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更生人重返社會 用愛陪伴更生人

記者 陸萱、廖晨歡、邱琬婷、簡必丞/採訪報導

更生人咖啡廳。 攝影/廖晨歡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於105年5月正式成立更生人就業輔導團隊,以第一圈種子教師更生人帶領第二圈新進的更生人,是他們獨特的教育方式。從出監前的無縫接軌返家服務計畫,到出監後的輔導照護、培養職業技能甚至陪同面試等一系列的關懷服務,至今已幫助了將近400位更生人。

資料來源/我國成年更生人監獄職訓、就業與社會復歸之趨勢分析
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我國成年更生人監獄職訓、就業與社會復歸之趨勢分析》中,法務部分別在民國80年、81年、88年及102年調查四次更生人就業狀況及工作類別的統計。民國80年調查顯示:入監前職別比例前三名為,計程車司機、營建從業者及車輛維修員;出監後的職別比例前三名則是體力勞工、小本經營商及小攤販。

然而民國88年和民國102年的入監前職業別中,位居第一的比例是營造建築工,其次是餐飲服務員和運輸駕駛員,是從技術層面的工作,逐漸趨向於需耗費較多勞力的工作,降低了技術層面的需求;對比更生人出監後的工作中,小攤販的生意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體力勞工的從業類型。

 

更生人出獄難找工作 早已不是新鮮事
更生人製作紅豆餅。 攝影/廖晨歡

根據106年《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中顯示,更生人就業管道多為透過親友介紹(34.64%)、電腦網路(18.66%)、書報媒體求才資訊(15.33%)、就業輔導機構(12.06%)等等而找到工作,僅僅只有4.2%是透過更生人保護協會而找到工作。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而一般民眾對於犯過案件,並且身上有刺青的人觀感不佳,一般公司為了避免麻煩,便不會錄用有前科的更生人們,或者以前錄用過更生人,但因其工作狀況不佳而選擇不再錄用。

出獄後的更生人有三成遇到了就業困難,最大一部分是因前科紀錄遭受歧視(24.28%),第二為因為年齡(健康)限制(19.94%)。

 

專業分析適才適所 讓更生人求職零距離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金會就業輔導組組長余世禮。 攝影/廖晨歡

「更生人改變的動機對利伯他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就業輔導組組長余世禮表示,不論是自行求助或是轉介過來的個案到單位求職時,首先更生人的就業意願是相當重要的,再來會透過CPaaS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as a Service)職業適性測驗系統分析、介紹職種,除了幫助個案找到工作外,就輔組更強調的是幫助個案適才適所,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

而利伯他茲採取一案到底的窗口服務,除了一直到最後的職場訪視、關懷陪伴外,在這期間,透過「家庭支持性服務方案」幫助更生人家庭重建。相較於其他就業服務站的的求職方式,是相對扎實且有溫度的。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根據106《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中顯示,未滿35歲因藥物濫用入監人數為168人占429位入監人口的39.16%35歲至50歲更高達192人,占476位入監人數的40.34%50歲以上則降低至89位,占318位入監人口的27.99%,儘管人數下降,但因藥物濫用而入監的比例,依然在罪類型中位居首位。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不僅如此,也因為在2005年《刑法》附條件緩刑制度中,廢棄了連續犯的規定,改為一罪一罰原則,如此將讓刑期越拉越長,導致先前談過的監所問題不斷滋生、受刑人人口老化、更生人出監平均年齡提高。台灣不只社會人口結構老化,監獄同時也面臨著人口老化的現象,使得這些中高齡出監的更生人,在社會中求職謀生的道路更是艱困。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社會企業實習  消弭職場問題框

倘若藥癮更生人假釋出獄後就業,依照《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觀護案件手冊》中受保護管束人每月平日中應向該署觀護人報到2次。余世禮對此表示,一般雇主是較難接受這方面的規定,可見友善廠商對更生人的重要性。

歷經2、3年的業務經驗累積後,友善廠商數已有將近70幾家,而在更生人就業方針上也提出了一套系統,並開拓三家社會企業:七品聚中式餐廳、新據點咖啡小棧,以及販賣全台各監所熱門產品的九個果子商店。

此外,也建立出一套更生人職場守護的黃金三角策略,讓更生人在職場中有更完善的陪伴與照護,提高就職率、延長在職穩定性,培養工作職能與職場人際互動技巧,找回自信心與價值。

友善更生人中餐廳七品聚。攝影/廖晨歡

場域實習將提升更生人的職場錄取率、讓雇主在僱用他們前,透過利伯他茲的職場實作更加了解他們。早上輔導課程結束後,下午則是到利伯他茲的社會企業進行職場實作,也就是說在這些社會企業工作的更生人都是他們的輔導個案,並且給付時薪當作生活津貼。

藉由職場認領制的職場陪伴制度下,個案在學長、友善廠商的雇主及就輔員的陪伴協助下,形成三方的堅固網絡,鞏固新進職場更生人的職場在職率。

利伯他茲培育先進到職場且穩定度高的更生人作為學長,之後認領後進的更生人當學弟,二人同為更生人身分且工作時間都在一起,相較於輔導員跟雇主,學長才是最常陪伴個案和最能影響學弟的人,也更瞭解新進更生人初進職場時所遇到問題,在第一時間便能向學長求助,學長便能用自身經歷教導後進的更生人。

 

歲月磨去眼角的銳利 心態正必能克服所有事
更生人製作紅豆餅。 攝影/廖晨歡

余世禮除了是利伯他茲就業輔導組組長外,他也坦言,他其實是一位藥癮更生人。

當時,剛出監的余世禮已經50幾歲了,讓他痛改前非的關鍵是老母親的一句話:「我今天不是來看你的,是來給你看的…」,余世禮期滿出獄後在台北地下街端盤子,再到電鍍工廠、保全等工作對50幾歲的他來說都是自尊心的煎熬。

直到利伯他茲基金會執行長邀請他到協會協助,因他自身的生命經驗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有這樣背景的他,更加知道如何陪伴更生人,如何用相同的語言與更生人交流,進而讓他們信任利伯他茲是真的能幫助到他們。

儘管利伯他茲擁有社工師、心理師以及臨床實驗師等師資輔導更生人,但有時礙於成長背景文化的差異所造成隔閡,更顯得余世禮在陪伴更生人的路上更增添了幾分心照不宣的契合。

然而,根據106《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表》,證照類型與從事類別交叉分析中顯示,更生人在考取證照方面,在機械操作(修護)類、餐飲旅遊類、電子電機類證照、電腦資訊網路類、營建土木類、生產製造類及交通服務類中,最多更生人考取的證照為餐飲旅遊類中住宿及餐飲業,占該項目的54.39%,其次是機械操作(修護)類中的運輸及倉儲業,占該項目的23.08%。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資料來源/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告。製圖/簡必丞、邱琬婷

一般來說,更生人具備專業證照的比例不高,尤其是藥癮更生人,考取專業證照的幾乎都是在監所裡職訓班中考取,但又和外面考取的證照等級、分數上有很大的落差,但又不能否認它也是一種證照,如何提升更生人的職能素質也是利伯他茲基金會近年努力的一大項目。

 

安置機構的輔佐 盼用愛陪伴更生人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金會文宣。
攝影/廖晨歡

余世禮說,陪伴更生人就像在放風箏,「利伯他茲基金會就像操控風箏的人,更生人就是風箏,而我們之間的連結僅此於這一條線,若材質不夠堅韌,也會因為地形地貌、樹枝、房屋等外在危險因子而斷線,甚至在陪伴教導時力道沒有控制好,也會造成風箏斷線。」

更生人的陪伴囊括了各種風險與成功的可能性,利伯他茲基金會更提倡「中介教育安置機構」理念:憑藉著社會資源的相助,讓即將出獄的受刑人在復歸社會的過程中,與社會連結更加順利,藉此降低再犯率,減少監獄超收、過度擁擠等問題的惡性循環。

另外,政府一直都在提倡將患有藥癮的人視為病人,而不是犯人,應該接受醫療單位的專業治療,但又因為一罪一罰原則將刑期越關越長。為此,利伯他基金會倡議「惠德學校」的理念:透過結合司法、醫療單位、社政、公部門的教育等,提供藥癮青少年或非青少年一個多元的教育園地。

 

青出於藍 「染」出人生新展望

「入監半年的期間在工廠工作,100多個作業員的環境很複雜,就算進入技職班,很多的學員都只是想要度日子,時間過一過,就能出監所了。」從前為前科累累的受刑人,現在身分轉變成為甘樂文創藍染老師的陳明志,如此反差的身分,從牆裡到牆外,他的蛻變也為他的人生增添許多色彩。

陳明志老師與作品《我的故鄉》。攝影/簡必丞
心念一轉 對監獄生活的迷惘迎刃而解

陳明志過去曾三度入獄,在假釋期間從事水電工長達2年半的時間,但就在假釋期間的最後一周,因酒駕導致假釋遭撤銷,並到台北看守所服完最後的刑期。

原本入監跟其他學員一起在工廠工作的陳明志,得知北所有技職訓練班後,便申請報名。技訓班中分別有腳底按摩、紋石精工和藍染的課程,在三個月中廣泛接觸、了解這些課程結束後,秉持著既然都來了技訓班,就不要浪費時間的恆心,主動向主管提出想學藍染,在通過篩選及獲得工廠認證表現優異後,如願進入老師廖寶貴在北所成立的「清溪藍染工坊」中學習。

甘樂文創藍染老師陳明志的藍染作品。攝影/簡必丞

一塊平整的白色方巾,經過幾番對折再對折,用橡皮筋綑綁數圈後,浸入由「大菁」萃取的植物性染料的大缸中,自然風乾後,呈現獨一無二的花樣,例如圖中的水波紋、像花瓣的邊緣、橡皮筋纏繞的不規則紋路等,儘管每每染出的成果不盡相同,但都帶給陳明志截然不同的新發現。

 

人們聽到最美的聲音 是來自家鄉的呼喚

陳明志積極學習藍染技術、實力備受廖寶貴以及作業科導師涂民芳肯定,更在廖寶貴的鼓勵下參加「更生展覽」。一幅名為《我的故鄉》的藍染壁飾,道出他對故鄉台東的眷戀、對團圓的渴望,將諸多筆墨難以形容的情愫,寄情在台東連綿的山巒、三仙台跨海拱橋,而在圖中央,那歷史的長河中,用針線一針一線縫出的一家大小親暱的輪廓。

陳明志表示,「這是小時候爸爸媽媽牽著我們的手的樣子,在左手邊的,就是長大後我自己牽著自己的小孩回到家鄉,就像以前爸爸媽媽牽著我們一樣。」這幅壁飾,傾注了親情的溫度,讓人感受到親情是力道的泉源,在它的澆灌下,才能成長茁壯。

甘樂文創。 攝影/簡必丞

然而,他也遇到了跟其他學員一樣的問題。根據法務部《更生人就業狀況調查成果報表》中顯示,更生人就業最主要的管道多是來自親友的接線,或是直接被親友雇用,其次為自行到工作地點應徵。

在應徵的更生人中,高達三成是曾經受到歧視的,其主要原因為有前科之因素,第二則是出獄後的年齡多在30至50歲中高齡,第三為缺乏專業技能。陳明志表示:「在出獄前他有過迷惘,不曉得未來出路應該如何,是該做哪個行業,但在廖老師接線下,在甘樂文創當起了藍染老師。」

製作藍染圖案效果運用的冰棒棍、橡皮筋。
攝影/簡必丞

甘樂文創位於古樸的三峽老街中,在三峽不難發現染坊的牌樓處處林立,可見當時的染布業在北台灣是如日中天。因著廖寶貴的引薦,陳明志除了任職於甘樂文創擔任藍染老師以外,他也重回北所,但這次是以藍染老師的身分進去任教,將自己所學回饋給其他受刑人。

擔任藍染老師的期間,陳明志也曾因為製作藍染作品時的預期成果與實際染出的作品不一樣而覺得十分挫折,但在教過幾組客人並修改了自己的教導方式後,已經克服這個問題。

他說:「就算挫折,也還是要找到方法改正。」他分享,如果客人不知道3分鐘到底有多久,就會請客人唱一首歌,3分鐘差不多就到了,染布浸泡的時間差不多也到了,是相當有趣的教學手法和與客人互動的方式。

陳明志解說藍染製作。攝影/簡必丞
不屈不撓 「染」出未來一片天

如今的陳明志,是現在北所唯一一位學習藍染並且出監後,依然從事藍染相關行業的學生,他憑藉著在職訓班所學的藍染技能以及廖寶貴的相助下,在甘樂文創延續著他對藍染的熱情,更不忘本的在北所回饋所學,陳明志更在「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幫忙製作豆類產品,發展出第二項專長。

拋開過往經歷幡然悔悟,如同藍染般,儘管製作過程如何繁瑣,成效多令人難以捉模,但只求在過程中全心貫注、步驟扎實到位,成果必能從客人的讚嘆聲中、滿意的笑容中,堆砌出成就感,在未來迸發出更多的藍染魅力。

 

打破「更生人」籓籬 開創人生新版圖

這家座落在台中南屯區黎民黃昏市場的「り味館」,雖在轉角,但每逢飯點時刻,店裡總是一位難求,是饕客必來之處。而店名是來自日文發音的(音同ri)「原」,意謂著原味、尊重食材本味,為的就是讓顧客看見老闆對食材的用心,但其實這家店最大的特點,是以更生人為首的特殊背景。

り味館全景。攝影/廖晨歡。
り味館場外主管賴冠宇。攝影/廖晨歡

り味館場外主管賴冠宇感慨說道:「以前餐廳裡更生人比較多,有些更生人雖然給了機會,但做了半年,還是不習慣這麼拘謹的環境就辭職了。」賴冠宇坦言,因為自己的表哥正是り味館的店長林東宏,透過表哥介紹後才進到餐廳工作。

而如何讓更生人適應社會工作環境,在職前訓練中,除了介紹環境外,也鼓勵即將在外場服務群眾的更生人主動介紹餐點、拉近與客人的關係,打破外界對更生人的印象。

儘管他們痛改前非,如今改過自新投入職場認真工作,但他們身上的印記,卻還是無法完全消彌社會對他們的既定印象。

賴冠宇表示:「由於刺青文化大多還是不被大眾所接受,有的時候家長帶小孩來,會覺得刺青就是流氓、壞小孩。」還有客人會不太敢點餐,甚至是點完馬上把菜單放在櫃台,就快速回到座位,也不太敢開口詢問他們餐廳推薦餐點。而這時候,他們便會主動上前介紹餐廳特色餐點,主動拉近與客人的關係。

り味館員工坦露背上刺青。攝影/廖晨歡

「老闆提供環境,已經是給我們機會了,若心態轉正,必能克服所有事。」賴冠宇的一句話,便道出了更生人要開創第二人生的重要關鍵。り味館不像外面一般連鎖大餐廳,設備優質,每逢夏季店裡會因為是開放式廚房,而更顯得悶熱,若剛來這邊的年輕人或者是更生人,還是抱持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態度,沒有調整好正確的心態,就不會願意繼續做下去,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店裡的更生人流動率這麼大的原因。

在り味館工作4年的賴冠宇,從剛入行工資還是以時薪計算的新進員工,如今的他已經成為該店的外場主管,必定要張羅更多外場的狀況。主打現點現做的生鮮餐廳,若遇上了尖峰時段,勢必會出現上菜較慢的問題,他也坦言曾碰過客人抱怨、催菜,甚至是等不下去翻臉走掉的局面,招待顧客小菜、耐心解釋是他和過去對比最大的改變。

 

鐵血青年走出江湖 做慈善回饋社會
り味館店員。攝影/廖晨歡

因為在這裡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年輕氣盛的年輕人,若內外場出現溝通問題時,當天下班便會招開檢討會議,不讓問題持續存在,賴冠宇說,這也是他們機會教育的契機,遇到問題不再只有單一的解決方法,透過溝通、協調也是良好之道。

り味館如今建立了好口碑,除了老闆對食材品質的堅持、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育外,其中要傳達的是他們對於自身的悔過,更是要報答社會的善心,以前是每三個月做公益,但從今年9月開始,每個月都會在店門口,或是到台中火車站發放海鮮粥給地下道的街友,有時也會到弱勢團體照拂需要幫助的群眾。

 

融媒體精彩報導:《踏上歸途

融媒體系列報導1:《受刑人與更生人

更生人系列報導:《全台監獄超收嚴重 6成囚犯只能睡地板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