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 透過傳統歌舞找尋自我

記者 林士堯、黃于臻/採訪報導

全原運台北開賽 舞出精采原動力

民國112年3月26日,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傳統樂舞組於台北天母體育館開賽,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帶領著由埔里國中及大成國中聯合組成的南投縣代表隊,奪得青少年男女混合組的冠軍。

南投縣代表隊排練畫面。攝影/林士堯

劉文凱來自於傳說中泰雅族的發源地──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對於傳承文化有任重道遠的使命感,長期耕耘於原住民傳統歌舞,並利用傳統打擊樂器,結合現代音樂元素,帶領一批年輕原住民青年在這塊土地上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攝影/林士堯

從「心」出發 文化延續及樂舞創新

劉文凱表示,自己因加入部落教會而對傳統樂舞耳濡目染,也在就讀埔里國中、明台高中時加入校內的原住民舞蹈社,直到畢業後也持續參與每年都會舉辦的原住民學生青年領袖培育營,多次接觸原住民文化及傳統樂舞的課程後,讓他認知到還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知識需要去學習,進而開始踏入文化藝術領域。

「喜裂克文化藝術團的創立並沒有什麼目的,就是單純喜歡表演而已。」劉文凱表示,因為從部落離開到外求學,能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機會變少,他逐漸感到失去自我,便突發奇想和自己的弟弟、妹妹提議主動去練習傳統樂舞的想法。

起初先是教會給予表演的機會,而後也常受邀到其他地方表演,如喜慶宴會等。民國91年喜裂克文化藝術團隊成立,但一直到民國100年,劉文凱認為時機比較成熟,才正式向文化局立案。

一開始的喜裂克文化藝術團是由劉文凱和家人所成立的,後來慢慢擴大至南投縣仁愛鄉各個部落的青年,團練的時間固定在每週禮拜五晚上,多接洽於六日的表演。劉文凱認為,喜裂克文化藝術團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延續,也能讓在外求學的原住民青年多一份興趣可以培養。

喜裂克文化藝術團每週團練時間。攝影/林士堯

然而原本身為舞者的劉文凱,現在主要轉戰幕後是有故事的。在他極為享受表演的19歲那年,發生一場車禍,造成左腳行動上不方便。他提及,當時這個意外對他的打擊很大,因為他是那麼熱愛在舞台上表演,曾一度想要放棄藝術領域這條路,直到教會的牧師和身邊的朋友們都向他建議「你不能跳,至少還可以編舞啊!」

培育傳承種子 透過舞蹈找尋自我

所以現在除了藝術團的經營以外,劉文凱在平日會撥空至各學校教授傳統舞蹈,如:南光國小、埔里國中等,主要訓練學生能到外表演和比賽的技能,也為學校爭取許多佳績。他表示,「編舞是要有人跳才有意義!」和學生參與的每一次傳統樂舞比賽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願意參與的原住民孩子們,真的要大大的勉勵與支持。

現今傳統文化的價值多已被淡忘,有些孩子們甚至沒有在部落生活過,只能透過想像,來詮釋該族群文化生活、祭典的意境,孩子們努力揣摩的神情,令劉文凱感到格外感動。

劉文凱至埔里國中指導代表隊。攝影/林士堯
劉文凱為南光國小原住民舞蹈社指導老師。攝影/黃于臻

劉文凱認為,文化表演藝術是沒有框架及限制的,唯有突破傳統才能更進步。他說明,當初主要是在國外表演時受到啟發,看到國外小孩清唱並以自己打鼓做為伴奏,讓他感動的是他們所傳達出的生命細胞,進而思考「為什麼我們不能?」即使現今他的歌舞會創新,但仍以傳統為發展基礎,用過去原住民老人留下的智慧、叮嚀,以簡單的歌唱及伴奏喚起傳統文化的記憶。

南投縣代表隊排練畫面。攝影/林士堯

致力於文化傳承的劉文凱,即使遭遇車禍意外、疫情沒演出機會、少子化等困境,依然堅持近30年。他感嘆,許多年輕人想由現職轉為文化藝術領域,卻多因為「沒錢賺」而放棄,所以這條路很需要耐心和毅力。「文化傳承需要搭配信仰。」劉文凱期盼,能讓原住民小孩看到上帝所賦予如此珍貴的文化,讓更多人去見證原住民文化的美。

 

延伸閱讀:

原住民藝術團展歌舞 推廣文化

延續部落樂舞文化 原民青少年天籟合唱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