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校園霸凌猖獗 了解預防霸凌

記者 汪昱伶、邱于庭/文山報導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在民國 103 年的資料顯示,推估至少四萬名以上的兒少過去一年仍深受霸凌傷害中。進一步分析過去一年兒少被欺負、霸凌的類型,以「言語嘲笑」( 73.1 %)、「關係排擠」( 63.5 %)之比例最高。

下課時,同儕之間互動最為頻繁。攝影/邱于庭

每學期宣導 重點取決學生看法

曾經擔任過高中班導師,目前任職景興國中學務處生活組長的邱翰諄說到,和高中相比,霸凌事件在國中可能更容易發生,因為國中生心智年齡上仍在形塑成長階段,較不成熟,再加上學生對於霸凌的認知容易與家長有些出入,有時可能只是生活中的言語,或同儕間肢體上無意的冒犯,常造成學生之間有所誤會,最後不幸產生所謂的校園霸凌。

霸凌日益猖獗 班導扮演關鍵角色

現代霸凌文化日益猖獗,而且不單單只有台灣,國外的霸凌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對此情況,邱翰諄表示,現在設立許多法條,容易讓校園霸凌被放大看待。學校宣導方面雖然都是由學務處出面,但最重要的還是處在有與學生一線接觸的班導師,他們的處理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在學時期 學習拿捏相處的距離

反霸凌只是一種方式,重點還是在學生個人身上。邱翰諄期望,還是學生時期,學生們可在校園中經由許多師長的教導提醒,從錯誤中學習,讓他們了解「禮儀」和「尊師重道」的核心價值;如果不夠了解其中意義,往往容易演變成不尊重,進而產生隨便的態度,唯有學習尊重自己並尊重他人,學會拿捏適當的距離與分際,才可能避免後續的爭執產生。

上課鐘聲結束,老師進入教室前的班級互動。攝影/邱于庭

在學時預防 家長老師彼此聯繫

為了減少霸凌產生,景興國中輔導室主任蘇祐萩認為一般都會從預防開始做起。透過輔導老師的觀察、學生週記與班導師及班級的互動等,提早了解是否有演變成霸凌的可能,若真的不幸發生霸凌事件,主要還是依靠平日與學生有最多接觸的老師,學生方面,無論加害或受害者的心靈和行為上都有輔導之必要;家長方面,則透過家長日親自與家長互動,傳遞正確定義「霸凌」的觀念,或平日家長與導師聯繫、討論時,讓家長明白,在發現霸凌後應如何有效面對並陪伴孩子們一同走出傷痛。

減少校園霸凌,期望學生能在學習中嶄露笑容。攝影/邱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