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公園變身城市綠洲 – 2133期

文山區景美一地由於開始發展地早,多數民眾反應,軟硬體設備老舊,社區內無符合現代居住便利的新設施。台北市議員李新觀察本區特色後,以環境保育為主,整治木柵公園,積極發展生態自然化,盼給予民眾更佳的休憩空間。

木柵公園過去本是先總統蔣中正早期行館──「草蘆」的一部分,民國69年完成開闢,特別保留有小慈湖之稱的「萃湖」,讓民眾能親近自然生態;但因周遭多大樹環繞,且位在住宅區內,較顯陰暗潮濕,鮮少人至此,又因為政府疏忽管理及整治,流於荒地。

「人不敢去,狗不敢去,就連鬼也不敢去。」李新表示起初的木柵公園流傳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很可惜,在都市中有一個能夠『森』呼吸的地方,但缺乏整理,竟然讓居民不敢使用。」因此李新與各領域生態保育學者共同研討,重新規畫,整治木柵公園,欲使民眾擁有一城市綠洲。

為達生態自然化的目標,整治團隊在萃湖中央以網子規畫出「湖中生態島」,使原生物種能棲息繁衍。但中國科技大學學生王庭唯常至此湖釣,長期觀察萃湖生態,認為成效不佳,物種多樣性未增反減,應重新檢視復育之法。附近居民李竹貞則表示不知整治一事,仍不會靠近公園區域,盼政府加強宣導。

李新坦言,因景美發展已趨於完整,區內很難有新興巨型建設,因此需改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發想,推動鄰近木柵公園的生態自然化,保留自然靜謐空間,讓民眾在繁忙之餘能一吐生活煩悶,對文山區及台北市產生認同。

另外,李新盼未來能正式將原生物種棲地保育概念納入法條,使民眾享受自然之樂,達到以人為本的樂活概念,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