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文物 昔時榮光 猴硐走過的黑金風采

記者 莊佳芳、温祺荏、陳曉芹/採訪報導

猴硐貓村因眾多貓咪聚集,如今儼然成為遊客慕名而來的熱門打卡點。但年輕一代鮮少人知曉,猴硐在貓村崛起前曾以煤礦產業為傲,但因產業變遷造成村落人口外流而逐漸沒落。為了不讓曾經興盛一時的在地文化被埋沒,末代礦工集結創辦猴硐礦工文史館,帶領民眾進入復興礦坑進行深度導覽,了解當時村民賴以為生的煤礦業。 

寫實紀錄 情境再現  

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周朝南,會同末代礦工吳東漢等人創辦「新北猴硐礦工文史館」,將採礦的親身經歷公諸於世。文史館的展間裡展示多種昔日礦工進入礦坑的所有作業流程示意圖,以及當時挖礦的工具和用品。牆上貼滿的老照片,可以窺見昔日礦工在礦坑辛勤作業的光景。

文史館展示當時挖礦的工具、用品及礦坑內的老照片,可以窺見昔日礦工在礦坑辛勤作業的光景。 攝影/莊佳芳

新北猴硐礦工文史協會理事長林正福坦言,礦工雖然工資優渥,危險度卻也成正比,早期安全意識較為缺乏,爆炸事件頻頻發生,曾奪走無數礦工性命,後來為了避免再發生憾事,相關部門開始制定,例如需要先考取證照才能進入礦坑工作、進入礦坑的人員皆須戴上呼吸自救器等。

他也解釋,礦工因需長時間待在坑內進行煤礦開採,過程中常常吸入大量粉塵,因此容易罹患「矽肺病」,此病症將造成肺部功能損傷,往後生活必須依賴呼吸器。這也成為了礦工們的「職業病」。 

  • 肺塵病或塵肺病,又稱黑肺症,塵肺、砂肺、矽肺病,是一種肺部纖維化疾病。患者通常長期處於充滿塵埃的場所,因吸入大量灰塵,導致末梢支氣管下的肺泡積存灰塵,一段時間後肺內發生變化,形成纖維化灶。
  • 矽肺症主要是人體吸入結晶矽的粉塵所造成,結晶矽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土、沙、花岡岩、以及其他岩石分。
  • 矽肺容易引發其他病變,包括肺癌、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病變、肺結核、硬皮病,甚至會造成腎臟病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此外,文史館還舉辦「猴硐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活動,館內可見老礦工們親自擔任導覽員,將昔日礦工們的生活場域,包括宿舍、選煤場、運煤隧道、浴場等地點,一一向參觀民眾介紹,他們現身說法希望能讓遊客身歷其境,一如時光回到昔日作業礦坑內。 

由礦工擔任解說員,讓遊客身歷其境,一如時光回到昔日作業礦坑內。攝影/莊佳芳

營運不易 亟待支援 

據猴硐礦工文史館文史工作者吳寶銀透露,該館在初創時乃共同集資老礦工們的老人年金建造而成,秉持「不以賺錢為目的」原則,館內所舉辦的活動皆不收費,然而,保養維修等所需的費用,很快就成為影響經營的一大問題。

所幸因其活動內容多樣,且展館存放大量富有煤礦業文化底蘊之文物,因此許多團體或遊客在參觀後都願意樂捐。另外,政府也提供相關補助,例如進用五名專職導覽並給予每月二萬元的補助,期使該館得以持續正常營運。

經費一度成為營運困境,幸賴遊客的樂捐和政府的補助,讓文史館得以持續正常經營。 照片提供/溫曉瑩

台灣煤礦業曾經走過的足跡,不該隨時間流逝而被遺忘。提及當地文化保存,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王新衡表示,猴硐應該以煤礦的歷史文物為核心,讓礦工掌握在地文化詮釋權,成為主導者。

他也提到,若要再次帶動猴硐的觀光業,除了吸引觀光客,教育層面也需要重視,例如引導中小學生了解煤礦文化。此外,如何吸引年輕人,讓更多青年長期駐紮於此,在當地創業、掌握商機,進而帶動觀光業的發展,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吸引年輕人長駐於猴硐,在當地創業、掌握商機,能有效帶動觀光業發展。 攝影/温祺荏

吳寶銀則指出,因包括她自己在內的末代礦工均已年邁,希望政府可以接管文史館,同時讓更多年輕人能夠進駐,為該館注入新血,也期許能夠透過年輕人把礦工的故事傳承下去,讓礦業文化得以延續,將猴硐獨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透過觀光廣為傳散。 

無心插柳  貓村遠近馳名 

吳寶銀說,猴硐貓村的源起,最早是一群礦工在家附近飼養貓咪,後來某位年輕女生來到當地拍下貓咪的照片並發布到網路上,此舉引發許多民眾的關注,使得貓村的名聲愈來愈大,延續至今。   

貓村以貓橋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前者設有猴硐貓公所,為政府機構,隸屬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組長盧明志說明,貓公所的人員每日都會巡視貓村,查看是否有貓隻生病受傷,或是有新的貓隻出現。

若發現貓隻受傷,就會先將其誘捕,暫時安置在貓公所,待動保處接獲通知後,便會派獸醫前去治療;若是有新的猫隻出現,則會帶回結紮再放回原處,而較為親人的貓隻,也會視情況開放認養。   

後者則位於火車站站前以及停車場一帶,常有許多貓隻聚集,商店街的店家也會主動餵食。盧明志表示,遊客人數多寡並非影響貓咪是否適合在當地生活的重點,而是人對貓是否友善,由於此處不斷有遊客前往,當地貓隻早已習慣與人類互動。 

遊客人數並非評估適合貓咪生活的依據,人對貓的友善程度才是重點。 攝影/莊佳芳

如今,貓村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根據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的書面資料統計顯示,新冠疫情爆發前,猴硐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人潮湧入,觀光局官員表示,旅遊人潮對當地環境多少會有影響,但目前政府都有派清潔人員固定巡邏、打掃,以提供當地居民和到訪遊客良好的旅遊體驗。 

新舊結合 煤與貓雙魅力 

新北市觀光局官員表示,2018年猴硐當地的造訪人數約102萬人次,但受疫情影響,2021年的人數銳減至38萬人次;透過今年完成修復的瑞三整煤場,加上導覽解說,預計每年可以增加近15萬人次的造訪,希望能重現當年礦業的榮景。觀光局官員進一步解釋,為重振旅遊風氣,除整煤場的修復外,亦透過文宣、電子看板以及社群媒體等方式進行宣傳,增加曝光度。 

106-110年猴硐煤礦園區遊客人數統計資料折線圖。 資料提供/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製圖/蘇珮瑜

有關貓咪的照顧,盧明志指出,動物有自然的生命週期,也會有被領養或新增的貓隻,因此當地貓隻的數量是維持平衡的;在貓隻健康的部分,他表示目前貓村每個禮拜都會有獸醫師固定前往貓村協助動物醫療,如果有需要後送醫療的個案,就會帶回動保處做後續的處理。 

王新衡表示,透過貓村來吸引觀光客的確是可行並且能看到效果的,但其是否能長久經營還有待商榷。他強調,「煤礦」才是猴硐地區的文化DNA,但比較可惜的是,因目前負責猴硐地區整體發展的政府機關是觀光局而非文化局,因此在整體經營上會優先考慮觀光產業而非文化保存,對此,王新衡希望能更妥善地運用礦村與貓村的雙重魅力,吸引更多人造訪這座富含文化底蘊的小鎮。

妥善運用礦村與貓村的雙重魅力,可以吸引更多人造訪這座富含文化底蘊的小鎮。 攝影/莊佳芳

延伸閱讀:

「產煤裕國」 礦工回憶過往歲月

追溯煤鄉記憶 猴硐貓村再現礦坑風貌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