批評,從花蓮到基隆找不到像卯澳、馬崗這樣的石頭屋,文資委員卻說東北角漁村聚落像這樣的很多。事實上,新北市目前沒有聚落類文資。

他認為保護文資靠決心,並舉例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文化資產有很多類型,它(馬崗石頭屋)不是那種華麗漂亮的,卻是台灣獨特的,不管做觀光還做什麼,人家要看的是這個。」曾因外國朋友對台灣文資的認識,比一般民眾多而感到訝異的蕭文杰,也從中反思台灣人對於文化保存並不注重。

保護居民免於遭受強勁風浪的石埒。攝影/徐榮佑

清朝時期,吳沙的後代和漳州移民渡台落腳此地,居民多從事漁獵工作,形成當地特有的海女文化。為順應強勁風浪,居民就地取用石條、砂岩、硓咕石與珊瑚,沿著地形高低疊砌出石頭屋。

村內的的石埒(ㄌㄜˋ;lè),有的厚達150公分,除了阻擋颱風和東北季風,也能防止大浪沖進民宅,保護居民安全。韓國濟州島的海女文化,在3年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實地觀摩如何行銷海女文化,世居馬崗的居民江芠萍說,台灣的海女並不輸給韓國。

曾赴濟州島觀摩海女文化的江芠萍認為,台灣海女不輸韓國。照片提供/江芠萍

江芠萍回憶,開始申請住宅登錄古蹟時,文資委員還建議她改為申請聚落保存,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簡稱環權會)因而介入扶助,不料卻未通過審議。

她指出,石頭屋是祖先一顆顆從岸邊搬來,與其他地方的工法不同,不解何來缺乏獨特性,「政府不幫我們保存的話,人趕走、房子拆了也沒辦法,等後悔石頭屋沒有保存,已經太慢了。」她嘆道。

近八十歲的居民江陳碧珠無奈表示,捨不得離開從小住到大的家。攝影/劉于緁
守護馬崗文資 永續發展的下一步

因為鄰近「舊草嶺隧道」,馬崗漁村常有單車客和釣客前往。環權會執行長凃又文提醒,面臨氣候變遷,許多人開始思考過去人們如何利用環境,達到永續的可能。

熱愛馬崗的居民們又要如何保存家鄉文化?她認為,要知道哪些知識必須傳承,下一代才能在環境中自給自足、永續發展。如此一來,居民也能為自己利用環境的方式感到驕傲。

餘暉映照在百年石頭屋。攝影/徐榮佑

延伸閱讀:

文資保護刻不容緩 全民意識不容怠惰

馬明潭遺跡為鑒 北市歷史文化之保存

新舊交替木柵里 文化保存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