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路跑賽事夯 配速員帶跑使命必達

記者 黃筱涵、李寰瑋、張凱琳/採訪報導

教育部體育署統計國民認同運動維持健康,而路跑入門門檻較低,成為民的首選之日前新北市舉辦的2023萬金石馬拉松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肯定成為全台唯一國際金標賽事吸引約1萬6000選手到場共襄盛舉儘管賽事矚目焦點大多集中在跑者身上配速員在其中可謂扮演幕後「推手」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亞於參賽運動員 

比賽每隔約半小時分派一組配速員背上顯眼的氣球,讓選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速。攝影/李寰瑋

經驗豐富  判斷準確

關於路跑場地,曾任萬金石四小時配速員廖國宇表示,路跑的場地相當多元,包含但不限於國道、濱海公路等路線,一場馬拉松的路程更長達42公里。他也補充,即使規劃同路線單趟折返21公里的形式,跑者也很難在事前熟悉當地的特殊地理條件,如山洞及上下坡等,甚至是天氣驟變導致溫差過大、強風吹拂,或是路面積水等突發狀況。 

廖國宇說明,萬金石主辦方會每隔約30分鐘的完賽時間,例如三小時半、四小時等,分派一組「使命必達」的配速員,背上顯眼的白色時限氣球,讓選手自由選擇適合的「配速列車」;而配速員身為大家的「列車長」,除了傳授路跑經驗外,務必要在完賽時限內,帶領身後的跑者衝向終點線。 

配速員即為使選手更順利完成比賽而生,廖國宇分享,因為除了直觀的環境因素,很多新手跑者由於參賽經驗不足,配速體感容易失準,就連GPS手錶也可能受到山洞等地形影響失去作用。他直言,選手可利用配速員熟練的體感,作為配速時的主要判斷根據;另外,當一群人有共識要一起努力完成賽事,大家的心緒也會更加平穩。 

運動手錶提供GPS性能,讓跑者能透過科技提升訓練能力。攝影/李寰瑋

「破風手」為你擋風 

「回程逆風緩上坡段記得躲到配速員背後,我們來為你擋風」,曾擔任萬金石的三小時半配速員林丹尼特地用防水筆將這段話寫在背後的編號條上,確保大家都能注意到。他直言,配速員除了提醒大家固體食物與飲用水的補給站位置,以及在遇到上坡段時講些幽默的話語,鼓舞眾人士氣等,更像是選手的「破風手」。  

林丹尼解釋,以萬金石為例,回程的緩上坡逆風路段相當考驗選手的肌耐力與毅力,可以說是相當艱難,這時若有配速員跑在隊伍的最前面,為後面的「列車成員」扛下迎風阻力,就能讓大家節省下許多體力,也能互相取暖、為彼此加油打氣。 

配速員不僅需要在工作時限內完成比賽,更要時常口頭提醒選手,遇到特殊地形時的最佳跑法。攝影/李寰瑋

「我別上氣球後,就是賽道上的小配角,主角光環就讓給賽道上的跑者們吧!」林丹尼笑說,讓選手心無旁鶩地突破自己過往的極限,並且屢創佳績,就是配速員的職責所在。他強調,即使配速過程中再辛苦甚至是身上帶傷,也要準時將白氣球送至終點,讓任務順利落幕。 

談笑自若 輕鬆過關  

「為什麼配速員能輕鬆地邊跑邊聊天」,廖國宇解釋,這個問題經常被選手提及,原因在於配速員的入職門檻很高,通常需擁有十幾場的馬拉松經驗,再加上穩定的成績才能通過甄選。而且配速員為了準時達成任務,每個人平時都有一套訓練菜單,以他自己為例,還會特別增加騎自行車、跑山,來維持心肺功能。 

而擔任萬金石的四小時配速員吳俊逸指出,穩定的配速不僅能給予跑者信心,避免他們跑速不平均浪費體力外,也能把握最好的時機衝刺。他也分享,「路跑的世界裡沒有捷徑和速成,唯有一步一腳印,發現更美好的世界和自己。」

配速員就像是「破風手」,讓選手在逆風時可以跑在他們的背後,保留體力創造好成績。攝影/李寰瑋

簡便易得 路跑好處多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發布的2022年運動現況分析顯示,平常有做運動的人口比例已達81.8%。其中「慢跑」、「散步/走路/健走」為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之一。教練黃俊麒表示,路跑運動在台灣越來越常見,因為跑步很簡單,只需要一雙跑鞋、輕便的衣服,且不受場地的限制,便能輕鬆運動。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22年資料統計,慢跑為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之一。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製圖/張凱琳

依據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指出,跑步能有效降低體脂肪、增進最大攝氧量、雕塑體型、增進健康體適能等功效。另外對於心理方面,透過跑步運動,可達到舒展身心、休閒放鬆、社交娛樂、同儕關係建立等成效,並透過規律運動習慣之建立,可建立自信、自重和重視身體的心理效益。黃俊麒表示在參與路跑中,不像其他運動講求快,而是要在過程中克服心理、環境條件,結束後心裡也會獲得大大的成就感。 

隨著民眾對路跑的參與度增加,教育部體育署新聞組專員黃楚安表示,主辦單位在舉辦活動時,除了告知路線圖,也需訂定參與者的資格或人數限制,並在起(終)點設置醫療站,沿途設置救護站,以確保活動人員的安全。

市民報名跑步課程,跟著教練動作暖身。攝影/黃筱涵

黃俊麒指出,除了暖身以及訓練外,在賽後的修護更是重要,賽後需正確的休息、拉筋,才不致使身體受傷影響日後的練習。他也提到台灣在疫情後,許多民眾開始至河濱做跑步運動,因其簡易、輕鬆的型態,深得大眾喜愛。 

民眾踴躍參與  競賽量力而為 

根據路跑廣場全國賽會資料顯示,每年在台灣舉辦的特色路跑累計已超過數百場,尤其今年公告的路跑場次截至目前就高達133場。賽事規劃已延伸至明(2024)年三月,由此可見民眾參與之熱烈程度。 

台灣的路跑比賽場地多元,讓跑者能邊跑步邊享受瑞芳特別的陰陽海景色。攝影/李寰瑋

擁有十多年跑齡,經歷過許多比賽的專業長跑運動員周鴻宇,分享過去參與特色路跑的經驗:「路跑賽其實很多樣化,像是有在賽中提供美食的,或是舉辦在特色風景區的。以我自己來說,對於多次參加的高雄OPEN!RUN路跑印象深刻,因為它賽道中間和起跑點全部都是特色氣球遊行,跑起來蠻有趣的。」 

比較國內外參賽感受上的不同,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賽場外民眾的態度,周鴻宇指出,以過去在外國參加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的經驗為例,在國外就算是路人也會熱血沸騰為你加油,但在台灣反而很常聽到「封路要封多久」等投訴聲音。但他也坦言,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加上大環境慢慢改善,民眾也能體諒並熱衷於參與路跑賽事了。

運動場上奮力拼搏的周鴻宇,挑戰突破自己的最佳成績。照片提供/周鴻宇、攝影/轉身

提到路跑訓練的技巧,周鴻宇認為,就算不是專業的運動選手,一般市民跑者也能透過自行「配速」調整跑感,取得好成績。他表示,非專精的跑者通常跑感不會太好,跑起來需要耗費較多的力氣,因此建議搭配「工具」,像是使用手錶或計時器輔助,經由配速了解自己的跑步節奏是否亂掉,也能即時調整自身體感。  

不過周鴻宇強調,比賽除了追求名次外,還是要以「量力而為、平安完賽」為主。他直言,畢竟每場賽事可能遇到的狀況有所不同,不如穩穩的訓練、好好的跑完,成績也會因為你過去努力練習所累積的成果而有好的表現。

馬拉松為長時間耐力賽,考驗參賽者的身體條件與心理素質。照片提供/周鴻宇、攝影/王藝傑

延伸閱讀:

路跑正確訓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瘋啤酒─萬聖節熱潮-越野跑正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