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諮商上路,領學子走出無助。ㄊˇ

大學”心理假”上路 喘息或濫用全憑自律

記者 劉品妤、李姵璇/採訪報導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學生族群自殺通報占率逐年上升。中山大學於111學年度增設「心理調適假」,包含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實踐大學等等在內的18所大學也陸續跟進,給予學生心理健康假。期望透過心理假讓學生懂得如何處理自身心理壓力,並透過校方提供輔導,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不過此項政策卻被不少人質疑心理假存在之必要性,懷疑可能遭學生濫用。

以台灣師範大學心理假規範為例,若學生因心理不適可使用「心理健康假」,請假無須證明文件,一個學期最多可請五天,學生完成請假手續後,系統會自動寄出關懷信件,建議學生該如何自我照顧。連續請假達3日以上,學生輔導中心將會介入幫助學生,安排心理師諮商或協助就醫。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健康假相關規定。資料來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務處、製表/李姵璇
學務處關懷信件,此為示範圖。圖片提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長期關注校園心理健康議題的立法委員吳思瑤則表示,認為大眾應將心理健康假與病假視為同等權利。心理假的推動除了能讓學生在心理煎熬時,有個合理的方式讓自己稍微喘息,更能夠使學校藉由心理假的制度追蹤學生狀況,了解有多少學生正為心理問題所苦,進而介入輔導學生、轉接至醫院就診。讓學校能夠及早預防,接觸心理健康狀況需要專業幫助的學生。

實際走訪校園發現,學生對於心理假採取多元看法。台灣師範大學學生彭馨榆表示,若是學生濫用心理假的名義,可能會導致校方取消心理假,讓真正有需要心理假的同學,反而喪失了使用心理假的權利。實際使用過心理假的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林心可說明大學課業壓力大,會覺得自己無法專心上課。心理假可以給予學生自己更好的規劃,不管是整理自己的作業,或是安排自己的考試、進度等等。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蘇淑娟認為,心理假的弊端是挑戰了人的自覺,體現學生的自制力。

針對心理假,不少人也提出可能遭濫用的可能。對此,台灣師範大學心理師陳淑雲認為,近年來,學生自殺率居高不下,心理假成為讓學生休息的正當理由,希望學生能夠藉由心理假對自我健康狀態進行評估。而立法委員吳思瑤抱有同樣想法,大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當學生請了假就必須承擔後續結果,且病假、生理假同樣也有遭學生濫用的可能,不應該因噎廢食。

111年15-24歲自殺通報佔率位居第二名。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製圖/李姵璇

 

心理健康問題容易遭忽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網通資訊組長謝秉廷建議,學校擴充心理諮商師人力,以處理學生的緊急狀況,並使用電話關心初步了解狀況,讓學生能夠接受適合的療程。同時推薦學生能夠運用網路資源,擁有與專業人士抒解心理壓力的空間。

台灣師範大學採「全方位輔導」,希望學生得到適當輔導。攝影/李姵璇

在這個競爭壓力大的社會中,心理假的實施能夠喚醒人們對心靈健康問題的關懷和重視。多所大學將心理健康假納入假別中,這代表著目前已從教育開始,告訴學生們無論是生理疾病,或是心理健康問題都可以請假,給予自己時間休息,慢慢減少大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也將促使更多人開始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