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的代價!三面光水圳太平整 成動物死亡陷阱

記者 錢照融、黃心柔/採訪報導

農田水利署發布的台灣灌溉事業之演進可見,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目前的水利設施已經由水泥所建的水圳逐漸取代傳統土溝,在水圳設計中又以「三面光」最為普及,例如坐落於宜蘭縣的萬長春圳便採用此設計,但此設計卻被指出對生態造成巨大的危害。

水圳提供農民灌溉。攝影/黃心柔

水利工程設計顧問沈子霖表示,三面光即為水圳左右兩側加上底部,三面皆為平整光滑的表面,通常為U字型的垂直結構,三面光之所以大量取代舊有的土溝,正是由於其光滑平整的表面和未被規劃過的土溝相比,除了能使水流流速更快之外,水流的供給也相對充足穩定,且水泥本身相當堅固,較於易坍塌的土溝,採用水泥建材建造水圳較廣泛被使用。

三面光滑且垂直的水圳設計,卻成為動物的死亡陷阱。照片提供/沈子霖

除此之外,沈子霖更提及由於三面光垂直的設計,可以縮小在道路上的佔地面積,同時給予車道最大限度的使用空間。雖然三面光水圳更具備實用性,但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也指出其對於生態的危害,由於三面光的表面過於平整,沒有諸如鵝卵石等突起物,而垂直的設計更無法提供小動物攀爬。

增加水圳表面粗糙化的砌石溝,讓水裡的動物有機會爬上去。攝影/錢照融

因此像是青蛙、斑龜、鳥類等動物若是掉進水圳便難以脫困,鄒明軒也提到除了小動物外,中型哺乳動物也可能掉入其中,像是他的友人便親眼見證山羌掉落三面光,無法上岸的畫面。除了生物脫困的議題外,鄒明軒提到因為三面光將底部的泥土一併清理乾淨,水中一旦失去了微生物,而生物棲息地被破壞,水域的生態系統也將隨之瓦解。

動物受困在溝渠中無法動彈。攝影/錢照融

台灣大學水利工程所主任游景雲表示,若想改善水圳的設計,水圳應進行生態化及緩坡化,例如將表面增加鵝卵石、增加植被、水圳兩側坡度降低等。或者不以水泥封住底部保留原本的泥土層,將「三面光」更改為「兩面光」,皆為友善生態的改良方向。

水圳進行緩坡化的設計,增加動物活動的空間。攝影/錢照融

針對目前生態危害和經濟便利性的矛盾,農田水利署農田水利建設組科長劉邦崇表示,由於不封底層會造成水資源直接滲透土壤,最終成為地下水,便會使灌溉的水資源不足,因此三面光帶來的經濟效益仍有不可取代性,無法將其完全屏棄。

相比之下,劉邦崇表示會更多考慮以排水為主要功能的溝渠,少了經濟層面的困難,更容易執行兩面光、緩坡化和生態化等友善環境的設計。

水圳及周遭生態化示意圖。照片提供/沈子霖

此外,劉邦崇提到目前的水圳工程會制定生態檢核事項,並與林務局等相關的政府單位劃分出生物敏感區,在施工前也會要求各工程單位先對周遭環境進行初步的調查,若為生態敏感地區會請生態團隊進行更深入的評估,確認此區域是否有需要保護的物種,視評估結果減少非必要的工程,進而達到生態友善的目標。

為了響應友善環境,台北市政府在2017年與台灣大學合作,共同實施「新生南路3段水圳意象重現計畫」,最終在2021年完工,此計畫由台灣大學提供部分校地,除了拆除沿途的圍牆,更以大量的植被重現崛川的的生態景觀,使水中的動植物可以生存,得以落實友善生態的理念。

 

延伸閱讀:

水梯田終年蓄水 古老農法護生態

開發區與自然的緩衝帶 被忽略的淺山生態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