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具點石成金 石雕師傅石地發

記者 林士堯、黃于臻/採訪報導

傳統宮廟匠師 石雕藝術的結緣

台灣的宗教信仰與建築藝術,有著很深的連結。舉例來說,石雕如同一座寺廟的指標,從石獅、龍柱、麒麟、石階、石砛、地牛、櫃檯腳等,都屬於石匠施工的範圍。石雕的運用在廟宇最是為普遍,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如石磨及石臼。

「打石司阜」石地發表示,早期台灣從事石雕行業的人,都是由中國來台,後來由於國共政治因素回不了中國,便在台灣生根及招收學徒,學徒多由墓碑店出師,或是居住於鄰近寺廟並且有興趣的人到會寺廟學習石雕技術。石地發則是因為姻親關係,向大稻埕陳氏家族後代陳冠雄於屏東東隆宮學習石雕技術。

「在以前工作不好找,學一項手藝是很重要的事。」石地發透露,當時石雕產業的工資比一般行業好,但也有許多人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廢,反倒他卻是越做越有興趣和成就感直到至今。

石地發示範如何打磨。攝影/林士堯
石地發在原石上畫上圖案。攝影/林士堯

匠心獨具點石成金 石雕師石地發

早期的石雕產業和現在最大的不同?石地發說明,早期石雕皆為純手工,不像現在有電動工具可以使用,所以即使施工工地沒有電也沒關係,會使用到電的大概只有電風扇、怕無聊時聽的收音機,就連各種形狀(扁、尖、長、短)的工具也都是自己做的。

「我比其他石雕匠師特別的只有年紀這麼大了還在做啦!」年過70的石地發笑談,他的技術只能算中上程度,在新北中和廣濟宮、臺北陳德星堂等都有他雕刻的蹤跡,他很佩服許多手藝好的匠師,但多已沒有再繼續做了,或是已轉為承包石雕工程。

石地發的作品。攝影/林士堯
石地發的作品。攝影/林士堯

然而石雕匠師長期暴露在粉塵環境下,容易罹患塵肺症。石地發說明,這個影響開始於電動工具的發明,雖然使用電動工具雕石速度快,但製造的粉塵相對也比較多。醫生指出他的肺部堆積許多粉塵,只是幸好沒滲進去太多影響肺部功能,建議他能盡快離開石雕行業,但為了兼顧生活和興趣的他一路還是做到了現在,並在施工時戴好防護口罩和在工地擺放電風扇減緩呼吸道感染來降低肺部惡化的程度。

凋零的技術 石雕技藝瀕臨斷層

石地發分享,當初因為「吳寶春條款」讓在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也得以被認定為具有大學同等學力,有報考碩士班之資格,有順利拿到彰化大葉大學研究所的學歷。相對的,他也感嘆「台灣就是有太多的限制和規定。」例如,專業的石雕匠師其實大有人在,但多因為沒有專業證照,只能讓持有專業證照卻缺乏經驗的建築公司承包工程。

早期台灣勤於古蹟修復,當時可說是石雕最輝煌的時期,隨著時代變遷,石雕技藝面臨傳承斷層,傳統師承制逐漸消失,國內也沒有從學制體系出來的匠師。大稻埕石雕陳家傳人後代陳堯芳坦言,因為打石業遭受經濟條件的衝擊及中國石業低廉價格的影響,即使石雕技藝被置入學制體系,也會讓教授技術的匠師擔心石雕產業在台灣的未來。

石地發表示,當初踏上石雕這條路就沒有留給自己回頭的餘地,但慶幸自己富有熱忱。做石雕最重要的是要「願意做」,並不需要特別增進什麼能力,只要努力做一天就能學一天。

二手石雕師進行雕刻。攝影/林士堯
現在的工具多以電動為主。攝影/林士堯

延伸閱讀:

一手炒菜一手石雕 李俊宏人生多彩

科技雙面刃 古蹟修復技藝現斷層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