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找到故鄉的聲音 – 2139期

一間東南亞特色書店 一場文化衝擊的實驗

「追尋著他們的燦爛時光!」走進位在緬甸街旁的一條小巷,十坪大小的空間才剛成立十天不到,幾張國小課桌椅零星擺放,來自異地的人們此刻隨興而坐,彼此訴說著生活上大小事,談話聲和笑聲,隨著 走進書店後逐漸清晰,店內的兩面牆彩繪著民間所流傳的圖案,而在右後方角落的沙發上,坐著一位穿著簡單、輕鬆敲著鍵盤的人,他是新移民們口中的「老大」、台灣的東南亞報紙四方報的創辦人——張正。

張正表示,台灣目前新移民比例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就屬越南的十萬多人佔最多比例,其次則是印尼、菲律賓以及柬埔寨。台北盆地邊緣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是台灣新移民的主要聚集地,張正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創立燦爛時光書店,就是希望除了四方報外,能夠有一個,主動貼近社區,為新移民以及在地居民打造互相交流的空間。

「希望異鄉人在這邊能因為看到一些熟悉的文字、象徵,甚至是熟悉的飲料後能感到舒服,這就是所謂的燦爛時光。」張正真切地說,這裡的書一部分是自己的收藏,另外一部分,則是來自今年一月發起的「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和各路朋友的捐贈。

「我存款只剩50萬,只能租這裡二年,二年到了再說,沒想到做到現在還在做。」回想自己年輕時當記者的過往,張正語帶平靜地說道,受到當時立報社長成露茜〈Lucie)影響開啟過去關心東南亞議題的契機,張正笑著坦言,當時準備應徵破報記者的職缺,誤打誤撞接到立報面試的電話,電話中的女子用著年輕的口吻與張正談話,張正事後才知道,原來通知面試的正是立報社長成露茜,這樣的因緣際會,讓張正至今印象深刻。張正說,從兩年到如今、從進入立報到開設書店,張正利用僅有的存款,讓東南亞的移民們,可以追尋屬於自己的燦爛時光,而這個理念也將伴隨著他一輩子。

燦爛時光由張正與臉書(facebook)朋友,利用下班之餘與休息空檔共同打造的基地,他希望替新移民創造閱讀的權利,並且期許這樣的空間能夠在台灣遍地開花。「書店本身只是開一條小溝、指出方向,等到越來越多人認同後,這條小溝可以變成一條小溪、變成一條河流。」張正認為不應該用單一的標準來看待每一個人,這才是台灣應該走的方向。

來自馬來西亞的新移民蘇燕芳,以外籍配偶的身分居住台灣已超過10年,蘇燕芳表示,除了語言之外,因東南亞國家的生活步調較台灣緩慢,需要花費一段時間調適。現今政府以及民間機構的推動,讓新移民能夠透過更多管道學習中文,另外,政府也推行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針對各中小學的新移民子女,展開文化適應及社會關懷的系列活動。民間機構則定期開辦語言交流課程,志工們以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的方式,教導新移民識字、學習台灣文化。

台灣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秘書長柯宇玲透露,語言能透過時間學習,但風俗習慣有所不同,若身旁人沒有以同理心包容並深入了解,摩擦隨之產生。柯宇玲談到,有一位越南媽媽,因小孩在學校做錯事被老師訓話,回到家後教導孩子面對責備時,要雙手環抱胸前以示尊重老師,但台灣人的文化風俗,會認定這樣的舉動代表不耐煩、想反抗,導致越南媽媽產生許多疑惑,來找她了解事情的問題點。

目前婚姻移民來台的人數越來越多,新移民多數以依親的方式在台居留,但這些外籍配偶若婚姻破滅,配偶身分即消失,無法繼續留在台灣。但新移民要取得永久居留證或是身分證的條件十分嚴苛,多數人只能選擇觀光簽證的方式,但探望小孩的時間十分短暫,且來回國家的時間與費用,並不是一般人能夠負荷。柯宇玲認為,《國籍法》是用來規範人民國籍相關權益的法令,會直接影響外籍配偶,然而這些法條在實務上讓許多新移民女性受到阻礙。

柯宇玲指出,台灣少子化的狀態之下,意味著勞動力的貢獻者逐漸減少,但婚姻移民來台,對人口結構也有一定的幫助,台灣該找出如何維持競爭力的方法,訂定新的法規才能因應少子化以及全球化的問題。

政府補助節目 幫你認識異國文化

台灣的新住民人口比例不斷升高,新住民來到異鄉接觸與自身不同的文化,卻較少機會接觸自身文化。身兼政治大學講師和節目主持人的陳凰鳳認為,雖然新住民離開自己的文化,但也應持續接觸該文化,而電視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他們與家鄉聯繫。

台灣媒體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對新住民的文化卻沒有太大關注。來自越南的陳凰鳳,曾經主持多個越南文化相關的節目,她表示,新住民因為能接觸家鄉文化的管道很少,只能使用網路與家鄉保持聯繫,但相對網路,電視媒體是一個更好的媒介。雖然電視媒體的普遍程度較網路低,但它更能針對不同族群的新住民製作屬於他們的節目。陳凰鳳以四方報為例說明,報紙的覆蓋率較低,所以能力有限,對新住民的影響也有限。

對於製作電視節目,陳凰鳳認為不是每個族群都成熟到能自己製作一個節目,但政府並不了解也忽略這狀況。因此,她自己出資、找贊助廠商、製作屬於越南人的節目,希望藉此能引起政府的關注,得到新住民的支持與鼓勵。民國103年年底,政府開始關注新住民的母語節目,並願意支持及提供補助,陳凰鳳認為,此類型節目不只對新住民有幫助,同時也能讓台灣民眾更了解各國的地方文化,一舉兩得。

其實坊間也有一些讓新住民能接觸家鄉文化的管道,如四方報,為新住民提供不同語言的報紙;「外婆橋計畫」,讓新住民媽媽與新住民之子有機會回到外婆家,體驗外婆的生活文化;「望見書間」,透過分享書店的形式,提供新住民一個閱讀空間。這些幫助新住民的報紙、計畫、店家的確可以幫助新住民,但陳凰鳳認為,因為覆蓋率的關係,這些措施只能對部份地區的新住民有幫助,雖然影響較低,但對想要了解新住民文化的台灣民眾或是新住民二代,都帶來了不錯的幫助。

政府除了補助拍攝新住民母語節目,台北市立圖書館大多有設立新移民閱讀專櫃,提供不同語言的圖書資訊服務,陳凰鳳表示,政府大量引進不同語言的書籍,讓在不同地區的新住民能接觸自己的文化,這無論在學習或休閒娛樂上,都對新住民有真正的幫助和影響。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