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設計 在轉角遇見好設計 – 2155期

 

「社會設計」是運用設計思維去解決社會問題,而社會創新則是為了找到回應議題的最好方式,以吸引更多人關注、參與;社會設計的範圍十分廣泛,它可以是一種商品、一種體驗,也可以是一種服務。

透過設計來改變社會

台北市將於民國105年舉辦「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屆時將會集結各領域的專家一起對話、思考設計,希望在設計思考的方法論中,可以找到問題最根本的源頭,以及解決的方法,最後再由設計師協助整合,透過圖表、模型,把最終的成功呈現出來。

而投身此議題已有多時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創處處長范成浩博士表示,有設計就會有社會,社會設計就是去完善社會中有問題、缺陷的地方。這個概念會在近幾年熱門的原因,在於大家覺得要改變社會不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得靠一群人去努力、實踐才能做到。

提及「設計改變社會」,范成浩指出,改變社會不是一、二年,或十年能改變的,若大家覺得社會需要被改變,有一群人開始往前走的話,做這件事情時,就較不會用批評角度去看待。社會設計的實踐在於眾人的參與,當更多人願意投身社會設計,在改變這個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就能一直往前走。

推動社會設計的過程中,不見得每件事都是正確的,也不見得每件事都會被認同,所以才要去嘗試。范成浩說,在討論創新這條路時,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時候需要一個預警機制,以便能在遇到困難時緩和一下,另一方面就是建立更多互動平台,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並更加瞭解社會及社會設計的重要意涵。

今年設計城市展的主題是「人民的力量」,范成浩認為,對多數人而言,推動社會設計是因為自己的熱情,希望能貢獻自己力量,去慢慢影響周遭的人,甚至擴及整個社會。

培養社會設計的意識

在今年的台北設計城市展中,其中一個展區策畫了「臺北捷運地圖的八種可能」,由八個設計團隊透過設計思維去思考捷運地圖新的可能,而這項設計不只要具有功能性,更必須從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看待捷運地圖。

其中的一個團隊——囍樹設計,將這次作品的整體主視覺放在「窗外」,也就是從捷運車廂看出去的城市風景,想要傳達的是人們經常是「不看見」而非「看不見」的概念。希望藉由地圖的重新設計,讓民眾在搭捷運時可以停止低頭滑手機,並多一點對「窗外」的想像,進而能夠發現車窗外的美好景物,讓搭捷運也能變成一趟視覺的饗宴。

關於社會和設計的連結,囍樹設計創意總監王芝齡認為,社會設計最主要是希望透過不同視角來看社會問題,並藉由創新的設計思維來解決,以期打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而且社會設計不只限於大型的作品或構想,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指標,都可以因為重新思考、設計後,而讓它引導、聚集的功能變得更為完善且舒適。所以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物是可以被改善的,而要有這樣的想法,也就必須從培養社會設計的意識做起。

而談到社會設計的困境,王芝齡表示,目前台灣社會對於設計的需求和認知還無法融入生活中,導致公共環境的相關設施在設計上總是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她覺得在社會設計這個概念上,人民是需要被教育的。舉例來說,民眾可以透過觀看和社會設計相關的展覽,親身去體驗藉由創新思維所設計出來的事物有什麼不同,進而感受到社會設計的重要意義及它能為社會帶來的改變。

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表示,不管是企業設計還是商品設計,最後會逐漸往社會設計的方向發展。他表示,該觀念對台灣來說是很新穎的概念,但日本、英國或美國等國家卻已經推動多年,以解決社會生活的問題。

吳漢中也指出台灣的教育把設計和美學相關的課程當成聯考的方式來進行,缺少創造力和美感的渲染。同時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也有在招募志工,以加強非設計專業的人民也能參與該項目。

吳漢中也表示,任何人都能把自己的創意轉換成實品,以造福更多的人。他鼓勵有想法去改善生活不便的大眾,可申請不同的贊助計畫,從文化部、市政府到私人企業或基金都有提供設計類的補助金。

吳漢中再次強調,一個好的設計並不是以得到多少獎項來衡量,而是需要去觀察社會和人,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設計對大眾有益的產品或服務,才是社會設計的核心。

你也可以是設計高手

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和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合作舉辦「2015生活馬戲團街區影像與社會創新提案」希望透過培力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社區議題,利用社會設計的思維發想出社會創新的提案。

由於城市快速發展,沒有時間去思考哪些東西應被保留,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創辦人吳俊毅表示,透過重新了解我們的土地、文化,就能看見這個城市的議題和問題。而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強調「P to P」的概念,從找出問題Problem到產生產品Product,更重視中間的過程Process。吳俊毅說,過去東方的思維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缺乏對社區、社會的概念,所以當我們開始做一個議題時,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要做什麼、面對誰、講故事給誰聽、應該號召誰,一般坊間的影像徵件僅是作品評分,但生活馬戲團邀請專家、達人,甚至是隊伍和隊伍間,透過共同討論,將問題釐清,這不僅是一項競賽,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也因此,生活馬戲團設計分派每支隊伍一位專業的陪伴導演,提供影像技術指導,除盼能協助提升影像品質外,生活馬戲團更希望能扮演一個平台,讓學習者和專業者能共同參與、投入所關注的議題。

過去幾屆街區影像比賽僅止於紀錄片拍攝,吳俊毅說,當我們意識到了社區問題,接下來我們希望有更進一步的行動,因此今年更大膽加入了社會創新的概念,盼參賽者能提出一套好的社會創新方案解決社區問題。

談及不完美原創工作室的社會設計著重在服務設計,吳俊毅認為,坊間許多將議題轉化成生活美學的操作,的確有帶起公共議題的討論。但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希望處理「背後真實的議題」,吳俊毅進一步解釋,如現代人多出來的衣服,處理前端議題者,會號召大家將衣服捐出來,透過有趣的生活美學將衣服轉化,但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希望能夠處裡後端的根本問題,從了解為什麼人們會買這麼多衣服,再進一步做設計。

關於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對社會設計的願景,吳俊毅表示,因庶民是社會設計的力量來源,所以「向生活智慧學習」就是很重要的課題,很多團隊是用專業者、菁英的角色在操作議題,但其實專業者是透過跟生活智慧者學習,再以專業的方式去整合出一套方案,也因此雙方其實是平等的。

而吳俊毅認為「生活者就是設計者」,在大眾生活每一個人都可以表達設計,因此在設計產品的過程,為了希望生活者都能夠共同參與表達,因此要顧及所設計的活動或產品是否老少咸宜,無論是社區的阿伯、阿姨都可盡情參與。

吳俊毅說,社會設計的思考必須了解,正在翻轉什麼價值,吳俊毅舉例,若當一個宣稱做社會設計的設計師,找了一個傳統的打鐵師傅,合作做出很棒的工藝品,但大眾記住的是這位設計師,而不是打鐵師傅,因此傳統產業可能依然走向沒落。吳俊毅認為,真正的社會設計應該翻轉、重視的是這個傳統產業,而非成就設計者個人功名,這個社會就在這種氛圍裡捲動發展,才不會最後都陷入商業思考的模式,僅止步在商業。

吳俊毅更坦言,專業者不可能一輩子花同一處,因此一定要透過「培力」,將社會設計的力量透過各種方式交給在地的生活者,讓在地的力量能夠發展,持續不斷的做出屬於自己的社會設計。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