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科技藝術 關渡「壞運動」開展

記者 周怡楨、吳俐嫻 /採訪報導

「科技藝術」近年來以多變的方向,向外延伸發展,隨著時代變遷,不僅科技日益進步,藝術也跳脫過去給大眾的印象,不再只是平面的畫作,而是有許多跨領域的合作,創造出更多有別於大眾所知的新產物。

民眾觀賞《池田亮司個展》。攝影/吳俐嫻

正在台北美術館展出的「池田亮司個展」,其展覽是運用聲音與燈光效果再加上程式編碼排列的畫面將它投影在平面與燈箱裡,沒有過多的文字去解釋每個作品的由來。

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展人蕭淑文也表示,「用直觀去感受」科技藝術的特色便是將感覺交還給觀眾,在走進場館的同時,就是觀眾與藝術作品交流的開端,沒有固定的想法去定義這些作品,不侷限任何想法,觀眾的體會便是對這些作品的解釋。

《壞運動》中的一項裝置作品。攝影/吳俐嫻

除了美術館開始引進科技藝術的展覽,北藝大新媒體藝術學系的學生也在關渡光藝術節中打造「壞運動」這項展出,其中一項裝置藝術品是透過淋浴間裡的蓮蓬頭加上聲光效果所創造出的「電光浴」,讓觀眾踏入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淋浴間裡時,體會在平常習慣的空間中截然不同的視覺與聽覺饗宴。

民眾透過手機操控裝置藝術。攝影/周怡楨

科技藝術的範疇不只停留在藝術空間裡,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科技藝術的成分包含在裡頭,例如我們常見的裝置藝術加入各種新元素,像是:觸控式的面板、掃描QR碼等等,都是藝術作品能民眾緊密連結的互動方法。

延伸閱讀:

玩轉大數據 球場新科技

農業博覽會 結合科技助轉型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