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書店落實社會關懷 為醫護與身障者發聲

記者 張芳瑜、張凱琳/採訪報導

現代人除了實體書店外,有更多的線上渠道可以購書,尤其大多數人在逛實體書店時也會選擇大型連鎖書店進行消費。但其實有許多特色書店仍持續經營著,透過自身堅持的理念與故事,與人搭起更深的連結,幫助社會關懷,與這個社會產生互動、互助、互愛,而其中故事絕對值得深入了解。

「無論如河書店」位在人潮絡繹不絕的淡水老街旁,享有絕佳的河畔景觀。前身有河書店在歷經轉手後,現由四位醫護人員:阿勇、秀眉、雅鈴和小綠共同經營,她們認為自己比起被稱為老闆,更像是這間書店的工人,因此稱自己為「書店女工」。

「無論如河」書店關注心靈護理相關資訊。攝影/張芳瑜

書店的每個小角落都充滿巧思,比如店內的玻璃詩,以橘藍色為主體漆刷的牆壁是她們對於淡水河的印象;隱身在老街街巷二樓的位置,也可以讓客人坐望藍天,放鬆身心。然而四位女工長年耕耘的,其實是社區的關懷網絡,她們期盼以書店形式,與每位來店的客人透過書後閒聊,提供心靈護理,來達到「聊癒」的效果。

談及接手書店與其他女工結識的過程,書店女工兼創辦人吳嘉綾(小綠)坦言,同為醫護人員的自己過去曾因超時與過勞差點走向自殺這條路。「當自己都生病了,要怎麼照顧病人?」每個休息日都用來調排班的時差,談何放鬆,因此四位女工加入並籌組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為醫護的勞動困境發聲,並爭取護理人員勞動權益。

而這間書店是她們給自己及社會一個療癒並找回自己的空間。她們用新的方式與角度,去護理她們愛的社會,未來也將繼續推動更多活動,讓大眾重視護理人員勞動權問題。

書店裡四位女工積極爭取基層護理人員勞動權益,並聲援相關事件。攝影/張芳瑜

同樣為依靠己力在回饋社會,透過書店拉自己一把的是愛閱二手書老闆石皓文,店內聘用的大多是身心障礙人士。老闆年少結識許多幫派兄弟,卻在出獄後因誤診施打過多類固醇,導致脊椎壓迫,直至要開刀時,才發覺身邊早已眾叛親離,一時之間更需被迫接受自己無法走路的事實。

石皓文回憶,當初自己不放棄復健,甚至還買了無輪電動車上路,摔了就請他人扶起繼續向前,「人要接受現實,放過自己,才能繼續往下走」,他說,自己後來也慢慢接受這個結果,開始尋找新的生活重心。

過去在醫院接觸二手書販售,而這項工作也讓石皓文在出獄後的經濟狀況能獲得短暫喘息。後來他便運用手邊掌握的資源創立二手書店,更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人士來回饋社會。

「愛閱」二手書坊曾經面臨許多經營危機。攝影/張芳瑜
愛閱二手書坊賦予書籍新生命。攝影/張凱琳

其實愛閱二手書在經營上面臨許多危機。疫情下的房租壓力、社會對實體書店的需求減少,加上老闆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等情形,都成為愛閱生存的難題,因此愛閱發起「重生計畫」,為的就是讓這間充滿愛的書店存活下去,並提供更多身心障礙人士工作機會,假日不妨前往走走提供支持。

 

延伸閱讀:

二手書店低價售 民眾假日好去處

書店換書不賣書 老屋翻新推廣閱讀

「媽媽都沒放棄我,我憑什麼放棄自己?」身障者張毓鑛轉念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