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財經科技

取代現金消費 行動支付掀風潮

記者 張小滿/台北報導

Apple Pay 於 月 29 正式在台灣上線,民眾們躍躍欲試。各大行動支付軟體也在無聲中開打,硝煙瀰漫。行動支付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在普及率以及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問題。

不用帶現金出門也能消費 行動支付打破傳統

十年前的人們一定無法想像,十年後付款不用鈔票也不用算繁雜的零錢,只須拿出手機、一掃,支付就在幾秒內完成。

行動支付以手機為載具,且具備安全、方便、簡易和快速的優點,成為愈來愈多的民眾選擇的選擇。

行動支付無處不在,就連計程車也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完成付款。攝影/張小滿

行動支付分為遠端支付與近端支付,遠端支付不需要感應裝置就可完成。只需要在網路購物時,輸入金融卡資訊,再輸入密碼便可完成消費。

近端支付則指需要機器感應,主要以手機做為載具,在感應裝置上掃描。其中最常見的為: QR Code 以及 NFC。消費者只須用手機掃描 QR Code 便可完成支付。

可以打開手機掃描此圖,體驗一下掃描 QR Code 的便捷。製圖/張小滿

NFC,則為英文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的縮寫,中文意即近距離無線通訊,NFC 聚焦與二個電子裝置的資料傳輸(於十公分內),消費者只需要將手機靠近感應機器,便可以完成支付。

多種行動支付活躍於台灣市場 孰勝孰負

2016 年下半年,台灣出現了多種行動支付軟體,「街口支付」、「歐付寶」、「LINE Pay」、「GOMAJI」、「Pi 行動錢包」、「YAHOO 超好付」,這些支付軟體中涵蓋了許多種類,如:停車費、信用卡、餐廳、便利商店、計程車以及百貨公司,但大多是使用掃描 QR Code 的方式進行付款。

付款的方式變多,但普及率卻不高,Knowing app 執行長楊方儒坦言,台灣行動支付落後中國大陸一大截。在中國大陸一些城市中,走到哪都可以使用手機完成支付,反觀台灣,雖然大量行動支付的方式湧現,但是市場使用量卻有些低靡。

2016 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超過約新台幣 57.4 兆元,其中杭州行動支付的普及率為 85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於 2016 年的研究則發現,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戶中,已經有 19 %的行動支付使用者,較 2014 年成長 倍,雖成長速度極快,普及率卻只有10 %

多家支付軟體爭奪顧客群的青睞,而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則為 LINE Pay 。攝影/張小滿

行動支付軟體使用者劉如心表示,因為台灣目前沒有統一的行動支付軟體,若想隨時隨地使用行動支付,必須同時下載許多 app 才能完成,讓她覺得快捷付款的同時手續又有些繁複。中國大陸居民楊嘉瑩則認為,在中國大陸消費的方式主要為微信支付,相較台灣多種軟體用於不同類型的支付來說較為方便。

行動支付普及有難度 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便利商店店員徐子涵坦言,前往她的店的顧客使用行動支付的大多是年輕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較多,行動支付可以讓結帳更快捷,且不用擔心零錢不夠的問題。她進一步表示,行動支付也有劣勢之處,因轉帳的時間可能會對商家的購貨有影響。

便利商店是最常使用行動支付的地方,多種支付方式讓消費者們擁有更多選擇。攝影/張小滿

行動支付帶來方便與快捷,但也存在著問題。每到不同的地方消費,需要裝不同的支付軟體,讓簡單變成複雜。店家則認為訓練員工需要成本,他們也對支付的安全性存在疑慮。一些民眾認為,支付過程需要手機網路的供應,沒有網路則無法完成支付,這樣也在無形之中帶來了不方便。

風險投資專家張華雪認為,行動支付在台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普及有難度,但以目前的成長速度觀望還是十分樂觀的。世新大學經濟系老師謝宜倪則認為,行動支付的普及,使支付變得方便,但是支付安全問題值得我們重視,而且還需要更完備的科技和驗證技術。

不僅僅改變支付方式,在一些速食店中,點餐與付款都可以於機器上一次完成,十分方便。攝影/張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