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葬」成新式概念 管理美感同兼顧

記者 葉居政、巫偉銘/採訪報導

現今的殯葬方式愈來愈多元,從傳統的土葬、火葬,或到現在較環保的壁葬、花葬等,不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表達對已故親友的思念,達到慎終追遠的目的。但在近幾年,隨著土地資源逐漸飽和,南投眾多部落沒有多餘的空地做成新的墓園,導致原先的公墓產生供不應求的問題,也造成環境無法有效管理。

透過壁葬解決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攝影/葉居政

都達村村長阿烏伊・帖木表示,傳統的土葬較難管理,也在墓地不夠的狀況下產生亂葬的現象,剛好政府在宣導「壁葬」,這種較環保的殯葬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土地飽和的問題,更能將原先雜草叢生的墓園,改建成以綠美化為設計理念的納骨牆,顧及生態平衡,減少對自然的破壞。

以綠化、美化為設計理念的墓園。攝影/巫偉銘

阿烏伊・帖木說,因在宗教信仰下,原先觀念仍在長者心中根深蒂固,許多長者仍堅持遵守傳統的殯葬方式,才能表示對逝世的先人尊重,這項有益無害的政策在部落長者的反對下被迫中止。經歷長時間的溝通後,最終是在教會的宣導及年輕人的勸說下,部落裡的長輩才漸漸接納新的殯葬方式,改變原先的觀念,讓本來停擺兩、三年的計畫可以重新進行。

近期這項工程即將完工,部落裡的青年大部分都認同「壁葬」納骨牆的設計,不僅在清明掃墓時不用再整理雜亂不堪的墓園,也不用再準備過多的供品,大量減少製造垃圾的機會,能夠更好的維持公墓的環境品質。同時阿烏伊・帖木也說明,未來完工後政府將訂定相關辦法,做為管理的依據。

都達部落納骨牆即將完工。攝影/巫偉銘

「壁葬」就是戶外的納骨設施,以接近土葬的方式呈現,若沒有妥善維護,容易造成受損及破壞,殯葬業者曾瑞凱表示,納骨牆在經歷風吹雨打後,水泥壁或大理石都可能造成龜裂,沒有專人長時間管理就難以保障納骨牆的完整性。

因沒有專人管理,導致納骨牆受損。攝影/葉居政

曾瑞凱說,私人業者與公家單位最大的差異是,私人的雖然較貴,但是以家族形式的納骨牆做販售,在祭祖時較為方便,而公家的雖較便宜,但是以個人為單位出售,若有宗教信仰的因素,則無法選擇自己所滿意的位置。現階段選擇壁葬的先人,大多是因無後代或無人祭祀,才選擇以納骨牆這種較不用整理的殯葬方式。

以家族形式購買納骨牆。攝影/葉居政

曾瑞凱提到,因法律及觀念的不同,兩岸雖有相似的宗教信仰,但所盛行的殯葬方式卻大相逕庭。台灣近幾年所提倡的是以祭祖較方便的納骨塔為主,而中國大陸因想接近土葬的樣貌跟風貌,而壁葬是唯一較接近的方式。

殯葬是對已故親人的告別,不同文化和宗教有不同的方式,但它們都象徵著一種悼念,讓先人得到安息。而「壁葬」這種新式的殯葬方式,因土地使用可以最大化,不僅解決土地資源不足及環境髒亂的問題,也避免每年掃墓翻山越嶺、清理雜草灌木之苦,同時顧及生態品質,讓土地可以達到永續發展。

政府積極推廣「壁葬」納骨牆。攝影/巫偉銘

延伸閱讀:

毛小孩也有牌位 新興產業寵物殯葬

環保葬成趨勢 環境友善新方式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