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設置的示範路口,為營建署未來設計全新無障礙人行空間設下標準。攝影/黃禹馨
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中大創新無障礙空間 解決導盲難題

記者 黃禹馨、翁如儀/採訪報導

內政部營建署自2008年起,啟動「視障引導設施現況調查與用後評估」計畫,設計出各式材質不一的新式導盲磚,並搭配路側的花台、緣石等路面設施引導視障朋友,解決過去黃色導盲磚遭質疑因磚面或橡膠材質容易脫落,及其為引導盲友而設計的浮凸表面,阻礙身障人士行進空間的問題。

舊版黃色導盲磚凹凸不平的表面,常引來輪椅族反彈。攝影/翁如儀

不過,面對政府平衡視障與身障人士需求所做的改善,桃園市視障福利發展協進會常務理事江國盛卻指出,新式導盲磚的表面過於平整,加上材質的不穩定性,都讓視障朋友使用時「非常無感」,難以在用手杖敲打表面時,辨識導盲磚與普通路面的差異,反而創造出一個對視障朋友更不友善的用路環境。

材質不一的新式導盲磚,讓視障人士「非常無感」。攝影/翁如儀

為此,國立中央大學日前在校內設置一處無障礙人行空間的示範路口,以「人本交通」為出發點,渴望替行動不便的視障或身障族群,帶來更友善的用路環境。

示範路口不但在斑馬線上劃設厚度達公釐、讓視障朋友更「有感」的三條引導線,也在路口鋪設栓有鉚釘的導盲墊,以解決過去導盲磚維修成本高及橡膠導盲墊容易脫落的問題。

設計出相對完善的無障礙人行空間後,如何全面普及,將是政府的一大考驗。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陳世晃表示,由於北、中、南民情不同,台北對無障礙建設的思維模式無法套用到中南部地區,當地居民對路口、騎樓等公共設施的使用方式與習慣也與北部南轅北轍,因此政府必須長期教育民眾,讓人們更認識友善空間的目的與好處。

內政部營建署也在Facebook上設立「My Way樂活街道─自在同行」的粉絲專頁,加強友善道路、空間的宣導,未來才能有效推動對身、視障人士更友善的無障礙空間。

中央大學設置的示範路口,為營建署未來設計全新無障礙人行空間設下標準。攝影/黃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